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健康同行||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分享至

01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是指智力正常,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和谐、安宁,情绪稳定,有自信心,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有充分的安全感等。也就是说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控制自己,适应发展中的环境,理智地对待外界的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与协调。

心理健康六条标准

(1)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2)情绪稳定,有安全感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自我学习,独立生活
(5)行为符合年龄和环境、实现个人满足
(6)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保持心理健康

1.调整作息,回归常态
回归常态从调节生物钟开始,从“放松模式”调整为“学习模式”,可以制定一份与学校学习生活节奏类似的“时间表”,让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条,充满活力。
2.调整心态,轻装上阵
每天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感到轻松快乐、增强内心的愉悦感,同时让自己适度紧张起来,最后精神饱满地进入积极模式。
3.确定目标,循序渐进
给自己制定一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制定目标需循序渐进,不宜过大、过难,同时将目标细化,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接纳情绪,勇于倾诉
当出现“悲伤,难过”的情绪时,可以告诉自己: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是暂时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先暂时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反应,然后可以尝试用“SWTC”法进行调解,并勇于向家长老师和朋友倾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