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张景安:企业是创新真正的主力军

0
分享至


张景安系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

关于科技现代化,我认为需要加强三个问题。

第一,加强创新驱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今天的中国正在以全新的创意和方法实现全面创新,创新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翅膀。众所周知,近几年传统要素增长有所放缓,然而创新增长反而实现了较好增长,中国的创新创业依然强劲。从统计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更是明显高于其他产业,而且具有绿色创新的特点。这里面增长最快的是中小企业的创新,中小企业的创新推动中国内生增长成为优势。当前,我们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阶段,虽然全球遭遇新冠疫情、局部冲突、粮食危机等黑天鹅事件,但全球仍然是科技创新的密集区,颠覆式创新不断涌现。

有人说,谁掌握材料谁就掌握未来。20多年前,我在硅谷参加研讨会,会上就有专家提出:“硅基芯片将被淘汰,因为几个纳米的硅基芯片已经达到极限,另外,硅基芯片最大的问题是不环保,所以美国正在研究代替硅基芯片的材料,如碳材料芯片。”专家们认为,上个百年是硅的时代,这个百年是碳的时代。石墨烯是碳材料的一种,自从诺贝尔奖公布之后,石墨烯材料应用得到较快发展。但直到今天,碳材料仍未成为主流,高精度芯片仍是中国的“卡脖子”技术。

2018年,美国航天局提出“占领月球”,美国国会通过法律允许企业开发月球和小行星资源。美国政府提出了月球研发计划,促使多国推进研发探测月球资源技术。欧洲航天局也提出月球技术计划,建立可供生活工作的月球社区。日本提出2030年建立月球基地。月球和火星及整个外层空间似乎正在丧失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地位,太空竞赛一触即发。有人研究空天海地一体化,打造空间共同体。有人说谁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地球。马斯克的卫星覆盖地球周围空间,投资300亿美元,计划发射1.2万颗,已经发射了3500颗,通过星际链接计划,为边远地方提供宽带互联网付费服务,付费接入每月100欧元。

研究表明,核聚变未来可解决地球能源问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的课题,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985年,美苏发起了这项计划;2006年,中、美、日、韩、欧盟、俄、印度七方签订协定。有报道称,项目比预期晚了5年,经费预算比预估增加了3倍,约200亿欧元。2020年,国际人造太阳项目组装正式启动,进入安装阶段。核聚变实现商业应用,这一天可能仍然遥远,但我们充满信心。还有伽利略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人类在陆地奋斗几千年后,开始向空天和海洋进军,地球表面为70.8%的海洋和29%的陆地;水资源中,海水占97%,陆地水占2%,将海水中的盐分提炼出来,堆在陆地上高达200多米,海水平均深4000米左右,海洋生物占世界80%,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科技、海洋环境的研究与较量已经打响。阳光进入海洋深度不超过1000米,大量海洋物质不见阳光,深海资源开发成为未来竞争的重点和难点,由此可见,陆海空三大战场的竞争在全球拉开。

当今世界,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正阔步向我们走来。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省长时率先推进“数字福建”。20年来,数字创新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有人说,人类进入了“万物皆数”的时代,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在新冠疫情中,数字化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整体改变了商业模式,使中国互联网跃升至世界先进水平。

今天的创新是一个比速度的时代。2022年10月30日,ChatGPT3.5(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推出的大模式)发布,两三个月后,ChatGPT4.0发布,性能提升了500倍,升级速度超乎想象。相比上一版,新版有明显跃升,更快、更准、更智能,准确率也大大提升。三个月一代,这种创新速度不可想象,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由此可见,新场景、新物种瞬息万变。这是一个分秒必争、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快、比效率的时代。衷心希望中国的创新有这样的速度和质量。

第二,坚定不移地实现科技全球化。科技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全球化。上世纪中叶,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90年代,著名的知识经济和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发展高科技、推动全球化是世界潮流。世界主流认为:信息、技术、人才、资本及观念的自由流动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和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出现了诸多逆潮流和不确定因素,全球化进程进入困难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40年的快速发展证明,开放的系统充满活力,封闭系统将被淘汰。创新全球化是世界潮流与趋势,不可阻挡,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全球化。目前,渡过全球化困难时期,要依靠民营企业。一是要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好,我们经济才会更好,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二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民营企业的创新环境好,中国的创新环境才能好,才能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创新的局面。

第三,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是当代的潮流和趋势。近1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环境以及水平有了极大提高,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突破了3万亿元,投入强度达到2.5%,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主力军。

当今世界,创新的一个特点是,有价值的创新来源于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创新,需要有全球视野、全球整合资源,具备多元思维与全球化思维,需要有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自主研发体系,还要有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与精神境界。企业由原来聚焦生产线到聚焦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相互渗透、开放多元、互联互通、深度交叉。因此,未来世界经济竞争很大程度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是未来竞争的重点,单一企业、单一产业很难持续,单枪匹马不可能取胜。因此,主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迫在眉睫,要谋划重大的协同创新的布局,以适应未来创新与竞争需要。

创新是人才之所为,但是创新不仅仅是单纯的科学研究。研发不产生效益,有些研究停留在基础上,缺乏产业化;有的研究是为了申请补助,这有很大问题。因此,创新需要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急企业之所需,这也是相当有难度的。

科技人才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引领者,科学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科学素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石。技术创新要尊重市场规律,科学要尊重科学规律。世界上伟大的发现都是科学家之所为,是科学家的脑力劳动,科学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在科学的道路上他们终身为之奋斗。科学发展需要自由的空间与宽松的环境,要对人才高度信任、提供个性化的绿色通道。只有这样,奇才、怪才、偏才、天才才能脱颖而出。产品有保鲜期、保质期,人也有特点,用其所长、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需要培养,天才需要发现,做产业需要工匠精神,做科研需要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家,宽松文化是关键。创新需要宽容,需要容忍失败,需要容忍标新立异,自由思想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宽容的创新生态下,自由思想之花才能盛开,才能有更多独立思考、自由探索与源头创新。实际上,创新的奇迹一般发生在政府和银行视线之外。

今天,我们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人才丰富,更不缺乏天才,条件充分,我们给坚持创新的人搭了一个登天云梯,让他们可以在祖国蓝天展翅翱翔。

(本报记者石震方据演讲整理,略有删节)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站在未来看现在】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类周报
90345文章数 16023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