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奸计破坏、国内恶性斗争,中国如何直道超车,拿下世界第一?

分享至

液晶显示屏,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在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和挑战,除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外,还要面临日韩竞争对手的各种阻挠和破坏。什么离间计、低价倾销、坐地起价和弄虚作假等等,可谓奸计频出,无所不用其极。

那么日韩是如何阻挠和破坏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的?中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直道超车的?今天我们就来系统了解一下。



80、90后人的家里应该都买过那种大屁股的电视,就是老式的显像管电视,它曾经在大陆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直到2000年后,液晶电视逐渐进入百姓家里。不过一开始,这种电视价格都很高,而且尺寸也不大,差不多在进入2010年后,液晶电视的尺寸越来越大,价格反而越来越低。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液晶面板的技术在不断提升,成本则不断下降。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只是一个价格和尺寸上的直观感受,但背后却代表着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的艰难崛起。

液晶,简单来说是一种液态晶体有机化合物,在1963年,有科学家发现液晶分子在通上电流后,排列会变得有秩序,使得光线很容易就通过,如果断电,排列就会混乱,光线无法通过。这个发现启发了很多人,他们开始致力于用液晶来制作显示屏材料。

到了1971年,瑞士一家公司制造出了世界第一台液晶显示器,不过由于相关技术比较粗糙,这台显示器的尺寸很小,画质也很低,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但是自此开始,液晶面板技术开始快速发展,到1988年,日本夏普公司生产出了第一台商用的14英寸彩色液晶电视机,而后其他一些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液晶电视。

液晶显示时代由此到来。虽然一时间群雄并起,但夏普等日本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在接下来几年里攻城拔寨,很快实现了日本在液晶面板产业的统治地位,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90%。

而早在第一台液晶显示器问世后,中国也开始加大对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力度。80年代初,我们一些科研机构和工厂,就制造出了4英寸的LCD液晶面板。

不过在那个年代,中国刚改革开放,一般老百姓能买一台几百块的黑白电视机都算不错了,液晶面板也只限于研发领域,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即便是进入90年代,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相中国彩电行业也快速发展,但一般人也还是买不起液晶彩电,手机和电脑更是不多见。

所以,没有需求,大陆的液晶面板产业长时间迟滞不前。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