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分封天下,为何立七十一国,殷商遗民,又是如何处理的?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代许仲琳的一部神奇的《封神演义》,将周兴商亡的故事演绎得风风火火家喻户晓,以至于姬昌、姬发、姜尚一干人等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明星,而通过这部神话演义小说,也使人们对这段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姜子牙

小说在商周纷争的大背景下展开,描述了神魔纷争,阐截两教相斗,周兴商亡的历史面貌。小说中商周相争被赋予了特殊的天命观,即所谓的“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成为贯穿全书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结局中姜尚也在带领周人完成吞并殷商集团的壮举后赶赴灵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封神运动。商周一战据说供奉了365位人神,其实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事,但是论功行赏进行分封是少不了的,一场皆大欢喜的场面。



封神榜(配图)

这部神魔小说即使除去荒诞的情节和离奇的内容,其实也没有真实反映商周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它真实的大背景是在距离它两千多年的明王朝,但是它的主体和结局还是表现出了大家期待的天命制度和分封制度的开创。所以周朝是华夏历史上第三个王朝,也是开创天命制度、分封制度的第一个王朝。

首先是开创了承受天命说,周人一直认为自己覆灭商室,是受到了上天的命令,并以此一边激励自己一边迷惑天下。为进一步为周王朝的合法地位营造氛围,周人还将自己的最高首领称作天子,即天的儿子,身份地位比诸神还要高。并且为显示与商朝的不同,开始贬低“帝”号,抬高“王”号,将自己称作“王”。

武王姬发在覆灭殷商后,曾登上高山遥望朝歌,看着那象征商朝国运的高大雄伟的鹿台在火光中变成一片瓦砾,姬发感慨地对弟弟姬旦说:“母亲太姒梦到商室被妖魔占据,外祖父帝乙命我剪除商室魔幻,从此上天不再接受殷商的祭祀。上天建立了殷商,可是殷商却辜负了上天,哎!可悲啊,所以它才会有今天灭亡的结果。”



鹿台

这套关于天命的观念在周朝建立后,经过姬旦的再次梳理,成为治世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武王伐纣的五百多年后,这种观念也得到了商人后裔孔子的倾心认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其次是首创了分封制度,“封建”二字就是分封建国四个字的缩写,如果按照这个字面理解的话,周朝的建立,分封功臣及王族成员为诸侯,这应该算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开始吧。



周朝分封

在新朝代战胜旧朝代之后,如何正确处理朝代更替过程中征战双方的战将和领土,是一个关系王朝稳定、发展、兴盛的重要问题。而且同商灭夏不同,周灭商是“小邦周”取代“大邑商”,武王克商只是打击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并不能有效控制殷商残留的所有势力和领土。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控制东方的土地,稳固周朝政权,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是必不可少的。周初先后实行了两次大封,分别由周武王和周公旦主持,基本奠定了周朝的爵位制度。

周的爵位共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等级依次递减。其中最高的公爵爵位封了八个,分别是上古圣贤黄帝、炎帝、尧、舜,以及夏朝和商朝的后代,还有周武王的两个叔叔。像微子启就作为商朝的后代被封在宋国,拥有公爵头衔,被称为宋公,黄帝的后裔被封在了陈,称为陈公。



周朝八个公爵

而像姜尚,作为兴周灭商的第一人,又会得到怎样的封赏呢?他辅佐文王姬昌兴盛周原,为灭商打下坚实基础,又辅佐武王伐纣,牧野大战攻灭朝歌,立了首功。不仅如此,因为灭商盛周的宏伟功绩,姜尚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尚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携如此耀眼的光环,姜尚被封为齐侯,建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后来还具有专征专伐的特权,这实际上已经是东部诸侯的首领了。这还不够,为了彰显姜尚灭商的巨大功劳,又让姜尚的大儿子世袭齐候,二儿子世袭纪候,实际上姜尚一门出了两个侯爵,看来大周对姜尚的奖励还是蛮丰厚的,大器晚成的姜尚得到了现实和历史的双重认可,最终获得了人生旅途的圆满。



姜尚(剧照)

武王分封天下,一共立七十一国,姬发的兄弟占了十五个,其他姬姓王族占了将近四十个。其中著名的王族诸侯有封于鲁的周公姬旦,封于燕的召公姬奭;封于毕的毕公姬高等人,这些姬姓贵族分布在全国险要之地,以保证周朝对天下的统治。

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姬发听取周公姬旦的意见,采取了以殷治殷的策略,分封纣王之子也就是自己的小表弟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武王还派三弟姬鲜(管叔)、五弟姬度(蔡叔)、八弟姬处(霍叔)在殷的北、南、东方向分别建立管、蔡、霍三国,牢牢把武庚看管起来,一同治理殷商遗民,史称周初“三监”。



周初“三监”

做完这一切,也许上天认为武王姬发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召唤他来自己这里报到,和姬昌团聚去了。姬发死后由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姬诵即位,是周朝第二代天子,史称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所以由周公姬旦辅政。

此时周灭朝歌才仅仅两年,新兴的大周基业还很不稳固,所以周武王的死马上引起了天下动乱。

首先是殷商故地的遗民,在武庚的带领下发起叛乱,监管武庚的三监怀疑周公姬旦要篡夺王位,心里愤愤不平,特别是作为周武王大弟的姬鲜(管叔)认为按照大商兄终弟及的继承顺序,也应该由他来辅政,甚至继承王位才对,什么时候轮到姬旦了?于是对于武庚的叛乱非但不征伐,反而和武庚一起反扑周国。



三监之乱(配图)

东方的各夷族部落也不服周人,蠢蠢欲动,借机要将战火烧向西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