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话“一把手”】专访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忠

0
分享至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我们将坚决、认真、迅速贯彻市两会精神,紧紧围绕2024贵阳市两会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聚焦‘强省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持全年GDP两位数增长。”近日,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忠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进一步认清区情,理清思路,开拓进取,以“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工作作风,切实防范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全省开放带动的重要窗口、创新驱动的重要平台、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翻开2023年“成绩单”,“GDP增速达到10%”的成绩格外耀眼。经济发展实现稳定增长的背后,是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斗、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的结果——

看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23年,经济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7%,完成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近百亿元,外贸进出口达到67亿元;标准厂房开工90万平方米,建成71万平方米。

看市场主体,稳中有增。引进优强企业33家,新增总部企业2家,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完成78亿元;各类市场主体累计12075户,企业类市场主体净增861户,“四上企业”增加48家、总量达到189家,实现了由无到有、由有到强的明显提升。

看对外开放,稳中有升。2023年,龙洞堡机场旅客吞吐量1947万人次,同比增长98.7%,货邮吞吐量9.1万吨,同比增长12.3%;贵州对外开放平台“一局四中心”项目基本建成,国际货运中心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跨境电商产业孵化园、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正式投运,开通全省首条贵阳至加尔各答国际货运航线。

“这是全区上下坚定不移实施‘强省会’行动共同奋斗的结果。今年,工业经济和外资外贸仍然是我们的重点发力方向。”杨仁忠说,得益于2023年在对外开放载体和园区聚集发展载体建设上的持续攻坚,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在经济发展上实现了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的双提升,今年将努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额三个重点指标突破一百亿元。

对此,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有着明确的路径,重点聚焦“五个打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紧盯中航重机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中电光谷、老干妈二期、金玖生物等重点工业项目,全力盘活“宝能”汽车、“中电”汽车,加快设立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做强“两主一特”,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到“千亿级”;紧盯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建成标房44万平方米,合理布局入驻产业,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持续创新园区运营管理模式,推动佳海、丰树、天利、台州等第三方园区建成投用,持续夯实工业经济“两主一特”基础。

打造临空物流新枢纽。全面推进茅台物流、车夫网、博凯二期、阿里巴巴菜鸟等项目建成投用,全年新增规上物流企业5家,新增A级物流企业2家,坚定不移推动规上物流业企业营业收入倍增计划;积极开展黔中综合交通枢纽前期工作,全力申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百亿级”临空物流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临空”含量、突出“临空”特色;以货物的上下游企业及相应配套服务企业为目标,围绕产业链招引配套服务及关联企业入驻物流园,招引物流产业供应链企业落户,形成“一个物流企业就是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产业园区就是一条产业链”的集聚发展模式。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强化对外开放基础支撑,进一步完善“一局四中心”开放平台的功能,建成口岸功能齐全、进出口业务广泛、经营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口岸;积极打造跨境电商小镇,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打造集商品展览展示、采购交易、商贸服务、消费零售、线上线下于一体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拓展全货机航线航班,发挥综合指定监管场地作用,全力推动年年有鱼,开通贵阳至挪威埃沃内斯和英国伯恩茅斯的洲际航线,开通贵阳至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摩尔曼斯克的洲际航线,形成三文鱼、帝王蟹、雪蟹等跨境海产分拨中心,建设进口水果、水产品加工基地,打造“仓储+加工+贸易”全产业链条模式,形成“吃海鲜、来双龙”的美食新坐标。

打造旅游集散新标杆。全力盘活东方科幻谷,优化改造多彩贵州城,加快建成多彩贵州城多民族文化展示中心,培育多彩贵州文创园旅游商品基地,宣传好“红飘带”长征文化艺术馆、极地海洋世界、生态公园等特色旅游景点;围绕贵阳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目标,积极推动航旅融合,拓展旅游客源,在交通枢纽功能、商业功能、吸引客源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加大温泉酒店、文化剧场、露营基地、高端民宿、精品酒店等项目招引力度,2024年建成首开空港凯悦酒店和格美酒店2家五星级酒店,建成假日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开工星级酒店项目5个,持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功能。

打造融合发展新空港。紧扣“以港立区、以产兴区、港产融城”发展主线和“一核五区”功能布局,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建好用好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围绕“一图三清单”,加快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深化“1+N+1”包保机制,用好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流水线作业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强化教育、医疗、出行等要素配套,打通“断头路”,持续提升群众“三感”指数。

记者 罗凤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贵阳网
贵阳网
贵州贵阳本地资讯尽在“掌握”
18891文章数 104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