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长征那些经典战役

分享至

长征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年时间四路红军经历大小战役600多场,攻下了700多座县城,但与此同时,红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而在长征途中,有八次非常经典的战役,可以说没有它们,就不会有长征的胜利。

在举世瞩目的红军长征途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巧妙地与敌周旋,通过一次次经典战役打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战略转移。

红军自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纵横11省,历时365天,行程两万五千里,翻越大小山脉18座,跨越河流24条,爬雪山、过草地,激战多次。



1934年11月27 日到12月1日,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发动了关系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

【一】血战湘江

【背景】1934年11月16日,湘桂军阀达成堵截中央红军的“全州”协议,形成对中央红军的第四道封锁钱。国民党湘军刘建绪的第1纵队、广西夏威第15军、中央军吴奇伟的第2纵队、中央军周浑元的第3纵队、湘军李云杰的第4纵队、湘军李韫珩的第5纵队等,对中央红军形成全面封锁,欲于湘江以东围歼中央红军。

【经过】1934年11月25日17时,红一军军委下达了《我野战军前出至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的作战部署》的命令,湘江突围战正式打响;12月1日,经过艰苦的战争后,红军主力过湘江。此次战役,中央红军减员38000余人,部队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战争,遭受了红军史上最为惨重的损失。其中新圩之战、界首之战、脚山之战,是湘江战役中最有名的三大阻击战。

【意义】湘江血战,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但是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的巨大损失,也直接促使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后来的长征得以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顺利进行。



【二】强渡乌江

【背景】1934年12月8号,中央红军翻过老山界,进入广西龙胜地区。这时,蒋介石已经命令湘军刘建绪等部队在湘西布下了口袋阵,直等中央红军跳入他们的包围之中。1934年12月11日夜,侦察部队截获了湘军密电;1935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在会上,周恩来全力支持毛泽东的观点,决定突破乌江、占领遵义。此时的遵义,由贵州总指挥王家烈和国民党“追剿军”第2兵团总指挥薛岳镇守。

【经过】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1月3日,军委纵队、五军团及左纵队三军团渡过乌江:1月7日,红军全面占领遵义城。

【意义】强渡乌江,中央红军改北上为西征,开始了战略转变,使得中央红军避开了实力雄厚的湘军,以实力相对较弱的黔军为突破口,从而成功实现突围。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取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四渡赤水

【背景】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敌军重兵围困,到达贵州遵义地区,让蒋介石歼灭红军的计划落空。为阻止红军前进,蒋介石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兵力达40余万。中央红军在与敌军接战并重创敌军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委员会迅速作出西渡赤水、寻机渡长江的决定。

【经过】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元厚、土城沿线向西,一渡赤水,于2月9日成功在扎西地区集结;1935年2月11日,为了摆脱川、滇两敌侧击,中央红军分3个纵队由扎西地区东进,于18日同至21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向东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再占遵义;1935年3月16日,在将蒋介石亲自督战形成合围的状况下,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1935年 3月21日,中央红军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向东四渡赤水河,后几经迂回,并于5月9日,在皎平渡、洪门渡渡过金沙江。

【意义】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被毛泽东视为“得意之笔”。



【四】大渡河战役

【背景】渡过金沙江后,料定红军将渡大渡河北上的蒋介石亲抵昆明指挥防御,命令大渡河沿线各地赶筑碉堡工事,并调集十余万兵力,企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

【经过】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渡江先头部队红一师红一团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25日,在刘伯承、聂荣臻的指挥掩护下,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乘木船分两批强行渡江占领据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5月29日,红四方面军22勇士飞夺泸定桥,为占领泸定城奠定基础。

【意义】抢渡大渡河,在国民党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夺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为接下来的战略转移奠定了基础。



大渡河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一场惊心动魄的作战,也是人民军队战史上一场生死存亡的作战。此役主要包括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战斗两个部分,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又一关键之战。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彻底粉碎蒋介石企图凭借大渡河消灭中央红军的目的,红军先遣队于24日突然袭占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渡口,歼敌2个连,缴获渡船1只,控制了南岸渡口。次日,由红1团第2连17人组成的突击队强攻占领了北岸渡口,打垮了敌人的反扑。但由于追敌逼近,缺乏渡河工具,毛泽东和中革军委领导果断决定兵分两路,夹江而上夺取泸定桥,保证大军渡江。29日下午4时,由红4团22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弹雨,攀着13条铁链,冲过大渡河,夺取了泸定桥。后续部队立即渡河攻克泸定城,歼灭守敌一个团。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歼灭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粉碎了蒋介石妄想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

【五】包座战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