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博古牺牲后后人如何?次女由后妈抚养,长大从事医学,丈夫副国级

0
分享至

在1946年的春天,博古与他的同伴们在飞往延安的途中,遭遇了不幸。他们的飞机在山西省的上空坠毁,博古在此事故中不幸身亡,年仅39岁。博古留下的六个子女由他的遗孀张越霞独自抚养长大。在这些孩子中,秦新华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她后来成为了医学研究的专家,并参与撰写了我国的“母婴保健法”,她的丈夫也达到了副国级的高位。

秦新华的名字,是为了纪念《新华日报》而起的。她和她的兄弟姐妹都出生在那个充满动荡的年代,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确切生日,有的连父母的面都没真正见过。

秦新华的兄弟秦铁回忆说,他的大哥秦钢和大姐摩亚(俄语意为“五月”)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了乡下的亲戚家抚养。而他们的三姐吉玛的命运更加多舛。吉玛出生在苏联,她的母亲刘群先在生下她不久后,苏联爆发了卫国战争。

在那场战争中,刘群先不知所踪,吉玛在苏联的保育院长大。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她才与家人恢复了联系,而此前博古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苏联还有一个女儿。

秦新华的出生,恰逢1938年《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之日。博古为了纪念这个激动人心的事件,特意为刚出生的女儿取名“新华”。她的出生,不仅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是在一个特殊的家庭。

多年后,当秦新华回忆起自己的往事时,仍然充满激动之情。她认为能够与《新华日报》同名,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她感激地说:“感谢爸爸给我起了这么好的名字!”

秦新华的成长之路

1946年,当博古辞别人世,秦新华仅有八岁。博古的妻子张越霞并没有选择改嫁,而是毅然带着尚且年幼的孩子们独自面对生活的考验。

张越霞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更是立志要善待孩子们,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将来在社会上各司其职。尽管张越霞的职位已经是副部长,但以她的薪水供养那么多孩子显然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幸运的是,组织对这样的特殊家庭给予了关注,及时解决了张越霞一家的生计问题,每个月提供每个孩子二十元的生活补助,缓解了他们一家的经济压力。

秦新华是博古和前妻刘群先的女儿,而张越霞则是她的继母。但与童话故事不同,这并没有像后妈狠毒无情,女儿柔弱可欺的描绘。相反,张越霞对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视如己出。

张越霞不仅坚持供养秦新华读书,还常常向她讲述父母亲之间的革命故事,激发了秦新华对未来的规划,使她早早建立起对社会有益的志向。

博古的杰出女儿

1962年,年仅二十四岁的秦新华顺利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志愿成为一名坚守岗位、不畏困难的医疗工作者。毕业后,她长时间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和保健工作。

直到1985年,秦新华在积累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后,被调入卫生部担任副司长,并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在1982年9月,“优生优育”正式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旨在按照人口政策实现有计划的生育。

这一国策的提出使得少生优生、晚育优育成为大众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秦新华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不仅具备医学专业知识,还有多年的临床经验。

秦新华认为,母体的健康和胎儿的良好发展是人类生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她领导相关部门起草了多项管理条例,包括“产科质量标准”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重点解决了“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妊高症”等问题。

随后,秦新华亲自主持起草了我国第一部“母婴保健法”,该法于1995年6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这一法律的制定对我国妇幼卫生和优生优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促进作用。

可以说,秦新华的奉献使得经过她时代出生的人,在最初的生命阶段受到了更加完善的保护。我们对这位多年默默奉献的医学专家心怀感激,因为她为我们创造了如今的一切。

秦新华的事业成就被媒体评价为博古后代中最为出色的,她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在博古的后代中,每一位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博古的大女儿摩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选择坚守教育岗位,成为一位终身教师。她所培养的学生投身社会,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这无疑是一种伟大的贡献。职位和身份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个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是否做出了贡献。

秦新华成为关注焦点并非因为她是博古之后,也不仅仅因为她曾经身居要职,而是因为她确实改善了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细节。

除去工作光环,秦新华就像身边最普通的人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兴趣——刻瓷。

刻瓷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装饰手工艺术,要求作者具备一定的绘画水平和高超的雕刻技艺。秦新华对刻瓷这门艺术情有独钟,这或多或少受到了她丈夫李铁映的影响。

李铁映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李维汉的儿子,曾担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官至副国级。此外,他在艺术领域还有一个称号——“中国铁笔刀书第一人”。

从2004年开始,李铁映沉迷于刻瓷艺术,六年间创作了上千件刻瓷作品。秦新华和李铁映在兴趣爱好上相得益彰,为提高自己的刻瓷技艺,秦新华曾多次前往山东淄博拜师艺术大师昃秀花女士学习刻瓷艺术。

如今,李铁映和秦新华已经退休,但他们并没有选择晚年安享,而是在人生下半场寻找新的体验,继续学习和体验人生。即便到了2017年,81岁的李铁映依然投入工作,担任延安书局指导委员会主任。

这种老一辈人的精神表现在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每一刻的珍视。秦新华的经历与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相呼应:“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她的坚持和信念或许一开始是困难模式,但最终却成就了幸福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爱论历史
爱论历史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132文章数 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