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评选 | 2023年塑料循环10件大事

0
分享至

站在2023,

感慨万千时,

感受到怎样的2024?

零界点?原级循环元年?新时代?新范式?

四季往复间,埋藏着巨变的种子

看清2023,体悟2024!

2023年,塑料循环再生行业

发生了哪些大事?

这些大事又意味着怎么样的未来

我们一起来评选……

看透2023,才能看清2024

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塑料再生:新时代,新范式

点击上方图片,报名参会

1、塑料公约“零草案”发布

2023年5月,INC第二次会议(以下简称INC-2)在法国巴黎举行,委员会主席受委托起草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关于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污染在内)的国际协议的初始草案,即“零草案”。

2023年9月4日,塑料公约“零草案”发布,这意味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塑料公约主体结构已搭建完成,后续INC-3、INC4将围绕这些框架展开谈判,塑料产业重建的路径和政策趋势逐步清晰。

零草案针对塑料全生命周期维度提出了13个关键的要素,包括关于塑料限产、问题塑料限制、制品设计、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使用再生塑料、废物管理等方面。

2、欧盟修正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

2022年底,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的提案,即对现行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94/62/EC(PPWD)进行修订。

PPWR三大目标:防止废弃物产生、促进高质量回收、增加包装中回收塑料的使用。

近日,欧盟议会批准了 PPWR 的拟议修正案,将在未来改变欧盟对包装的监管尺度,要点:提高塑料包装的减量目标;食品接触包装禁止使用“永久化学品”;降低接触敏感包装的最低再生含量目标;所有的包装都应该是可回收的;禁止在酒店、食品、餐饮行业中使用一次性产品等。

获取欧盟最新法规,加入:

3、资本加码,多家公司投资中国的塑料循环行业

2023年,有更多的投资进入循环行业,包括专业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上市企业、聚合物公司等。

3月6日,SK集团旗下SK化学宣布签署转让树业环保化学再生原料及化学再生PET业务资产的合同,收购价值约为1300亿韩元。

3月23日,日本上市公司爱而泰可集团与六盘水普程环保科技公司签订收购合同。

2023年6月,食品级再生塑料生产商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广发乾和领投。

9月20日,世界五百强苏伊士 (Suez) 与太初环境资源管理(浙江)有限公司签署了成立合作公司的合同,将在华东地区建设6座消费后塑料回收分拣中心。

10月29日,高能环境(股票代码:603588)发布公告,拟合计投资1.4亿元取得安徽中鑫宏伟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权。

2023年11月,广东弓叶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独家投资。

2023年12月,上海睿莫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武岳峰科创、旭化成投资,服务商为势能资本。

投融资对接,请加入:

4、部分地区,废塑料企业核定征收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第八条规定了各行业应税所得率的幅度标准,并要求各地税务机关应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业特点,综合考虑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收入水平、利润水平等因素,分类逐户核定应税所得率。

2023年,河北、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天津、河北、江苏、江西等地对此政策已有响应。

核定征收作为查账征收的补充手段,其适用需符合《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规定的情形。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若面临是否选择适用核定征收的问题时,应当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留存备查相关资料。

税务申报与合规,关注:

5、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加速,众多化工企业悄然布局

2023年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四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废塑料、废润滑油、废弃油脂、废气生产污泥等废弃有机物与原油耦合加工。

  • 鼓励重点开发废塑料低能耗热解与净化预处理技术,开发低碳排放的废塑料油深加工成套技术,加快废塑料化学循环工程试点示范。

这项政策解决了地方政府对混合塑料化学循环工厂立项时的产业指导的定调问题,确立了石化炼厂混合石油、塑料、废油脂一起进料的安全环境等评审问题。

此外,中石化、万华化学、天津渤海化工、中国天楹、久泰新材料、航天石化、科茂环境、树业环保、惠城环保等众多化工企业也在紧锣密鼓的布局化学循环,多个商业化项目在落地之中。

关注更多化学循环企业,加入:

6、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进入布局建设期

2021年5月,修订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经商务部公告开始实施。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

在此政策背景下,多省出台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建设规划,多个企业迅速布局,加快分拣中心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进程。

在厦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首个自动化、智能化、规范化的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2023年1月,弓叶科技与北京爱分类达成战略合作,加快推动爱分类昌平分拣中心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进程。

2023年,太初环塑(TaiChu)与世界五百强苏伊士 (Suez)强强联合,成立太初苏伊士环境资源管理 (浙江) 有限公司。未来两年公司计划于全国搭建200家智能打包站。

2023年6月14日,悟空会启动,悟空回收采用国际先进的智能化再生塑料产业链分拣中心成套软硬件、收购和销售数据化的成套解决方案,建立起了O2O再生资源回收平台,目前正在以加盟拓展的方式迅猛发展。

2023年3月,广西梧州国龙再生资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合作,正式开启再生塑料回收综合利用示范点——“瓶瓶屋”的项目。

2023年11月25日,惠城环保集团旗下子公司九江惠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瑞昌市回收物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正式破土动工。

2023年10月,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领先的数字化技术优势,以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人机协同制造”案列成功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同时,这也是国内首个入选该名单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案列。

分拣中心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进程,关注:

7、13家机构发起:再生塑料PCR自律组织成立

2023年11月7日,再生塑料PCR自律组织在ChinaReplas2023第28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中国化学纤维协会再生纤维分会、北京零废弃循环利用产业促进会、天津盈创汇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太初环塑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山东英科环保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浙江丽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睿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国龙再生资源公司、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共十三家国内头部企业、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发起人及首批会员。

再生塑料PCR自律组织将推进行业自律管理,开展相关基础理论/标准研究,建立可信的PCR追溯技术手段。

《废弃塑料回收再生的可追溯性要求 第1部分:消费后再生塑料》(计划编号 CSRA2022002) 和《废弃塑料回收再生的可追溯性要第2部分:海洋塑料》(计划编号 CSRA2022003)共2项团体标准正在制定中。

打通PCR上中下游溯源,加入:

8、“PET的生物回收”逐渐兴起

“PET的生物回收”入选“2023年度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生物催化剂具有在温和的工艺条件下高选择性的优势,通过生物催化剂将PET回收到其单体并进行再聚合,被广泛认为是PET回收处理的理想且环保的解决方案。

近期,法国绿色化学公司Carbios宣布,已经获得世界上首家PET生物回收工厂建设许可和运营许可证,在法国朗拉维尔开始建设,将拥有每年5万吨消费后PET废弃物的处理能力。

2023年,源天生物科技公司天津大学酶工程课题组联合研发基于底盘细胞筛选和副产物循环再利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ET生物回收工艺。

此外,关于PET的生物回收的各项研究也在多个高校实验室进行中。

rPET行业最新动态,加入:

9、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启动

2023年9月,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已启动,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发布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通知。

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1〕655号)文,进行申报。

2023年9月26日,上海自立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2023年中央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中获得2500万元资金补助。这一资金将用于推进年产10万吨高性能PET塑钢带的智能一体化生产项目。

关注国内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加入:

10、碳交易,中国各环节初步打通

12月23日,在“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今年11月30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4.23亿吨、235.7亿元。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各关键环节初步打通,已经实现预期目标。

12月21日,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即将启动,并透露,近期,生态环境部会发布CCER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另外,碳普惠的快速推进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中国的碳市场主要有三类,一是全国碳市场;二是地方碳市场,包括湖北、北京、上海、广东等9个;三是碳普惠市场,主要参与者是中小微企业和居民。

关注中国碳交易,加入:

11、“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3〕1375号),提出,在全国选择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5-10个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

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协同推动下,福建、浙江、贵州、广东、四川等主要竹产区各级政府紧密结合当地竹产业实际,出台了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废塑料行业最新政策,关注:

12、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2023年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的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浙江省已建立“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长效制度机制,这是目前中国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量最大项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包括海洋塑料在内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近年来,多部门协调联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深入推进海洋塑料垃圾的全链条治理和监管。

了解更多海洋塑料废弃物动态,点击链接加入:

13、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塑料垃圾减量项目,正式生效

世界银行(简称“世行”)贷款中国塑料垃圾减量项目主要用于健全塑料垃圾管理和塑料污染治理相关制度、政策和标准,提升我国塑料垃圾管理和塑料污染治理能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

经世行在2021年6月批准,于2023年3月8日正式生效,是世行在中国支持的首个塑料垃圾治理项目,重庆市宁波市成为首批由世行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持开展塑料垃圾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城市。项目总贷款资金4.3亿美元,其中重庆市获贷款资金2.7亿美元,宁波市获贷款资金1.5亿美元。

陕西省是世行贷款城乡塑料垃圾减量项目(二期)的实施地,获贷款资金2.5亿美元。

14、中美决心终结塑料污染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共25条,从能源转型到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再到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减排协同等方面,均达成相关共识。

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此外,声明还指出,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点击图片,查看考察详情

15、欧盟禁止向非OECD国家出口废塑料

为了减少将有问题的废物运送到欧盟以外地区,11月17日,欧盟理事会和欧盟议会达成了修订《废物运输条例》的临时性政治协议。

根据协议,欧盟国家将不能向非经合组织(OECD)国家出口废塑料。非OECD国家如果符合严格的废物管理标准,可在条例生效5年后向委员会提出请求,表明愿意进口欧盟废塑料。

欧盟议会表示,欧盟国家必须在立法生效后的两年半内停止向较贫穷国家运送废塑料,向OECD国家出口废塑料的规定也将收紧。

协议允许向OECD国家出口非危险废塑料,但须遵守事先知情同意(PIC)程序。协议要求委员会严格监控向OECD国家出口的废塑料,以确保这种出口不会对环境或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并确保废物在这些国家得到适当管理。

16、欧盟拟强制要求汽车含有25%再生塑料

2023年7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关于报废车辆(End-of-Life Vehicles,ELV)的法规提案 。新提案围绕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对汽车的可回收设计、再生材料含量等内容提出了细化要求。该提案提出新车应包含至少25%的再生塑料,其中25%来自回收的报废汽车ELV,即新车中6.25%的塑料源自报废汽车。

废塑料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入:

17、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一批家电生产企业(海尔、格力、TCL、长虹、美的、海信六家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开展情况。

8月4日,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在第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基础上,鼓励更多家电生产企业在积极拓展回收渠道、创新回收方式、优化存储设施、畅通运输网络、加强流向管理、提升处理能力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废旧家电回收,加入:

18、低价猛烈冲击欧洲再生塑料市场

今年,欧洲的多个协会发表声明表示,2023年整个欧洲的塑料回收市场受到严重干扰。再生塑料价格下降50%,外部廉价塑料大量涌入,威胁欧洲回收产业和法定目标。特别在PET回收领域,欧洲面临着严峻形势,欧洲PET进口增加20%,导致对本地生产的再生PET(rPET)需求急剧下降,产量降低了10%。

欧洲所有回收公司都能感受到这一趋势,该行业受到沉重打击。一些回收商不得不削减产量,一些回收商完全停止生产。

2023年,塑料循环再生行业还发生了哪些大事?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补充或更正信息……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联系:

电 话:010-62665052

邮 箱:13371628603@replas.org.cn

联系人:贾宝玉 13371628603(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废塑料新观察
废塑料新观察
再生塑料行业第一新媒体平台。
3518文章数 17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