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本地人说,我们才不去赌场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大家好,我是主理人茹曼怡。

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

澳门是一座赌城,

它确实被称为「东方的拉斯维加斯」。

可是对于本地人来说,

博彩之外,其实还有无限精彩。

澳门是一座开放性的城市,

我认识的澳门人林哥,48岁。

他是澳门的一名出租车师傅,

老婆则在娱乐场里当荷官。

他们是几十万澳门本地人当中普通的一个家庭,

当我询问他是否经常出入娱乐场的时候,他给的答案则是:

「我们本地人才不去赌场呢!」

即使他的老婆,

就在娱乐场里工作了5年……

01

博彩业从业者

我是林师傅,

一位土生土长的澳门人,

目前在澳门揸的士,

一个月万把块收入。

以前游客多,赚得多,

现在游客少,也知足常乐。

虽然主业收入不多,

但是我们本地人可以享受社会福利……

澳门政府年年都会给居民派钱,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全国人民都知道。

其实100多年前的澳门,

并不能称为赌城。

那个时候的澳门,

还是重要的港口贸易集中地,

后来随着香港崛起,

澳门失去了贸易港的地位,

只能将博彩业合法化……

到了最近这几十年里,

澳门的人均GDP不断攀升,

到了世界的前列,得益于澳门博彩业。

特别是上世纪的90年代,

娱乐场从业者的薪酬大幅提高。

不管是最基层的清洁阿姨,

还是那些荷官,叠码仔们,

都普遍比澳门其他行业要高出一大截。

以前的年代,

很多澳门本地人都争先恐后涌入娱乐场工作,

直到现在很多澳门年轻人并不太想去娱乐场上班,

不管是做荷官,还是做公关。

主要还是薪酬问题。

我老婆就在一家娱乐场当荷官,

不算老员工,是基层员工,

以前一个月会有两万多工资,现在也是1万多。

尽管每天经过她手上的筹码流水就高达几百万,

能安安分分熬到发万零蚊工资就可以了。

至于那些上了赌桌的客人,

输赢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老婆还告诉我,

目前整个澳门从事博彩行业的,

大约为总人口的1/10。

02

我们才不去赌场

本地人现在不管是去娱乐场工作,

还是去娱乐场玩,热情都很低。

本质原因只有一个——看透。

但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情况却不是这样。

那个时候的澳门人,

很多人还是喜欢去娱乐场玩的,

主要客人也是澳门人,香港人,台湾人,欧美人,内地人……

那些澳门本地人经过了那段时间的接触,

对娱乐场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这里不是慈善机构。

上世纪几乎每个澳门家庭,

都有一个成员在娱乐场里洗白,

跑路或者跳奈何桥……

也正因为这样,

很多澳门家庭意识到参与博彩,

并没有好结局。

在我认识的朋友当中,

他们的父辈曾为博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所以到了他们这代,

甚至在教育他们子女这代,

都做出了警示。

目前澳门年轻人很少沉迷在娱乐场里,

相反是80-90年代沉迷博彩那帮人,

现在他们退休了,

还喜欢去娱乐场里玩两把,

不过心态也是发生了变化。

那些本地的大妈们,

一大早就去娱乐场玩一把,

赢了就去菜市场买菜,

输了就过关到珠海买菜……

因为澳门的菜市场物价贵,

珠海的相对便宜,过去也不麻烦。

这也说明那些澳门大妈们其实更关心的还是自己的一日三餐,

而不是赌桌上的输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正如娱乐场的宗旨一样,仅仅是娱乐。

这样的潜移默化教训,

不仅仅是出现在澳门,还有香港。

毕竟那些年香港人也很喜欢「过大海」,

现在的香港老一辈人,

他们对待子女的教育态度是:

「只要你肯做,不怕辛苦,在香港地总可以过上好日子,至于博彩,十赌九输」

很多澳门本地人他们在享受着这座城市的社会福利,

他们知道这些福利来自娱乐场的税收。

所以他们当中很少人会去娱乐场里玩。

澳门年轻人宁可晚上约上三五好友去唱K,

去喝点小酒,

也觉得比去娱乐场强,

去娱乐场,他们更多的是想讨一杯免费的奶茶。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