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谈了宋朝著名词人晏殊,当时也提到其子晏几道。据资料介绍,这父子二人,在诗词创作上均有很高的造诣,并称“二晏”。晏几道继承了其父晏殊的词风,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世人也评价晏几道性格孤傲。我倒觉得,晏几道有孤傲的资本。理由有三:其一,晏几道有才,其父以神童闻达于世,他在诗词创作上的才能又超过其父,由此可见一斑。其二,晏几道是妥妥的官二代,其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他不就是第一公子哥嘛!现如今的什么京城四少,给人家提鞋,都不赶趟。其三,晏几道是典型的高富帅,年轻时,那叫一个帅,有个宰相老爸,钱也自然是不缺的。集三种身份于一身,想不孤傲都难。好了,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下面,谈谈晏几道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词作原文如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学习古诗词以来,常常惊叹并折服于古诗词的“简”之美,寥寥几十个字,即可表达出至臻至幻的意境和情感,一首诗,就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足够后人推敲研究大半生。
下面放飞思绪,用自己不太完美的想象力,跟随晏七公子这首词的词句,走进他的情感世界吧。
上阕的大意是:前面说到,晏七公子是性格孤傲的人,但并不妨碍他是个多情种。失去了相恋三年的恋人,他常常是茶饭不思,郁郁寡欢。发展到后来,竟然开始午夜买醉。这一天,他又来到当初的爱巢,借酒消愁愁更愁。一夕春梦,午夜梦回。睁开眼,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梦中佳人早已无影无踪。顿时,酒醒一大半,茫然四顾,只有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在地上。不由想起,同样是去年残春时节,同样是恼人的离别情景,一阵伤感又涌上心头。那时,他与心上人偷偷相会,片刻的欢愉,怎抵离别的惆怅。相见时难别亦难,挥手告别的那一刻。晏七公子孤零零的一个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心中空落落的。一场春雨不合时宜地飘洒起来,细雨菲菲,他浑然不觉,抬头,又见成双成对的燕子,在雨中轻快地飞去飞来。心,立刻,拔凉拔凉的。
下阕的大意是:梦醒了,酒也醒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难忘怀。还记得,初次见到小蘋之时,她正是二八妙龄,花样年华,樱桃小嘴,柳叶黛眉,杨柳细腰,杏眼含春,穿着薄如蝉翼的锦缎衣衫,上面绣有两个相叠的心字。一笑嫣然,袅袅婷婷,飘然若仙女下凡。晏七公子立时惊呆当地,不仅怦然心动。刚好,郎有情妾有意。情窦初开的小蘋,眼见着白白净净,高大帅气的晏七公子,而且,早就耳闻他素有才情,仰慕已久,芳心暗动。只是身为女子,毕竟有些羞意。于是,宴席间,她纤纤玉指轻轻移动,借助琵琶那美妙的乐声,倾诉着心中的爱慕之情。瑶琴弹与知音听,晏七公子心下了然,自然而然地,心心相印,两情相悦,水到渠成。当时,皎洁的明月,高悬在晴朗的夜空,在清辉的映照中,小蘋像一朵冉冉的白云,飘然而去。
最后,小结一下。对于晏几道的这首词,大多数人都很喜欢那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然,我也非常喜欢。其实,这句词是从五代时的一位诗人的诗句化用而来,给整首词增色不少,也让这句词名扬千古。仔细推敲,我更觉得还是那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更能体现晏七公子的高深境界。心上人,远去了,从此杳无音信。可是,爱依旧,情依旧,思念依旧。想念心上人的时候,就看看当时明月,月华如练,朦胧的月色下,依稀可以看到心上人曼妙的身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