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青海金田村被淤泥掩埋13人失联:救援人员点灯奋战找到2人,家属昼夜未合眼现场守候

0
分享至

极目新闻记者 张万军 见习记者 唐佳燕

12月19日晚6时45分,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的救援现场发出警报声,这预示着有人被找到。村民刘力飞奔向妹妹的房子,想第一时间看到亲人。但无奈,暂时还没有找到人。

“就是那一瞬间,泥巴就来了。”刘力回忆起地震发生时说。地震后淤泥摧毁了村庄,他的妹妹被掩埋失踪。

12月18日晚,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影响到了相邻的青海省民和县。金田村发生了砂涌,北侧的北干渠发生断裂,36户177名村民的房屋被地底下涌出的淤泥摧毁,共13人失联,一户为5人失联,另外两户均为4人失联,失联者中有1名孕妇。

砂涌事发地点位于金田村的一片桦树林里,地势较低,这里还是当地两姓家族的土葬地点,因而有很多隆起的坟包。19日下午5点,现场已经拉起警戒线,消防、特警、民兵、身穿绿色军大衣的群众都聚集在此地。

家属穿军大衣在救援现场外等待

家属大多聚集在警戒线外,在刚生起来的火旁边眺望着救援现场。刘力则直接裹着领来的军大衣,靠在警戒线内的坟包上躲风。他并不愿意到警戒线外,因为这里离妹妹最近。“想第一时间看到她。”刘力的眼睛里全是红血丝,自从18日晚出事后他一直未合眼。

18日晚地震时,刘力最后一次联系他的妹妹,但是没能打通电话。后来他从侥幸逃出来的妹夫嘴里得知,妹妹和母亲、外婆、外婆的母亲四人没来得及逃出来,就被突如其来的泥土掩埋了。妹夫则抱着孩子逃了出来。

“周围噼里啪啦的,非常大的声音。”住在附近的孩子湛湛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金田村,18日午夜,不仅地面剧烈地晃动,还有巨大的声音从此地传来。

至19日晚,淤泥已覆盖了至少三栋民居,有的民房只露出顶层,有的民房屋顶也已被压变形。淤泥有三四米高,占地面积大约一千平米,颜色发黑且松软,明显和当地黄土的颜色、坚硬的土质不一样。

“我们都奇怪,为什么这么平的地方能发泥石流?”有住在附近的孩童对不知从哪出现的淤泥感到奇怪,她的家就在北边,那里有一条干渠。由于地震,干渠突然断裂,导致淤泥便一股脑流了下来。

据央视新闻报道,现场的淤泥是大地震后砂涌的结果。“强震发生之后,由于地壳的震动,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会进行一种强烈液化的现象。这种液化的沙层,会沿着一定的通道受到挤压,就会直接达到地表,形成我们看到的‘砂涌现象’。”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高级工程师韩颜颜向媒体介绍。

金田村位于黄河北岸,离黄河仅几百米之遥。央视新闻此前的报道显示,由于金田村现场淤泥量过大,且非常松软,人工清淤搜救难度大。救援人员运用雷达、无人机等设备进行地质勘查,紧急调运挖掘机、推土车等大型机械快速清挖淤泥,随后进行人工搜救。

记者了解到,19日早上4时许,民兵、消防、特警组成的救援队就来到了现场。救援一直持续到晚间,不断调来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作业。晚上,为了应对气温下降,三轮车拉来保暖物资,受灾居民住进了民兵搭建起来的帐篷。每个人都能免费领到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一件军大衣——在这里是能救命的“神器”。

现场救援一直持续到晚间

晚上6点,天色已完全黑下来,气温下降到零下3℃,晚间最低气温可能达到零下12℃,伸出来的手都冻得乌紫,但现场没有丝毫要停下来的迹象。

晚上7点40分,现场再度拉起警戒线。消防救援队点起灯,三架挖掘机正在奋战,一次次地将民房院子里的泥土挖出来。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晚上8点,救援现场已至少救出2名被困人员,均被送上救护车。

被困人员被送上救护车

延伸阅读:

直击积石山县震中:村民徒手刨碎石救人,低温是救援工作的“绊脚石”

花瓶碎了一地,墙上的画摔到了地上,茶几完全被掀翻了。

地震来临时,家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索香花一家已经睡下,突然被一阵剧烈的晃动摇醒,她意识到“地震了”。索香花顾不得穿上衣服,只能下意识地往楼下跑。

不断有碎瓦片和砖石往下掉,只穿了一件棉衣和线裤的索香花,和一家老小七个人跑到大街上时,发现马路对面的楼房已经完全塌了。

在大街上,索香花看到倒塌的房屋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积石山县柳沟乡,距离临夏州积石山县8公里,距离临夏市39公里,距离兰州市102公里。兰州、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武威、金昌等地震感明显。

12月19日11时,甘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地震救援最新情况:截至当时,已调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500余人、公安干警1500余人、部队官兵1000余人赶赴灾区,抢险救援工作正有序进行。

避难

住在吹麻滩镇的马媛(化名)跑出家门时,不断听到邻居在喊“地震了,快跑啊!”她的父亲三四个月前脚受伤骨折,还没有康复,逃出来的路上,他一直让马媛和妈妈先走。马媛觉得有些心酸,但又庆幸,一家人都没事。

有车的居民都开车往开阔的地方跑,有人开去老家,也有人逃往市里。直到一家人逃到附近的大禹广场,马媛和周围的人才收到了余震预警。她和家人拿了几条被子蜷缩在广场附近,眼前的人们因为跑得太急,几乎都穿得很薄,一些人架了火,围在一起取暖。马媛身上穿着校服,一连被好几个家长拉住询问学校情况。同学微信群里,马媛得知,很多住校的同学,都被家长接回了家。

在不同的地方,逃难的人们都选择逃向大街和广场。离震中积石山县100公里的南龙镇上,李雪和家人没来得及穿鞋,没拿手机,就跑到了100米以外的空旷广场上。

李雪看到,大街上乌泱泱的,几乎每个巷道口挤满了一堆人。广场上,有许多父母用毛毯裹着年幼的孩子;有人在感慨,“我们这边没碰到过摇得这么厉害的”,祈祷赶紧捱过去;有人忙不迭拿起手机,和那头的亲戚、朋友报平安。

“后面还有四五次震感,但只有第一次摇得厉害。”当晚,临夏市的气温约零下10摄氏度。李雪实在熬不住,第一波余震结束后,匆匆回到家里拿上鞋和厚衣服,一直在广场上呆到凌晨3时多,震感消退。

回家后,李雪的父母叮嘱她“不要睡死”“穿着衣服睡”。她躺在床上有些害怕,不敢入眠。她下床伏在地上听,仍有细微的、轰隆隆的响声传来。

天色渐亮,她感觉到自己嗓子疼,“应该是昨晚没穿厚衣服感冒了”。

李雪叹息,幸亏自己住的是平房,家里还算完好。“积石山附近很多都是土房,县里的老人思想传统,住在老宅里不愿意搬,但那种房子太危险了,整个房顶都会掉下来,特别容易塌。”李雪收到了朋友发来的视频。视频里,土房的房梁碎了一地,砖瓦遍布。有老人用纸巾捂着流血的脑袋,坐在地上休息。

“这是我长这么大,经历过最厉害的一次地震。”李雪回忆,大约3年前当地也有过地震,但是“只摇了一会儿”,几乎没有人员伤亡。这次地震前,她的手机没有接收到地震预警,也没有留意到什么特别的自然现象。“这次是真的吓到了。”19日上午10时,她仍惊魂未定。

救援人员正在清理砖石

倒塌的房屋和赶到的救援

一整晚,余震还是时不时袭来,索香花没有睡意,也睡不着。后来她才知道,她所在的大河家镇,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午夜,从自家倒塌的房屋里逃生后,大河家镇卫生院的护士朱青玲发现,邻居被埋在了废墟里,立即和周围人展开营救。“我们就是用手刨碎石,挖了一个半小时多。”邻居被救出来后,发现大腿骨折。朱青玲身边没有用于固定伤退的器械,只能等到天亮后,请志愿者的私家车把邻居送到了45分钟车程外的县医院。这一晚,县医院的救护车超负荷运转,不少重伤员只能自己寻找车辆去医院就诊。

凌晨0时30分,甘肃省蓝天蓝天救援队救援中心出发,4时左右,他们到达了大河家镇。抵达时,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抢救出一位年纪较大的老人。救出时,老人还有微弱的呼吸,但在转运过程中,老人还是不幸遇难。

同一时间,地震后,位于震源中心的民营医院积石山大河家镇黄河医院收到通知开始转移病人。医院法人马伟河告诉记者,除了一位骨折病人,所有病人都被医院工作人员送回家,因为“整个乡镇哪里都不安全”,也没有可以将病人集中起来的地方。在余震中,医院倒塌,但所幸的是没有人员受伤。

天亮后,朱青玲和家中老人在一片废墟的家门口自救。因为断电,一家人只能生火取暖。这一夜,朱青玲收到了同村一位50多岁的老人和一名几岁的孩子在地震中丧生的消息。

震后,大河家镇卫生院也成了危房。医护人员在院长的指挥下,从里面抢救了一些外伤伤员能用到的治疗器械、药品,把它们连夜转运到了陈家村村委内的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放不下,我们就搭了帐篷,在帐篷里救人。”朱青玲描述,卫生院二十多名医护都挤在了村卫生室里救人。不少危重病人被送来卫生室,经过简单伤口处理后,还是得转运到县医院。卫生室里留下的主要是那些情况不稳定但是不算危重的新生儿、老人。

刷着手机挨到了早上7点多,索香花决定回家。她想看看“家变成了什么样子”。她再次回到的家,已经面目全非。天花板一整块砸向了楼梯间,楼梯上全是落下的碎石,墙上满是裂缝,衣柜的门砸落至床上,厨房里的餐具也全都堆叠在了地上,满目狼藉。只待了两分钟,索香花就不敢再继续站在屋子里了。

索香花回到村子后,看到自家的车已经被砖石砸毁

蓝天救援队救援中心副主任颜伟告诉记者,因为地处农村,很多房屋是年代久远的土房,有的房屋房龄甚至达到百年以上,“属于毁灭性坍塌”,一些返修过的砖瓦结构的房屋也不能幸免,目测村镇受损面积能达到70%-80%左右。

据悉,地震造成部分乡村道路塌方受阻、部分区域停电、部分村电话线路故障,经相关部门连夜抢修,目前道路、电力、通信等救援生命通道已基本修复。

目前,现场的救援基本已经结束,遇难者遗体都已经被清理出来。救援人员已经对现场进行了第二轮的排查,以免遗漏一些被压、受伤的村民,或者独居老人等。19日中午11时半,颜伟及队友正往受灾较为严重的韩陕家村赶,该村有900多户村民。颜伟介绍,韩陕家村距离大河家镇5公里,但目前道路车辆较多,交警正在疏通交通。蓝天救援队赶去进行第二轮的地毯式搜索和灾情排查。

村民的房屋在地震后倒塌

颜伟告诉记者,救援人员正在为灾民搭建帐篷。第一批他们将搭建100顶帐篷,后续还会根据受灾情况继续增加。很多村民来到了镇广场,等待救援帐篷和安置。“广场上人已经排满了”,索香花也让丈夫也去领一个帐篷,“再想办法去弄点吃的,找个小炉子生火做饭。”

已经有救援力量到达,为现场村民提供一些方便面等食物,以保证温饱。天气寒冷,成了眼下救援工作开展的“绊脚石”。

中午,太阳出来后,天气稍有转暖,气温从早晨的零下14℃上升到了零下9℃。

责任编辑:朴琳清_NBJS247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柬埔寨光速服软了,韩国冻结910亿,将电诈帝国命脉连根拔起

柬埔寨光速服软了,韩国冻结910亿,将电诈帝国命脉连根拔起

百科密码
2025-11-06 17:11:58
丰田新车曝光:11月10日,全球首发!

丰田新车曝光:11月10日,全球首发!

高科技爱好者
2025-11-06 23:01:56
郑丽文就任国民党主席掀入党潮 10天新增800余人

郑丽文就任国民党主席掀入党潮 10天新增800余人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3 10:15:15
钱再多有什么用!印度首富3个孩子各有短板,没人能继承家族事业

钱再多有什么用!印度首富3个孩子各有短板,没人能继承家族事业

照见古今
2025-11-07 19:52:50
责成多部门提交方案,表明俄罗斯坚定立场,普京回应美国“重启核试验”

责成多部门提交方案,表明俄罗斯坚定立场,普京回应美国“重启核试验”

环球网资讯
2025-11-07 06:36:20
演员王志文: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他的选择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演员王志文: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他的选择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山河月明史
2025-11-06 18:18:35
马斯克点赞小鹏机器人

马斯克点赞小鹏机器人

新京报
2025-11-07 20:02:44
我过了70岁才发现:拼搏半生换来的房子和存款,却成了一种负担

我过了70岁才发现:拼搏半生换来的房子和存款,却成了一种负担

蝉吟槐蕊
2025-11-07 10:29:57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逝世,享年92岁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逝世,享年92岁

界面新闻
2025-11-07 19:56:14
安世中国脱钩后,荷兰第3波报复来了,七国已抱团,要断中方后路

安世中国脱钩后,荷兰第3波报复来了,七国已抱团,要断中方后路

云鹏叙事
2025-11-07 16:23:59
霍思燕,这体格有一种珠圆玉润的健康美

霍思燕,这体格有一种珠圆玉润的健康美

小椰的奶奶
2025-11-05 13:59:32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农村光棍越来越多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农村光棍越来越多

加油丁小文
2025-11-07 05:30:03
南大运动会开幕式,有学生称淋雨一个多小时 工作人员:室内场馆空间不够,准备了雨披和姜汤

南大运动会开幕式,有学生称淋雨一个多小时 工作人员:室内场馆空间不够,准备了雨披和姜汤

红星新闻
2025-11-07 20:15:15
中纪委发文,严查医院一把手

中纪委发文,严查医院一把手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2025-11-07 15:55:43
A股:股民要做好下车准备,大资金信号明确,下周将迎来新变盘?

A股:股民要做好下车准备,大资金信号明确,下周将迎来新变盘?

一只番茄鱼
2025-11-07 16:53:56
11月7日俄乌:西尔斯基的新想法

11月7日俄乌:西尔斯基的新想法

山河路口
2025-11-07 19:55:19
性能高出1000倍!中国北斗被某国电磁干扰,他成功破解助北斗建成

性能高出1000倍!中国北斗被某国电磁干扰,他成功破解助北斗建成

泠泠说史
2025-11-07 18:01:13
朝鲜副国级高官叛逃脱北,曝光金家秘闻:酒池肉林、80万买轩尼诗

朝鲜副国级高官叛逃脱北,曝光金家秘闻:酒池肉林、80万买轩尼诗

猫眼观史
2024-03-25 14:31:14
深圳37家印度人空壳公司被端,网友:那些印度“寄生者”开始慌了

深圳37家印度人空壳公司被端,网友:那些印度“寄生者”开始慌了

丫头舫
2025-11-06 23:15:12
不到24小时,人民日报四次点名全红婵,陈若琳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不到24小时,人民日报四次点名全红婵,陈若琳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枫尘余往逝
2025-11-05 21:01:12
2025-11-07 23:03:00
极目新闻 incentive-icons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334671文章数 9427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本地
房产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艺术要闻

Donna Young:美国当代艺术家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房产要闻

全国2025唯一“开盘即百亿”在广州诞生

军事要闻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