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最大银行贪污案”终于尘埃落定。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原行长许国俊,作为该案最后归案的主犯,因贪污、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被广东省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这起惊天大案涉案金额高达40亿人民币,时间跨度长达9年,主犯是中国银行开平支行三任行长许超凡、余振东和许国俊。值得让人深思的是,在此期间,开平支行上上下下无数职员都清楚这三人的贪污行为,甚至还有不少人为其提供了协助。
案发之后,早已将贪污所得以及亲人转移海外的三人,又一齐出逃美国,认为从此可以安枕无忧。
那么,这起在案发后连时任国务院总理都被震怒的案件,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三名主犯又是如何归案的?为何三人落网后的不同选择,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客观正确性?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梳理一下这起案件的全过程。
2001年下半年,中国银行决定将全国上千个电脑中心进行集中升级,形成统一的联网系统,以便接受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检查,也有利于加强银行资金的安全监管。
10月12日,中国银行终于完成了全行的电脑联网,结果国家审计署派驻中行的相关审计人员却发现,地方各行上报的数字和总行通过电脑统计的数字之间,存在一个高达4.85亿美元的巨大缺口,依当时汇率,约等于40多亿人民币。
起初,审计人员还以为是系统出了问题,毕竟这个数字实在太庞大了。结果重新核查了一遍后,他们不得不确认,系统并没有出错,这个4.85亿美元的缺口是真的。
之后经过层层比对,工作人员发现这个缺口是由广东省江门市下属开平支行造成的。
可是,当总行打电话联系开平支行行长许国俊时,却发现许国俊已经失踪。
一同失踪的还有他之前的两任行长,许超凡和余振东。
几天后,三人都出现在美国,并且还向美国方面提出了“政治避难”的申请,表示自己是受到政治迫害的“民主斗士”。
自此,新中国最大银行贪污案正式起爆!
虽然在这起案件中,许超凡、余振东和许国俊三人都是主犯。但始作俑者,是三人中最早担任开平支行行长的许超凡。
许超凡出生于1965年,开平本地人。他的家庭条件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父亲曾做过当时的开平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17岁那年,许超凡中学毕业后,便直接进入了中行开平支行做了一名信贷员。
10年后,也就是1992年,他成了开平支行的行长。
开平支行虽然只是广东省下属的县级支行,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算是中国最早富裕起来的地区,而开平支行作为广东分行下属二级机构中的四大支行之一,其资产规模甚至可以比肩西部地区的一些省级分行。
所以,许超凡能够在27岁就成为开平支行的行长,已经是很了不得了。
只是虽然官位升了,权位也重了,许超凡却不满足。作为银行行长,每天都可以看到大量的资金来往,但这些钱都不是自己的,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