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1月,金兵在攻克辽国后,兵分两路直取大宋都城开封。
当时宋徽宗在位,得知金兵来犯后慌乱不已。这位一心痴迷于书画艺术的皇帝,从没想过会有今日之场景。
慌乱之下,他一边下令天下勤王拱卫首都开封,又下发罪己诏,自责即位二十六年来的荒政和无为。同时呼吁天下有识之士,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献计献策。
原本以为,面对金军的来犯,宋徽宗要放手一搏,大干一场。
谁知道没几天,他忽然灵感迸发,领会到了《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策”。在他看来,只有逃之夭夭,也许才能苟活下来。
但是,他是皇帝,一国之君。这样的做法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在宦官的建议下,决定提前禅位给儿子赵桓。这样,他就有逃跑的资本了。
谁知道赵桓也是个软蛋子。宋徽宗的这番操作着实也吓他一跳。对于父皇的禅位,赵桓死活不肯接受,在宋徽宗面前痛哭流涕,甚至几次“气绝于地”。
金军两次“兵临城下”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126年1月18日,宋徽宗命令手下强行将龙袍披在赵桓身上。
赵桓还是不从。
宋徽宗无奈,只得用左手写道:“汝不受,则不孝矣。”赵桓立马回怼:“臣若受之,是不孝矣。”于是宋徽宗又叫来郑皇后一起劝说赵桓:“官家老矣,吾夫妇欲以身托汝也。”
万般无奈之下,赵桓只能接下烫手的山芋,也成为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宋钦宗”。
宋钦宗继位后,改“宣和”为“靖康”,于是1126年1月,正式进入靖康元年。
新年伊始,探子来报金军即将渡过黄河,已经身为太上皇的宋徽宗极度惶恐,于是下诏说自己要去亳州太清宫烧香,还没等他人反应过来带着身边的几个随从就仓皇出逃了。
庆幸的是,当时金兵两路大军的西路大军,在南下途中被堵截在太原。当时兵临城下的金军只有东路大军,约6万人左右。而开封的守军有10万之众。
即便如此,当时宋军还是不敢与金军作战。只因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就定下“重文抑武”的国策。到了宋钦宗时期,满朝臣工几乎没有一员武将。
在满朝文官的建议下,宋钦宗作出议和的决定。他大肆搜刮掠夺,准备了20多万两黄金和400多万两白银作为诚意,命少宰张邦昌和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营议和。
就在双方议和之际,各路勤王援军陆续赶到开封城下,到了正月十八日,援军达到20余万人。加上开封守军,宋军达到30多万人。
当时金军只有6万人,且还腹背受敌。即便如此,宋钦宗还是不敢向金军开战。最后还是签订了议和文书。
金军眼见宋军势大,又有内外夹击的风险,于是只好带着战利品匆匆退兵北归了。
金军退后,不堪重用的文官再次“使坏”。不仅拒绝了名将种师道提出的“待金兵半渡黄河时击之”的良策,更是以勤王军队花费朝廷费用太多为由,遣散了各路勤王之军。
这也为金军的二次南下,“靖康之耻”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半年后,靖康元年8月,金兵卷土重来。
宋钦宗先后派出多路宋军,三次北上驰援重镇太原,只奈军中没有可用的武将,加之文人不是瞎指挥、就是临阵脱逃,最后20万宋军仅1个来月就被金军全部歼灭。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公元1126年12月底,金军两路大军合计15万人兵临城下。
宋钦宗手足无措之际,原兵部尚书孙博举荐了一位据说懂道术“六甲”市井游民郭京。以孙博所说,此人身怀道家法术,可抵百万精兵,足以破敌。
令人发指的“靖康之耻”
金军围城20多天后,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郭京“神兵”出城迎敌。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双方还没开战,郭京所谓的“六甲神兵”就四处逃窜,于是金兵趁势尾随攻入开封宣化门,开封轻而易举就被攻破。
城破后5日,软弱无能的宋钦宗亲自到金营议和。降表前后修改了4次才得以通过,后在受降仪式上,宋钦宗和随行大臣在香案前向北朝拜金主,并当众宣读降表。
此番屈辱,旷古少有。但这还只是屈辱的九牛一毛,更令人发指的还在后边。
北宋投降后三天,宋朝上供了7000多匹骡马和1500名少女送给金人使用,由于人数不够,宋钦宗甚至让自己的妃嫔充数送给金人。
靖康二年正月初十,贪婪残暴的金人要求宋人用女、子、来替、代金银纳贡,并规定每名公主或王妃可以抵1000锭金,皇室同宗的女儿可抵500锭金,贵戚的女儿抵100锭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