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宁到超市买菜,也不买街边老人的菜?原因值得深思
当我们行走在大街小巷,经常都会看到街边卖菜的老人,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卖菜老年人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的,他们会把自己家里面种的菜拿出来卖,毕竟那么多的菜一家几口人也吃不完。不过也有一些老年人是迫于生活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由于未缴纳社保的缘故,所以老了之后也无法保障生活,只能通过卖菜来赚取一点微薄收入。
可以说这部分老年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不仅每天需要起早贪黑,还需要跟城管斗智斗勇,一旦有城管发现,就意味着他们一天收入可能为0,甚至还要倒赔钱。很多人在看到这种卖菜老人时都会出于同情的心理,从老人那里买一点菜。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年轻人都已经不再从老人那里买菜了。
他们宁可跑很远的地方到菜市场去买菜或者是从网上买菜,也不愿意到这些老人菜摊上面照顾一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同情心了吗?其实并非如此,现在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到这些老人菜摊上面买菜,也是有一些现实原因存在的。究竟是哪些原因?我们就来接着往下看。
1、种类单一。
如果你到卖菜老人的菜单上去买过菜的话就能够明显看到,他们所卖的菜基本上品种很单一,而且这些菜品也都是属于季节性的菜品。要知道年轻人口感相对来说比较多变,而这些季节性的菜品完全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口味需求。但是超市的菜品就不一样了,不仅品种多样,而且还特别新鲜,更重要的是超市里面的菜品价格很透明。
2、卖相不好。
绝大多数老年人所卖的菜品都是自己地里面种出来的,由于这些菜品属于自然生长,所以卖相基本上都没有超市里面的品相好。而年轻人在买东西时,也都特别看重这个东西的外貌。对于蔬菜来说也是如此,如果蔬菜的卖相不好,就没有办法激起他们的消费欲望,这个时候又怎么可能会让他们付款呢?
3、缺斤短两。
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已经跟老一辈的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了,其实这也是时代原因导致。以前的人都不喜欢斤斤计较,即便是吃亏也就吃亏了,而现在年轻人却完全不同,他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应该成正比。由于路边老人所卖的菜品没有准确的称重,而缺斤短两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也会让年轻人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4、以假乱真。
如果你以为人老了之后就会秉持一颗善良的心,那可大错特错了,并非所有老人都值得我们尊重。有些没有良心的老年人为了能够将菜品卖出更高的价格,所以便会采用添加剂或者是染料等方式,来改变菜品的颜色和味道,这样就会对用户的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