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达台湾的志愿军战俘中,还有五个人是没有经过“甄别”,也没有住过巨济岛、济州岛和中立区的战俘营,而是直接从琉球的美军监狱送去的。
他们就是文晓村等五个被美军长期关押在琉球美军监狱的“间谍嫌疑犯”。
1951年5月下旬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大批志愿军因战事失利被隔离在敌后。
其中大部分陆续被联合国军搜山部队俘虏,少数躲进深山密林与敌周旋, 或战死或病饿而死, 仅有极少数坚持到1952年夏天,但仍未能逃脱被俘的命运。
文晓村他们五人就是如此,他们在下山寻找吃的时候,被美军俘虏。
不幸的是,他们被俘后美军无法相信他们能度过那么严酷的“野人生活”,认定他们是志愿军派遣来的间谍。
因而文晓村他们在金浦机场战俘营接受审讯后,并未被送往釜山的战俘营,而是以“间谍嫌疑犯”罪名,被送到琉球群岛的美军监狱中,当了20个月的劳改犯人。
那是一段更加痛苦难熬的囚徒生涯,文晓村在他后来的回忆中,有如下描述:
关在琉球军监的一共五个人,除了我和老丁、小杨是在朝鲜同生共死的难友外,另有两位也是五次战役中先后被俘的人员。
我们这五个P.W.(战俘),可能被视为特殊分子,没有送到巨济岛的战俘营,而被关在韩国战区之外,美军远东军事基地琉球的军监,这显然是违背《日内瓦条约》的不法行为。
但是,我们被关在一间铁皮房子里,日夜有枪兵守卫,你又能向谁控诉呢?况且在这四面环海的岛上,想逃也逃不掉。
唯一的办法,也许可以利用在营区内做工的当地居民,帮我们传一个信息给当地的报纸,把美军非法拘押战俘的行为揭发出来,以引起志愿军谈判代表的注意。
可惜在严密的看管之下,没有成功。因而只有等待朝鲜战争早日结束, 双方交换战俘的到来。
我们这五个难友都只有初中程度,英文报纸看不懂,英语广播听不懂。唯一获能取外界消息的来源,便是当地的日文报纸。
日文中夹杂有大量的汉字,把汉字上下连起来,便不难了解其中的大意。
我们就是利用每天出去做洗车清洁杂工时,趁卫兵不注意时,把一些日文报纸,偷偷地带回房间内阅读。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场停火,再过几个月双方开始交换战俘。我们获知后要求见美军指挥官。
一位美军上校主管,找来一位会说华语的翻译,问我们是怎么知道停战和交换战俘的消息?我们的回答是,听广播。
美国人说,依照停战协议,你们可选择回中国、去台湾,或到其他中立国。同时,他还态度十分友好地询问我们的意愿。
我们一致回答:回中国。
之后,我们又多次提出要求遣送回国的愿望,却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但看管却更加严密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整天被关在铁皮房屋里,不让再到外面做洗车打扫之类的工作,警卫带我们去餐厅吃饭时,一进门便把收音机关掉,以免我们听到外界的消息。
再过几个月之后,有一个军官来到我们的房间,给我们每人发了四套黄卡其军服,四条黄色军毯,说要送我们回家(Go home)。
我们抱着希望,在宪兵押送下,登上了一架军用飞机。然而下机之后,接机的却是几位穿着军服的国民党军官。
他们说:“这里是台北松山机场,欢迎你们五位‘反攻义士’回到自由祖国的怀抱。”
这一天,是1954年3月12日的深夜。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执笔写到这里时,我必须坦率地承认,这不是我们的自由意志,这不是我们的自由选择,至少在那个时候,这是事实的说明。
但这却是美国式的“尊重人权”,美国式的“自由选择”,多么具有讽刺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