俄罗斯1.7万亿高铁项目,最终拒绝与我国合作,背后真相实属无奈

分享至

近年来,俄与我国的关系十分密切。

尤其是俄罗斯确定向东开发远东地区之后,先后与我国达成了多项合作。

主要有,2023年6月向我国开放了海参崴港口,2023年7月对我国开放了“北极航线”,2023年9月与我国达成了联合开发远东地区的协议等。

由此,在俄提出要筹划建设首个高铁项目时,我国很多企业或国人都认为,俄应当大概率还会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

毕竟在高铁领域,我国有着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技术能力,同时在全世界高铁总里程中,中国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二。

然而,当俄罗斯最终公布建设企业时,为俄罗斯本国的“西纳拉”电力机车公司,多少还是令人意外的。

关于俄罗斯高铁项目

要知道此前俄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向我国透露了合作高铁项目的意向。正因为有这样的期待,所以落选后多少有些惆怅。

据相关新闻报道,俄罗斯高铁项目招标系莫斯科到圣彼得堡路段,全长708公里,预计总投入1.7万亿卢布。建成后,将会将原本4个多小时的行、程,缩短到2个小时。

目前,俄罗斯的铁路运输速度与我国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俄国内,所有商业运营的列车速度均不超过200公里/小时,由此此次高铁的建设对俄来说意义重大。

关于这条高铁的规划,其实,俄罗斯自21世纪初就已有规划了,一开始就备受期待。

该项目原计划于2017年开工,后因多重因素推迟;2019年及2021年,俄罗斯再度提出修建计划,当时就已做出估算,其成本为1.7万亿卢布。

后来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该计划再次被迫搁置。直到2023年8月,俄方才正式下令宣布了该项目的正式落地实施。

当时,我国与俄的合作正处于蜜月期,大家一致认为俄会选择我国企业合作。然而没想到的是,俄最终还是放弃了资金与技术双领先的中国。

俄高铁为何选择西纳拉公司

俄罗斯高铁项目选择西纳拉公司,虽然令人意外,其实背后也隐藏着俄的诸多无奈。

以文史君之见,俄之所以放弃中国企业,核心原因有三个:

1、技术自主性

在此前,俄罗斯应该想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或者有很大的倾向与中国企业合作。

毕竟在高铁领域,中国有着多项完全自主的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这是俄罗斯最需要的。选择中国企业可以节省俄很多资源与技术攻关的时间。

要知道我国高铁,在顺利完成严寒地区京哈高铁的建设,和极度干旱戈壁兰新高铁的建设后,在恶劣环境中积累的宝贵的经验,是世界上很多高铁企业都不具备的能力。

俄罗斯地处苦难之地,要建设高铁有许多技术需要突破,选择中国将会规避这一难度。

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本国的企业承建,核心的原因是俄担心完全依赖外国技术,未来将会受制于人,失去自主研发的机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