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为纪念张謇诞辰170周年,更好弘扬张謇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江苏省文物局、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承办的《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实业报国·教育兴邦”特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隆重开幕。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殷国光致辞并宣布展览正式开幕,景德镇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林蓉、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李良智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海门区人大主任成伟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主办方之一海门区发言,开幕式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吴本荣主持。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赞誉为“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和典范”。
今年是先贤张謇诞辰170周年。113年前,为振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复兴和发展中国传统制瓷业,由张謇等人创办的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成立,按照张謇一贯主张“实业所到即教育所到”的理念,在饶州(今鄱阳高门)分厂内创办了中国陶业学堂,即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前身,这也是中国第一个陶瓷专业学校。
本次展览由地处张謇故里的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策划创作,获评“江苏省十大馆藏文物精品展”“国家文物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推荐100项”。展览中共展出139套209件馆藏品,有张謇手书对联、张謇中状元之年书赠友人的行书扇面、张謇所创办企业、学校的股票、实物等珍贵藏品,较为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张謇“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及其艰辛曲折的实践之路,其中还特别呈现了张謇与江西瓷业、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渊源,可以让更多的本地观众和师生了解这段珍贵的历史,以更好地感受和弘扬张謇的伟大精神。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出至2024年2月29日。
新闻延伸阅读
殷国光在“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实业报国,教育兴邦’特展”开幕式上的讲话全文
(2023年12月22日)
各位嘉宾、各位同志:
今天我应邀参加由我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共同举办的《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張謇实业报国、教育兴邦特展》,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习总书记称之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的瓷业先驱、教育先贤张謇先生,心情非常激动。对于远道而来的故乡领导和新朋旧友百忙之中冒着严寒前来景德镇共襄盛举,表示诚挚的感谢!
众所周知,张謇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书法家、金融家和慈善家。他毕生主张 “实业救国”“父教育,母实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10多年前的清末民初,时局动荡,国运衰弱,民生凋敝,景德镇瓷业也一片衰败,一蹶不振。张謇先生怀着振兴民族工业的崇高理想和毁家纾难的家国情怀,秉承“实业救国”“父教育,母实业”的可贵理念,竭尽所能,投资拯救濒临倒闭的江西瓷业公司,革新鼎故,除弊改良,并携手有识之士创办中国瓷业学堂,提出了“明白学理、精进人才、改进陶业”的理念。为中国瓷业的重新崛起培养有用之才,为景德镇陶瓷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对于张謇先生为中华民族实业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毛泽东主席、江泽民总书记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张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2003年,张謇诞辰150周年,江泽民同志为《张謇画传》题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国家。”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调研,专门莅临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盛赞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张謇先生曾经说过,人与草木并无异,既腐又生,但若留存一二有用事业在世,即与草木同生。草木一岁一枯荣,而活了七十多年的张謇先生之所以能荣耀新时代,全在于他留给当时和后世的财富,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一笔更加可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厚植爱国情怀。强烈的爱国情怀是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张謇先生将视野投到平民化教育中,兴实业以求裕民富国,重教育以促智民救国。
二是创业敢为人先。尽管创业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张謇先生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率先垂范,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典范,是近代国家轻工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
三是坚守社会责任。他专注人民生计问题,在家乡南通铺开工业化、城镇化的一系列生动实践,成就了南通的“中国近代第一城”,为改变当时苏北地区落后面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是把握时代脉搏。在张謇先生的努力下,江苏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城市的典范,而他本人更是开创了中国师范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之先河,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之一;他的成功,在于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洞察力。
今日的中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回望张謇,这位同样身处“千古变局”的先贤,他的人生轨迹与成功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迪——在发展实业的过程中,他殚精竭虑,历尽艰难,为民族轻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实体经济作为当前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同样需要和张謇一样的企业家投身到实业中来,怀揣爱国主义情怀,扎根实业,锐意进取,以强大的实业基础,为国家在国际的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今年是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我们今天举办这个展览正是对张謇先生爱国精神与教育思想的最好怀念。今天我是以南通海门的“小倌”和景德镇的“镇巴佬”的双重身份参加这次的展览会。我是海门人,是海门小倌,从小接受张老先生的精神熏陶,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对我讲张謇先辈“九百九十九末了才是我”的格言,使我受益终身,时刻不忘勤奋苦学。张謇先生也是东南大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我和爱人、儿子都毕业于东南大学,一家二代三人都是先生教育报国实践的受益者。1970年我大学毕业后分到景德镇市工作生活了28年,是个外来的镇巴佬,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汇入张謇先生曾助力推进的景德镇陶瓷工业、陶瓷文化、陶瓷教育的洪流之中。
水流云在,薪尽火传。张謇先生生活的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早已随着岁月风烟消失在历史的天际。在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陶瓷职业教育、振兴中华传统工艺、重筑瓷国高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中,先生一百多年前提出的“父教育母实业”的强国思想和“明白学理、精进人才、改进陶业”的兴业理念,连同其崇高的人生品格和爱国情怀,依然是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的动力。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殷殷嘱托,深情寄语,体现了总书记对千年瓷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殷切厚望。张謇先生在陶业的兴业理念和创办江西陶瓷股份公司和中国瓷业学堂的壮举应属于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一部分。
在最近召开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南通是江海明珠,景德镇是世界之都。期待景德镇与南通以此次特展为契机,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張謇实业报国、教育兴邦特展”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殷国光同志系政协江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原中共景德镇市委书记)
来源:综合《当代中国瓷都》、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公众号
责任编辑:程家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