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桌前站24年的小妾,因儿及第有了座,出殡时儿躺棺盖:走正门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04年,谭钟麟的整个府中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海洋,一场盛大的庆功家宴马上就要开始。谭钟麟的一名小妾、忙了大半天的李夫人站在桌子旁像往常一样正准备给大家布餐,虽然她已累的腰酸背痛了,但仍旧难掩其内心的喜悦,她的眉眼都在笑,整整24年了,她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过。

刚落座的、已经82岁的谭钟麟看着侍立在一旁傻笑的李夫人,用力提高嗓门对全家宣布说:

“李氏以后就坐下跟我们一起用餐吧!”



李夫人听到丈夫的话后,受宠若惊,差点栽倒,旁边一名机灵的佣人连忙搬来凳子扶她坐下,赶紧给她盛了一碗热汤。

第一次坐在正厅里用餐,她的心里五味杂陈,难以抑制的泪水“啪啪”滚落在双手捧着的碗中,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瞬间消失在汤里,她第一次觉得带着泪水的汤竟是如此的香甜。

是啊,她忍屈受辱,苦苦巴望了整整24年,她的儿子谭延闿果然没让她失望,他在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一举考中第一名贡士,即会元,打破了整个湖南在清代200多年无会元的常态,在此之前,清末的湖南虽出过胡林冀、曾国藩、左宗棠等等一系列大人物,却都不是科场高第。紧接着谭延闿参加殿试,考了二甲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震动了整个湖南。



甚至有人说:谭延闿本来是被点为状元的,他不仅文章好,而且字也苍劲有力非常好。可就在慈禧老佛爷要下笔圈其名字时,忽然想起令她痛恨的湖南籍“乱臣贼子”谭嗣同,一想到谭延闿也姓谭,也是湖南人,就将小手指轻轻一勾,改点了刘春霖为状元。一是她看春霖的书法也不错;二是,“春霖”这个名字她看着吉利,因当时刚好是春天,又逢天下大旱,正需要“春霖”。延闿运蹇,就被降为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

且不管所说真假,谭延闿的确考中第一名贡士,这在整个湖南籍士子中也算是创造了奇迹。

儿子如此争气,取得这样的成绩怎能不让她欣喜?

李氏出身低微,娘家家境贫寒,从小就做着怎么做也做不完的粗活累活,因着其聪明伶俐,长相清秀可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谭家老太太相中,做了她的贴身丫鬟,从此李氏在各种封建规矩中磨炼,在夹缝中求生。



清朝侍奉主子的丫鬟

李氏做事麻利,为人低调谨慎,对谭钟麟的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所以一直在老太太房里服侍老太太。谭钟麟对老太太很孝顺,经常到老太太房中嘘寒问暖,时间久了谭钟麟就看上了她,请求母亲将李氏纳为了他的妾室。

谭钟麟是咸丰进士,晚清名臣,他做过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知府、杭嘉湖道、河南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护理巡抚,浙江巡抚,陕甘总督、工部尚书、闽浙总督、福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务,身份富贵显达。

李氏被纳谭家之前,谭钟麟就已经妻妾成群:他有原配陈夫人、侧室颜夫人等,李夫人是侧室里最不起眼的一个。

他的正妻是三媒六证,八抬大轿抬来的大家闺秀,着凤冠霞帔、正红色嫁衣,走的是正门,名正言顺,而且有族人和亲人朋友的祝福。

而作为侧室李氏就不一样了,她进门的档次和正室相比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是以奴仆的身份进门,连婚礼都省略了,她在族人的指指点点下走的是侧门,没有任何家庭地位和家族地位可言,更不能参加家族的一些祭祀活动。



清朝显贵之人的妻妾

李氏这样的身份与地位,注定是要吃尽苦头的。

一日三餐,当她的“君”( 妾室不能喊自己的丈夫为“夫”)和正室等家室老小吃饭时,李氏必须侍立旁侧,递湿巾、倒酒水、盛饭、盛汤、夹菜、递盘、递碟、添菜、添饭,随手清理桌面……规矩繁琐。在服侍过程中她必须忍气吞声,手眼灵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以坚强的毅力忍受各种精神压力和来自身体上的劳累,还有随时到来的无端斥责。

等一大家人都吃好后,李氏才去指定的下人用餐的地方(杂厅)胡乱吃点,就匆匆干活去了。

婚后不久,1879年,李氏怀孕。这一年,57岁的谭钟麟任浙江巡抚、改定税厘、修理海塘、整顿武备,政绩突出。

怀孕后的李氏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希望,她希望自己能生下一个男孩,希望儿子能像其父亲一样受人关注敬仰,能让自己摆脱这种苦境。

1880年1月25日晚,来自小腹的阵痛让她顿时明白,“要生了!”,而此时,她的丈夫谭钟麟刚睡着不久。

据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清朝已故的大臣何文安(凌汉)来拜见他,谭钟麟一下子从梦中惊醒,还在恍惚中就听到下人来报喜:“刘夫人生了一个男婴”, 谭钟麟老来得子,万分很高兴,不由得回忆梦境,感到一阵惊喜,他认为这孩子一定是探花何凌汉投胎过来的,于是就用何凌汉的字“祖安”为孩子起了个吉祥的名字,亦号无畏,后来人们尊称其“畏公”,这名男孩就是谭延闿。



谭延闿的出生给李夫人带来好运,也给自己老爹带来好运,1881年,谭钟麟擢(zhuó)陕甘总督,立官车局以纾转运, 罢苛捐以舒民困。

从此,谭钟麟不再让李夫人干粗重的活儿,让她侍候他和正室及孩子们吃饭,并再三交代让李氏好好养育儿子。

李氏看到谭钟麟看儿子的眼神里满了喜爱、满了希望和期待,那是一种博大的亲情,李氏决定儿子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儿子的学业上,她悉心教导培养儿子的学习兴趣。谭延闿聪明懂事,5岁就入私塾,悟性极高,出口惊人,常常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的老师很喜欢他,每每说起自己的这个学生就赞不绝口。

他的父亲谭钟麟越发相信自己的儿子不平凡,更加注重他的学业,他给谭延闿规定:三天必须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写几页大、小楷毛笔字。

这些任务对其他孩子来说有些难,而对谭延闿就是小菜一碟,他每次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从来没有让谭钟麟失望过。如此优秀的儿子,背后自然离不开她那位优秀的母亲。

后来,李氏又生了两个儿子,可谭钟麟并没有因为她多生儿子而改变对她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