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刘灿铭:借古开新

0
分享至

鲁迅先生在谈及中国新文化理想时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种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观念,表现在刘灿铭的书法中,即是借古开新。通观刘灿铭的书作,我们或可说“借古开新”是其书法创作的“辩证法”,以古为师,深入研习传统经典,续其血脉,又鉴古观今,在古与今的碰撞中,别开新面。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8cm×198cm,草书,2022

本次展出的是刘灿铭近年来创作的60余件书法精品,诸体兼备,临创结合,既有尺牍小品,亦有鸿篇巨制。其中临摹历代经典作品20余件,占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充分体现出他书法创作中一直注重的“借古开新”的整体风貌。所谓“借古”,是他对传统经典进行了数十年如一日的研习,既是孜孜矻矻的追求,也是一种恒久的坚守,这点从本次展览的临摹作品中可以约略窥得一二。既有金文、汉碑、唐楷等金石碑刻,亦有简牍、敦煌遗书等新文物资源墨迹,更囊括了“二王”、苏轼、米芾等传统经典帖学。渊远的传统书艺,在灿铭笔下呈现出深广、娴熟之气,无论是大草的纵横开阖,还是小楷的方寸圆融,他皆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王羲之《兰亭序》364cm×145cm×2,行草,2022

但是,“古”并非凝固、一成不变的。因此,“开新”是指刘灿铭的书法取向源于传统,又不囿于经典的光环。但他并非要破旧立新,而是借助对传统经典的广泛学习,采取新的排列组合,通过不断变通与叠加,使传统经典审美呈现出新的面貌。在其数十年的书法研习中,他一方面不断从新出土的书法文献中获得审美上的体认,另一方面,也从当下的时代景观中分析、记录各种风向与变化,从而构建自身书法艺术的主体性。


临苏轼《令子帖》30cm×27cm,行书,2022

刘灿铭书法的“开新”还有一层意思,即避免陈陈相因,从书法与现实的不同角度,寻找属于个体的艺术密码,进而获得一种差异性与生命力。


临王羲之《远宦帖》70cm×68cm,草书,2019

为什么这些带着独特书写性质的作品,会击中我们的心灵?首先是一种不拘一格的审美态度,当一种艺术被约定俗成的模式固定之后,就不可避免地具有标本性质,因此即便临帖,他也不单单追求形似,而是鲜明地烙上了个体独特的刘氏印记,一种精神的纹路,那是书家特殊的个性与灵感的注入。从书法本身的发展来看,其“真”与“美”的规则也处于一种流动之中,那些无名的写经,那些不为人知的简牍,似乎也从另一个方面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心。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137cm×140cm,楷书,2022

由此,灿铭的书法较多地呈现出一派天真的气象。灿铭的书法语言,舍弃了很多的修饰与累赘,这并非是离群索居,而是找到了心灵深处别样的呈现方式。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意味着想象一种生命形式”。灿铭书法的特殊造型,乃是为了进入自由与纯粹的精神世界,既和盘托出真实的心灵,又在当下与艺术碰撞的层面,极简地、直截了当地融入当代生活,且丰富了书法的审美意蕴。


节临《六朝写经》16cm×71cm,小楷,2020

传统样式的书法在与当代精神生活的艺术融通中,借古开新尤为重要,借古不是复古,开新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奉天法古”“奉常处变”。灿铭的书法观其实是一种多元、辩证的历史观,正因如此,他的书法不拘囿于某一种观念,而是将生命作为艺术品,在历史的过渡与中间地带,寻找一种诗意栖居的“生命风格”。


摘自《向世界讲好大运河的故事》35cm×60cm,行草,2022


《百喻经》选 27.5cm×24.5cm,小楷,2022


《一庭万卷》联 138cm×34cm×2,行草,2022


临王羲之《兰亭序》16cm×96cm,行书,2022

(卫彬)
章剑华:刘灿铭的作品“色香味”俱佳

(江苏省文联主席)



刘灿铭的作品就像是一道道淮扬菜,色香味俱佳。所谓色,就是墨色。他在书法创作中非常注重墨法的掌握和运用,每个字、每幅作品都具有层次感和丰富性,增加了作品的美感。所谓香,就是书香。刘灿铭是一位学者型书法家,他善于阅读、思考和作文,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些特质渗透到他的书法创作中,使作品显得文雅儒逸。所谓味,就是味道。书法的味道就是书法作品的个性,个性蕴含在共性之中。他从传统碑刻和帖学中兼收并蓄,同时将写经体、章草、小草、标草有机融合,创造出独特而强烈的书法风格。他既尊重传统,又能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通过细细品味和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孙晓云:在根植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三个“新”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此次展览展示了刘灿铭多年来的书法创作实践和学术研究,体现了他根植传统、善于思考的为艺为学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三个“新”——取新法、思新路、创新貌。他取法“敦煌文书”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貌;他拥有独到的思考和视角,不受周围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干扰,沿着适合自己的书写道路自然前行;他融冶诸体势,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中国书法承载着记言录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中国精神的象征。我们每一位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都应当以实际行动投身于这个时代,满怀信心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光大优秀传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的新面貌。

陶勇:南航人眼中的刘灿铭是“学者”更是“师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



刘灿铭是一位融通古今、技艺高超的学者,更是一位敬业爱生、以文弘道的师者。刘灿铭人生中最宝贵的30年,是在南航度过的,他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大爱情怀和一名文艺工作者的高超造诣,为南航的艺术人才培养、艺术文化熏陶作出了重要贡献,让美术、艺术与科学技术在南航学府中更加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本次展览作品既体现了他对书法内蕴和古法的传承,又融合了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不断创新,为当代书法家树立了典范。刘灿铭的成就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培养,也离不开江苏这片他生长于其中的沃土。江苏书法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涌现出许多名家。他们为传承中华文化、繁荣江苏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江南时报融媒体
江南时报融媒体
江南时报社官方账号
19366文章数 31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