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灵童成活佛:爱国大活佛九世班禅从事佛教活动的坎坷人生

分享至

九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尼玛(1883-1937),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西藏塔布人。他的的一生历经坎坷,不仅在佛学上有极深的造诣,政治上也很成熟。早期,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共同领导了抗英斗争,晚年对祖国的统一,民族团结的维护,更是始终一贯,是西藏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反帝爱国领袖人物。



转世灵童成活佛

一八八七年四月初十,布达拉宫内香雾缭绕。十三世达赖盘坐在吉祥天母佛像前,时而闭目合十,时而晃动手中的串珠、铃铛摆弄案前的卦具,嘴里念念有词。原来,八世班禅刚刚圆寂,十三世达赖正在占卦问卜,寻找转世班禅——九世班禅的灵童呢。达赖占卦问卜的结果,说是九世班禅灵童已经转世,地点在拉萨的东南方向。于是布达拉宫的数名使者骑上最快的骏马,持着九世班禅灵童应具备的生辰时刻,箭一般飞驰向东南方。

这时前藏达布地方有位贫苦的女牧民,正守着两个男孩过着艰辛的生活。她生来是个哑巴,孩子的父亲是谁却无人知道,她放牧、挤奶,用手势向两个幼儿比比划划。唯一能帮她照料孩子的就是她的老父亲。她的大孩子名叫仓都嘉措,只有四岁;小的才一、二岁,都长得眉清目秀,端庄可爱。

四月初十这天,哑妈妈正干着活儿,一队骑着骏马的锦衣官涌到她的破毡包前,要她交出她的四岁的儿子,并对她说,这是佛的意旨。吓呆了的哑妈妈就这样送走了仓都嘉措。因为没有父亲,孩子由外祖父陪着,送进了拉萨城。

同时选到布达拉官来的共有三个“灵童”,除了拉布地方的,还有前藏拉冒和后藏托不甲地方的两个孩子。按照清朝乾隆皇帝的规定,达赖和班樽圆寂后,要经过“金瓶掣签制”的方法来确定“真正”的转世灵童。经光绪帝批准,于一八八八年正月十四日在布达拉宫举行“金瓶掣签制”仪式,以确定九世班禅灵童。

正月十四日这天,布达拉宫和拉萨市区所有的屋顶上,一律熏香,插上五彩旗帜,吹大号角,敲钹击鼓。仪式在布达拉宫的萨松南甲殿上举行。三个灵童的名字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在三个象牙签上,呈达赖、摄政、驻藏大臣等过目,然后将牙签用纸包好,投入金瓶。在场的全体喇嘛一同诵金瓶经。诵经毕,驻藏大臣起立,向东磕头,再举起金箸在金瓶内搅三匝,这才箝出一个纸包。打开一看,象牙签上写的是达布地方的仓都嘉措。哑妈妈的儿子就此成为九世班禅。

正月十五日,十三世达赖在布达拉宫为九世班禅灵童举行“坐床”仪式。达赖念完吉祥祝辞,剪掉了班禅的头发,并给他取了法名为“吉总罗桑曲结尼马格勒南嘉”,简称“曲结尼马”。九世班禅的外祖父也受到封赏。自然,班禅成了活佛,从此不同于凡人,再也不能回家和妈妈在一起了。二月初五,九世班禅被护送到了历世班禅的驻地札什伦布寺。



被迫流亡

九世班禅生活在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年代。从一八八六年到一九0四年,西藏爆发过两次抗英战争。藏族人民的自发抗英斗争,每次都以清政府的妥协投降而告终。一八九0年签订了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第一个条约《藏印条约》,将西藏隆吐等地划出中国版图,并开放若干商口,打开了英人入藏的门户。当时西藏上层并不同意对英开放商口,但也无法撤除英国在藏的势力。

一九0四年,英国军队占领了拉萨,十三世达赖被迫出逃至蒙古。驻藏大臣与达赖素来有矛盾,就利用达赖未经批准而出逃一事给光绪帝上了奏折,皇上当即下令革除十三世达赖的名号,通过驻藏大臣任命二十一岁的九世班禅代摄。班禅自忖不妥,明智地推辞了。这时英国又想拉拢利用九世班禅,软硬兼施胁迫班禅去印度。班禅请示驻藏大臣,要求大臣出面阻止或想出对策,大臣表示无能为力。九世班禅迫不得已,只好去了一次印度,对英皇太子进行礼节性的拜访,却闭口不谈政治。两个月后班禅就返回札什伦布寺。他始终坚持西藏属于中国,无权单独同任何国家达成协议这一严正立场。此后,英帝和沙俄都派出代表,多次入藏同九世班禅会谈,都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一九0九年,十三世达赖从蒙古返回拉萨。由于他风闻清廷对他和九世班禅的不同态度,对专程从札什伦布到黑河(西藏境内)去迎接自己的九世班禅表示冷淡。九世班禅自觉没做对不起达赖的事,也不计较达赖的态度,自行回札什伦布去了。在抗英态度上,达赖和班禅原本一致,因清廷和驻藏大臣态度暖昧,达赖对清廷日益失望乃至深感不满,对始终赞成中国统一的九世班禅也积下了怨恨。

英帝窥测到了达赖的变化,赶紧乘机跟踪达赖,加紧分裂活动。一九0八年七月,十三世达赖和九世班禅分别接到清廷召见的御旨,从各自的住地动身前往北京“面呈藏事”,实现他们两人多次提出的这一要求。

清政府对达赖与班禅均给予极优厚的礼遇。但是,对达赖提出藏事要直接由他上报争帝,不须通过驻藏大臣一事,被清政府拒绝了。达赖从此走上向英乞怜讨好的异途,希望通过“诚意修好”,使英国同意他回藏,保全他在西藏的权利。他在雍和宫与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会晤,“深望今后两方永保和平友好之精神”,朱尔舆心领神会,更积极地与达赖进行勾结,加强英国在西藏的侵略活动。

当然,九世班禅对十三世达赖这一系列的变化、活动是察觉不多的,他的剪发、取名、后来受的比丘戒,都是达赖一手经办的,达赖实际上是九世班禅的师傅。弟子对师傅礼让是必然的。

但正在他们居留北京期间,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时局混乱,达赖要求返藏得到批准。班禅此后政治上失去了靠山,渐受达赖的挟制和排挤。

清政府在他们离开北京返回西藏的同时,对西藏采取了两项措施,这两项措施引起了西藏大乱,也加速了达赖与班禅之间关系的恶化。这两项措施是:任命赵尔丰为驻藏大臣——意味着西藏同川康一样,将实行改土归流;川军二千人由钟颖统率向拉萨挺进。赵尔丰实行改土归流,就将剥夺西藏贵族的权利,威慑达赖的统治,这项决定遭到西藏上层包括达赖的坚决反对。川军纪律涣散,入拉萨后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光天化日之下在街上枪杀喇嘛,甚至向布达拉宫开枪。达赖无奈,于一九一0年二月再次出逃。他带领几名亲信随从,冒着纷飞的大雪,终日不停地逃到了印度,完全抛弃了过去抗英的主张,一头倒向了英帝的怀抱。这时清政府再次下令革除达赖名号,让九世班禅代摄,班禅顾全大局,婉言谢绝了。

一九一一年内地爆发了辛亥革命。拉萨也发生了兵变。驻藏川军初而“勤于”,继而“拥护革命”,同藏军发生武装冲突。钟颖及其部下向地方敲榨勒索,要钱要粮,发生抢寺事件,激起西藏各阶层人士的不满。宗教界因此而分成“亲汉派”和“反汉派”。九世班禅为同清政府保持一致,便发放路费让川军士兵返回内地,也想借此平息矛盾。这一举动被“反汉派”抓住,作为九世班禅亲汉的口实。

一九一二年六月,十三世达赖由印度返回拉萨,九世班禅从康巴去电表示自己将去迎接,达赖一口回绝了。九世班禅背上了背叛藏民族的罪名,被十三世达赖罚了三万两银子,其时正值清帝逊位,民国初年战乱不休,无人过问藏事,九世班禅对达赖从政治到经济上对他的箝制刁难,只有忍气吞声地承受下来。尽管九世班禅本人的处境日益艰难,他的领地越来越小,担负的赋税越来越重,但他在有关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大事上,仍然不变初衷。

一九一三至一九一四年间,北洋政府与英国政府在印度西姆拉开会谈判解决西藏问题。英方坚持西藏地方也作为一方派代表参加谈判。会议开了一年多。西藏以达赖等人为首的地方政府提出内外藏分治的方案,要让内藏即西藏,由藏人自辖,其内政、外交、军事概不由中国政府过问。西藏地方政府还同英国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秘密草签了一个条约,将西藏的洛渝区划归印度。中国政府始终不承认西姆拉会议及所签的一切条约。九世班禅态度十分鲜明,并没有因西藏地方代表是达赖派出的人而承认这次会议和秘密草约。达赖、班禅两人和商集团的矛盾因此而加剧。

一九二0年,十三世达赖受英国唆使,扩军东侵,与刘文辉的川军交上了火。战争增加了军费粮饷,达赖对班禅的勒索催逼也更甚。九世班禅在负债累累、前景黯淡而不可测的情况下,惴惴不安地度过了四年。一九二三年底,事变终于发生。

那是一九二三年下半年的事。九世班禅正在离日喀则有四日路程的介地方温泉疗养。十三世达赖借口商量解决“养兵费”、“国防费”问题,召九世班禅手下几名重要大臣星夜赶到拉萨,谁知人刚下马,立即被捕入狱。班禅得到秘报,情知事情不妙。达赖不相容于他,他是早有预料的,如今达赖已动手,他不逃更待何时?便赶紧密率重要侍从、僧侣及护卫百余人,于十一月十五日夜离开札什伦布寺向外逃亡。

夜黑如漆。这伙逃亡者星夜遄行,涉藏青大河而入旷野草地,扬鞭策马,心急如焚。为躲避追兵,他们力避大路,出入于山道峡谷之中。班禅提心吊胆,胸如揣兔。

十三世达赖得到班禅逃跑的消息,立即派了二千余名藏兵骑上快马分道追截,但九世班禅离开札什伦布已七天七夜了。追兵正愁歧路迷途,天又下起雪来。雪越下越大,铺满了山川峡谷、森林和大道。班禅等一伙逃亡者的踪迹全被雪掩盖了。追兵一筹莫展,只得收兵。达赖没有抓到人,就转而乘机收回了札什伦布寺一切权力。从此九世班禅失去了他在西藏政教上应有的地位,开始了他十五年的流亡生活。



苦难和动荡

九世班禅一行百余人,马不停蹄地彻夜赶路,半个月后来到渺无人烟的青海省西部。一路上见到的不是荒草甸子,就是穷山秃岭,连水都少见。粮食快吃完了,只好靠打猎来充饥。走啊,爬啊,个个精疲力尽,骨瘦如柴,三分象人七分象鬼。终于仅有的一点干粮也吃完了,这伙人饥渴交加,眼看要倒毙在逃亡途中。九世班禅并不甘心就此灭亡,下令手下人杀了他心爱的坐骑让大家解渴充饥。打这以后,开了杀坐骑的例,今天一匹,明天一匹,有的马不等宰就倒下了,有的人不等吃上马肉、喝上马血就咽了气。死亡的恐怖气氛笼罩着这群孤寂无援的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