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静海生态“名片”底色更加耀眼
绿色是大自然的原色,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梳理2023年,静海区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决定生死”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让静海的生态名片底色更足、成色更炫。
漫步于团泊湖,湖面碧波粼粼、芦花摇曳、鸥鸟翔集。东方白鹳、天鹅、白琵鹭、灰鹭等迁徙候鸟接踵而至,成群结队觅食嬉戏,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团泊湖的风景一年四季不同,皆是美景,这里以水取胜,以生态见优,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艳寰说。
李艳寰在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工作多年,是这里生态持续向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介绍,近年来,静海狠抓团泊湖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有序推进实施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培育修复水生植物,及时调水补水,增设电子监控设施,加强日常巡查管护,严厉打击进入自然保护区偷捕偷猎珍禽候鸟、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
如今的团泊洼不再是荒芜的盐碱滩,而是候鸟大迁徙的“黄金通道”。
目前,保护区内珍禽候鸟数量显著增多,今年观测到的栖息鸟类超过10万只,种类从2015年的113种增加到2023年的200多种,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遗鸥、黄胸鵐、白尾海雕、青头潜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白琵鹭、海鸬鹚以及白鹭、苍鹭、草鹭、池鹭等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让珍贵的“访客”逐年增多,也让更多的体育赛事和重大项目把目光聚焦在这里,成为“大健康”的“梧桐树”。
城林相依、水绿相映。和团泊湖遥相呼应的绿色生态群则是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多年来,示范区林地面积扩大到12万亩,不仅已经成为天津西南部地区重要的生态“绿肺”,也为静海经济发展增添了绿色动力。
与此同时,静海区强化大气污染“五控”治理,严厉打击露天焚烧行为,精准减排绩效分级管理成效显著,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水口门、河道堤岸专项整治,全区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1至9月全市综合排名位列第2名。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有监测以来最好水平……
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静海的最大“本钱”、最大优势和最受瞩目的营商招牌。
播下绿色种子,定能收获春华秋实。
来源:静海融媒
一键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