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悲惨遭遇!在家被家暴,出门带着娃遭亲姑妈拐卖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文章仅为警示世人,提醒大家遵纪守法,并无其他目的;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2001年10月6日,这本是个阳光灿烂、心情舒坦的日子,但对新都区新繁镇某村的人来说,却显得有些沉重。

29岁离家的张玉在外两年都没有消息,今天忽然像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连一同带走的小女儿也长大会喊人了。

善良的乡亲们不知道张玉这两年在外面发生了啥事,都纷纷前来关心,可是张父的回答出人意料的让人惊奇:“张玉是被她姑妈张召拐卖了的,这个挨千刀万剐的,她害了我的闺女啊……”

乡亲们不相信这是真的,常言道:血浓于水,情重于金,这姑妈还能卖了亲侄女?这在村里还是头一回听说……

张玉沉默良久,才泣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乡亲们听得心里凉嗖嗖的,一些妇女也陪着张玉流泪。从这天起,村里的人们就多了一种担心。他们不担心别的,就担心自家的亲情哪天也会变味……

张玉是家中的独生女,上无哥哥姐姐,下无弟弟妹妹。因此,她既是张家的女儿,又是张家的儿子,家中的大小事儿父母都和她商量。



古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农村的女孩子如果到了22岁都未出嫁,别人一定会认为这女孩有什么毛病。

也许是人才不够漂亮,也许是性格有些乖张,也 许是文化不高说话不受听,要不就是本人太挑剔……总之,不知是什么原因,张玉25岁都还是个未成家的 “老姑娘”,村里人颇有微词。尽管媒人来了一拨又一 拨,男朋友会了一个又一个,就是没处上对象,急得 父母像热锅上的蚂蚁,而张玉本人好像无所谓,后来,媒婆索性不上门了,张玉的婚事也就捱了下来。

1996年3月,在亲戚的撮合下,一位名叫徐诚的青年走进了张家人的视线。

徐诚比张玉大一岁,父亲早逝,家中只有母亲和一个未出阁的妹妹。虽说徐诚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相貌也很一般,但他有一门会做砖的手艺,能挣些钱,对张家的两位老人也低眉顺眼,张父张母很喜欢这个 年轻人,执意让女儿把终生大事托付给这个“寒门孝 子”。

张玉尽管从心底里不喜欢徐诚,认为徐诚寡言少语,不机灵,有些“瓜”的感觉,便父母的态度似乎很坚决,自己也是快26岁的人了,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再说徐诚在婚姻问题上也受了很多挫折,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眼看母亲年纪大了,腿又有点残疾,妹妹也快嫁人了,就想尽快给家里找个“帮手”。他对 张玉的印象也不是很好,但想到家里的处境,也就同 意了这桩婚事。

通过半年的交往,走动,同年9月张玉和徐诚结为夫妻。婚后的生活并不是亲人们预期的那样理想。张玉是个“直肠子”,既不温柔,也不善解人意,常常惹得婆婆和丈夫不高兴,但性格使然,张玉也不能改变自己。

徐诚外表看起来老实,骨子里却是个性格比较古怪的大男子主义。他除了做砖,家里的一切活儿都不干,吃喝拉撒睡都要责令张玉侍候。稍不如意,他就大发脾气。

徐诚还爱喝酒,喝了酒又爱打人,常常打得张玉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张玉隔段时间就想回娘家看望二老,徐诚也总是找各种借口阻拦。

所有这些事,张玉都忍了下来。哪知张玉越是忍耐,徐诚就越发闹腾得厉害,似乎不管张玉怎样做,都不能让他感到满意。张玉曾想到过离婚,但又怕挨打。不久,张玉怀孕了。她满以为怀上了徐诚的孩子,徐诚就会疼惜她。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她才发现他还是冷水烫猪——不来气。从此,张玉的心逐渐凉了,“家庭战争”也不断发生。小则吵闹,大则互动干戈,谁也劝阻不了。

在夫妻二人的一次争吵中,张玉气愤地提出要与徐诚“离婚”。徐诚开始很惊诧,继而又负气地说“离就离,但你得把儿子给我生下来才能离!”

张玉觉得徐诚简直不可理喻,她在徐家受了那么委屈,他都没有一点怜惜之心,心想“离了就离了,大不了重新找一个,说不定比你徐诚强百倍……”

于是张玉停顿了一下问徐诚:“一言为定?”

徐诚答:“一言为定。”

本是一句赌气的话,可是夫妻俩宁肯就这样磕磕碰碰地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也不愿向对方认输。

1997年7月,张玉生下了一个女孩,一心指望生个儿子延续香火的王家人更添厌恨。婆婆整天绷着个脸,叫张玉自己起来洗尿布,小姑子更嫌伺候坐月子麻烦,早早就躲到了男朋友家里。徐诚在附近帮人家干活,对张玉母子也是不理不睬。



张玉的心彻底凉了,她又一次想到了离婚。坐完月子,张玉抱着女儿,悲伤地回了娘家看着女儿骨瘦如柴的身子,再看看女儿身上残留的疤痕,父母亲后悔当初瞎了“狗眼”,看上徐诚这个 “没良心的”。所以,当张玉提出离婚的想法时,两位老人也不怎么反对。此后,张玉和徐诚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经过近一年的冷战,1998年6月,结婚仅两年的张玉和徐诚毫无眷念地解除了婚姻。

就这样, 一座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大厦,在顷刻间轰然坍塌。对张玉来说,这既是一种打击,也是一种解脱。

离婚以后,张玉带着刚满十一个月的女儿,回到娘家居住。有了父母的呵护,她暂时忘却了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伤痛。

尽管娘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还是想尽一切办法 照顾张玉母子的生活。张玉懦弱的身体一天天健壮起 来,面色红润了,精神比以前足了,脸上也有了笑容,仿佛又回到了当姑娘时的样子,父母打心眼里高兴。

两位老人越是对张玉好,张玉越觉得过意不去。她清楚地知道,父母不能养活她一辈子,况且两位老 人都是五十好几的人了,干不了几年的活了。作为家 里惟一的子女,赡养两位老人的重任早晚要落在她的身上。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怀中嗷嗷待哺的幼儿,张玉常常感到压力不轻。

婚姻的失败,也让张玉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依靠别人活着,一个女人更不能依靠丈夫活着,只有自强自主,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惟一的出路。

于是,张玉做梦都想找一份好工作,多挣点钱来孝敬父母,抚养女儿。没想到,机会很快就来了,而且这次“机会”差点改变了她的一生。

1999年1月,张玉的姑妈张召千里迢迢从江苏回乡探亲,让多年未见过面的娘家人喜出望外。

张召自从8年前随丈夫南下打工,后又到江苏定居,就一直没回过老家。而今她穿金戴银地回来了,乡亲们都认为她是“衣锦还乡”,羡慕得要死。张召的 三个哥哥还丢下农活,陪妹妹东边走走,西边瞧瞧,看8年来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连张玉也爱有事没 事地跟姑妈在一块儿凑热闹。

有一天,张召特地到二哥家,陪伴离了婚的侄女 张玉聊天“散心”,张玉很是感激,便打开话匣子和姑 妈“侃大山”。张召其余的亲人们见她俩谈得很投缘,都知趣地躲到地里干活去了。



张玉是个没有心计的女人,有什么就对姑妈说什 么,心里装不住一句话。她一五一十地向姑妈陈述了 自己婚姻的不幸,也向姑妈表示要走出离婚的阴影,到“外面”去干一番的决心。张召听了,什么也不说,只是频频点头。

其实,张召在心里酝酿着一个大胆而狠毒的计划。这个城府很深的女人,谁也不知道她在玩哪一种“鬼把戏”,谁也不怀疑她此次回乡的真正目的。看着眼前这个已为人母,却还显得那么单纯而无知的侄女,她时而神情轻松,时而又表情严肃,没有人能看出她在张玉身上打什么主意。

张玉喜欢姑妈为人豪爽的性格,更佩服姑妈这些 年来在外闯荡的勇气。她认为,看姑妈的衣着打扮和 神态举止,肯定在外面混得不错。张玉很想沾姑妈的 一点“光”,让她拉一把,但又不知道姑妈愿不愿意,就试探性地问:

“姑妈,您那里的工作生活咋样?”

张召说:“我们那边很好找工作,而且工作轻松,工资高,我每个月要挣几千块哩……”

“那您家里一定很好过吧?”

“还将就,早先我们家盖了一栋三层小洋楼,买了全套的家用电器,今年计划再买部车……”

张玉早听人说广东、江浙一带好找工作,好挣钱,现在听姑妈这么一说,心里乐滋滋的,恨不得马上就跟姑妈一同去南方大把大把地挣钱。但她还是强装镇静地问张召: “姑妈,我如果跟您一起去,您带我去吗?”

张召反问她:“当然嘛,你若真的想去,我这次就可以带你走,你爸爸妈妈能同意吗?”

“放心吧,姑妈,这事不能依他们的,我都这么大了,能自己作主。不过我担心的是我走了女儿咋办?”“那好办,把孩子带上不就得了,我们那边的幼儿园、托儿所多得很,许多工厂的托儿所、幼儿园都是免费为职工服务的。”

“那您带我去吧,姑……”

“你别忙,我出去接个电话……”张玉的话没说完,张召的手机就“嘀嘀嘀”响了起来,等张玉反应 过来时,张召已跨出了屋外接电话去了。

张召接完电话就告诉张玉:“我家里刚来电话,说孩子病了叫我即刻赶回去,今晚就要走,你愿不愿意 马上就走?”

张玉说:“咋个来得急呢,我没有准备呀!”

张召说:“什么也不用准备,我那里吃的、用的啥都有,当姑妈的还能亏待侄女?不过……”

张召欲言又止。这下可把张玉急坏了:“不过啥呀姑妈?您有话就快说吧。”

“你最好不要告诉你父母,免得他们不放心,去了安顿好后才给他们打个电话。”张召对张玉小声嘀咕道。

“行,我不会告诉他们,我们马上就走……”

趁着亲人们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张召看看四下无 人,就麻利地提上旅行包向村口跑去。隔了几分钟,张玉也抱着一岁半的女儿,悄悄溜 出了村子,在马路上追到了张召。

见没有人发现她们的可疑行踪,张召迅速拦了一 辆面的,神不知鬼不觉地向火车站飞驰而去。当夜,张玉就与张召一起,登上了开往江苏的火车。

张玉从没出过远门,一坐上火车就分不清东南西北,她不禁有些心慌,有些害怕,甚至后悔起来。但是有姑妈在,她又觉得没什么可担心的,便抱着孩子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张玉糊里糊涂地坐了三天火车后,到了一个小站。

姑妈说要下车改乘汽车,她们就在这个小站下了火车。

在汽车站等车的时候,张召拿出手机打电话,好像和谁在商量事情,张玉以为姑妈在和家人联系,也就不便多问。

当天下午,张玉随姑妈到达一个小镇。

姑妈说:“我给你联系好了,今天你的老板在这个 镇上等你,等会儿他来后,你先随他去安排好工作,明天我来接你到我家里耍,不然工作要被别人抢走 了。”

张玉认为姑妈说得有理,就答应了。

“我们先到馆子里吃点东西吧……”张召吩咐道。

坐了几个小时的车都没吃东西,张玉也觉得肚子里空空的,就跟着姑妈走进一家小饭馆吃馄饨。

张召热情地给张玉添茶送水,还不时地把自己碗里的馄饨匀些给张玉吃,那种亲热劲儿,不像是装出来的。

吃完馄饨不久,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走进饭馆

和张召打招呼时。这人在和张召打招呼,目光却死死盯住张玉,盯得张玉很不自在地低下了头。

看到这种情形,张召赶紧打圆场,她对张玉介绍说:“这是余老板,我在电话上已和余老板商量好了,你的工作和孩子的事都由他负责安排。”

“余老板”听了张召的话,也假装热情地对张玉说:“到我那里上班,我不会亏待你的。”

见张玉不说话,张召给“余老板”使了个眼色,“余老板”就问张玉:“我很忙,要马上回厂,你是立 刻跟我去呢,还是先到你姑妈家呆几天才上班?”

张玉见“余老板”的面相不善,心里很玄乎,就央求姑妈:“先过两天再说吧,要不您明天陪我一起去行吗?”

张召说:“现在找工作很不容易,想到余老板那里去的人很多,你如果不马上去,别人把工作抢了咋办?废话少说,快去吧……”

看姑妈有些不耐烦,张玉只好抱着孩子,悻悻地跟在“余老板”身后。

在上车的时候,张召一再嘱咐张玉:“余老板忠厚热情,不会亏待你娘儿俩,你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告诉我,过几天我来接你……你放心去吧……”

张玉看着姑妈那张“热诚”的面孔,无可奈何地走了。

走了不知多少时间,他们才在天黑以后到了一个村子。张玉四处搜索,却不见工厂的影踪,心里有些疑惑,但她转念一想,张召是和我在一个村里共同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姑妈,她不会骗我的……



这样想着,张玉跟随“余老板”到了村东头一座很破旧的老式院落前,“余老板”走到门前掏出钥匙,三下五除二就打开了房门。

他对张玉说:“我们就在这里暂住一夜,这是我的老家,明天带你去厂里……”

张玉见这屋里没有别人,孤男寡女怎能在一起过夜呢?于是她对“余老板”说: “我还是到工厂去住吧。”

他说:“这儿离工厂还远着呢,黑漆漆的怎么走哇,就在这儿委屈一晚上吧。”

她又问:“等一会儿还有人回来吗?”

他说:“都在工厂上班,不会回来了。”他边说边进了厨房。

张玉突然有一种不祥之兆,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漆黑夜晚,她无路可走。

趁着“余老板”在厨房的时候,张玉想找张床把熟睡的孩子放下。可是,找遍几间屋子都只有一张床,

张玉的心紧张得快跳出来了。她一遍遍在心里安慰自己:姑妈不会骗我,姑妈不会骗我……

不过,“余老板”似乎还不是让她想象的那样坏。他不但给她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还端来洗脸洗脚水让她洗漱。

张玉没想到“余老板”对人这么热情友好,不禁为自己的多心而感到脸红。

等“余老板”在隔壁响起呼噜声的时候,张玉怀着一种抱歉的心理,抱着孩子疲倦地睡着了。

在张玉睡梦正香的时候,一个幽灵般的影子闪进了她的房间,然后又像一座大山压在她的身上。

张玉感到呼吸困难,拼命挣扎着醒来。她看见“余老板”像一条饿狗一样在她身上乱撕乱咬,吓得她“哇哇”大叫,孩子也被吓哭了。

“余老板”见势不妙,就恶狠狠地对张玉说:“不准叫,你是我用5000块钱买来的老婆,叫也没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