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山西残留上万日军帮阎锡山作战,最终结局如何?

分享至

抗日战争胜利后,所有侵华日军都被要求退出中国,然而部分侵华日军仍不肯相信自己的国家战败,以种种形式残留在我国的北京、长春、上海、青岛、杭州、汉口乃至海南岛等地。



对于这些残留日军,我党是极力主张清除出中国的,但国民党部分人却不这么想,他们忘记了深仇大恨,私自将这些日军留下了,或为自己训练部队,或是整编成军帮他们打仗,在解放战争期间,这些残留日军帮助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作战,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形象,其中山西残留下来的日军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早在1945年5月,德国柏林被盟军攻克后,侵华日军就预感到了他们的末日,而被他们侵占的东北和台湾等地都将归还,这让很多负隅顽抗的日本人心中不甘,当时摆在所有侵华日军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中一条是温顺地放下武器返回日本,另一条路就是偷偷留在中国以图东山再起。

面对抉择,大多数日军都选择了第一条路,然而时任日伪山西省政府顾问辅佐官城野宏、日军山西派遣军参谋长山冈道武、参谋岩田清一等人却选择了后一条路,主张留在山西等待时机。

然而留在山西并不是他们说了算的,还要“山西王”阎锡山配合才行,当时阎锡山也在酝酿着日军残留山西的问题,在1944年时,阎锡山就曾公开发表过意见,他说:“凡任何一国谋取政权的党团,在对外战争结束之前,没有不是借外力达成他所夺取政权之企图。”



这句话很明显地反映出了阎锡山的心思,而他收留侵华日军后所要考虑的也仅仅只是该如何平息舆论罢了。

1945年8月上旬,阎锡山在山西孝义县会见了日军派遣军参谋长高桥坦,首次对日本人提出了“寄武力于山西”的建议,要知道,他可是第一个正式向日本人提出这一建议的派系首领,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阎锡山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他知道自己的晋绥军战斗力较八路军来说有些弱,希望借用日本人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并帮助他固守山西。

二是阎锡山曾留学过日本,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熏陶,就连抗战爆发前,他还在不断吹捧日本军队以此激励晋绥军,还说什么“十万中国兵也抵挡不了一万日本人”,正是这样的思想作祟,他才主张留下日军。

三是阎锡山自身是个亲日派,早在中原大战失败后,他就借日本人的庇护逃过一劫,如今看到抗战胜利在望,明白自己的态度对日本人来说是有利的,他们一定会支持自己。



因此在日本投降前不久,阎锡山主动提出了让日军继续留在山西的想法,两方一拍即合,这也促成了这件事,城野宏后来回忆:“残留山西的想法并非是在柏林陷落的一瞬间,突然出现在桌面上的构想,产生这种想法并逐渐成熟是因为存在着客观基础和有血有肉的具体条件。”

正如城野宏等人所预料的那样,苏联出兵东北,日本终于宣布投降,第二天,阎锡山就迫不及待地通过中间人向日军山西派遣军司令官澄田睐四郎等表示:“今后我们将充分援助你们。”

8月18日,山西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赵瑞遵照阎锡山的指示,再次请求和日军合作,他找到城野宏说:“这次我被阎长官任命为省防军第二军军长,部队里的人都和您有很深的关系,因此请您一如既往地予以指导。”

几天后,阎锡山又让心腹大将赵承绶找到城野宏说:“这次日本的失败是政治的失败,而不是军事的失败,失败者的地位也只是暂时的,今后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团结一致抵御北方,我们希望能得到你们比以前更紧密的合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