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崛起的查理芒格 从40岁开始 财富增长13500倍的传奇人生

分享至

在加州的一家医院,查理·芒格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享年99岁。

这位被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的巨人,在他100岁大寿仅剩一个多月之际,就这样悄然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主席,曾经和他的黄金搭档巴菲特一起,创造了难以置信的投资神话。

巴菲特对芒格的评价深刻而又直接:“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成了人类。”

在他们的带领下,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在53年里增长了惊人的13500倍。

投资理财界的巨著《穷查理宝典》,就是以查理芒格为主人公去写的。其中他的价值投资理念也同样引人深思:

“真正的价值投资要从40岁开始。”为什么呢?因为年轻时,我们对知识、阅历、财富的积累还不足以进行有效的价值投资。

但是,一旦你在40岁时开始理解价值投资的精髓,哪怕只有10万的本金,追求10年10倍的增长,到70岁时,你就可能拥有1亿元的资金,能够享受一个富裕快乐的晚年。

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通过干净、正直的方式赚钱,成为富豪是完全可能的。

芒格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经历了什么让他走上投资界传奇之路?

**小芒格**

1637年,比美国成立还早一个半世纪,芒格的祖先从英格兰迁移到了新大陆。

这个家族在美国生活了两百多年,但大多时候都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初,托马斯·芒格,查理的祖父,成为了联邦法官,这个家族才开始引人注目。

托马斯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他的童年在贫困中度过,以至于他常常在屠夫铺打烊前去买那些廉价、别人不要的打折肉。

尽管如此,他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法官,最终攀爬到联邦法官的高位。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托马斯,使得他将自力更生和努力工作视为人生信条。

托马斯特别推崇《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他认为这个孤岛生存的角色是值得效仿的人生楷模。因此,他经常给年幼的孙子们讲述这个故事,并鼓励他们阅读这本书,学习鲁滨逊的精神。

对于查理·芒格来说,这些小时候听到的故事不仅仅是睡前的娱乐,它们在他年幼的心灵中种下了一种信念:他渴望变得富有,以获得像鲁滨逊那样的完全自由,不受任何人的束缚。

查理·芒格的父亲,阿尔·芒格,是个哈佛法学院的杰出毕业生,后来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成为了一名律师,并且还担任过助理总检察长。

想象一下,你的父亲是哈佛毕业的高材生,祖父是当地最有名的法官,你的家庭幸福美满,这简直就是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查理·芒格1924年1月1日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童年无疑是幸福的。但他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芒格小时候有比较严重的阅读障碍,认字格外的吃力,勉强写字也是歪歪扭扭的。

芒格的小学老师曾经把他的父母叫到学校,满脸严肃对的说孩子可能并不适合上学,因为他看不懂最基本的书籍。

他的母亲曾经因为这个整天以泪洗面,但是当着孩子的面却总是露出笑脸,不让孩子看到自己难过的样子。

为了解决孩子读书的问题,芒格的爸爸也是舍得,他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四处寻访名医,名师,不过却收效甚微。

芒格妈妈不知道从哪听到的办法,她把身边所有能见到的东西都贴上它们的名字。整天带着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去认去写,写字的纸都堆满了一间屋子。

在母亲的耐心教导下,他逐渐克服了这个问题,并且爱上了阅读,尤其是各种名人传记。每到圣诞节,他收到的礼物总是一堆书,他甚至能够一夜之间读完它们。

芒格还是个淘气的孩子,为此他没少挨打。记得有一次,他故意从路上捡起一只死老鼠,故意放在妈妈的背包里。当她妈妈买衣服付钱,却从包里掏出一只老鼠的时候,那表情别提多精彩了。

结果,平时温柔的母亲拿起衣架追了他好几条街。成长中的这些小插曲,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不少趣味。

芒格十多岁的时候,曾在一家叫“巴菲特父子商店”的杂货店打工。店主欧内斯特·巴菲特是个严厉又吝啬的人,常常欺负新来的芒格,所有的脏活累活都让他干,拿的还是远低于同行的薪水。

等到芒格已经熟练操作店里的各项事务了,他又找各种理由开始给他挑刺。

什么这个商品被客人弄乱没放回去啦,刚才那个客人嘟囔两句店里的不好啦,甚至供货商送货晚了他都能怪罪到芒格的头上来。只为了克扣芒格的原本就不多的薪水。

这让芒格深刻体验到了打工的艰难。

这段经历对芒格来说,不仅是一次宝贵的教训,也让他下定决心寻找一条更轻松的职业道路。这样的经历,无疑为他未来的商业和投资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芒格**

17岁那年,查理·芒格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本来考上了密西根大学的数学系,但命运的车轮却带他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随着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芒格被征召入伍,开始了他在军队的生活。那是冬天,天寒地冻,新兵训练营的生活极其艰苦。

晚上,他和其他新兵一起躺在被雪覆盖的冰冷帐篷里,尽管环境艰苦,但他们仍然憧憬着未来。

在那些漫长的夜晚,芒格梦想着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一幢书满为悦的房子,以及足够的财富来过上自由的生活。

新兵训练结束后,芒格因为他的智力考试成绩优异但体育成绩不佳,被分配到了空军担任气象研究员。这份工作给了他去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热力学和气象学的机会。

加州理工学院,这个在《生活大爆炸》中提及的世界著名学府,位于美丽的帕萨迪纳市,芒格对这个地方一见钟情,决定在这里安家。

在这个关键的时期,芒格的妹妹玛丽介绍了她的室友南希·哈金斯给他认识。二战的背景下,许多年轻男女因战争而分离,爱情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更加浪漫和珍贵。

芒格和南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相遇并迅速坠入爱河。不久后,他们就结婚了,当时芒格才21岁,南希更是年仅19岁。

芒格和南希的婚姻生活,起步于战争的阴影下,也被迫经历分离之痛。芒格被派到了遥远的阿拉斯加服役,那里虽然远离战场的危险,却极度寒冷,大半年都处于黑暗之中。

在那里,芒格对自己作为气象研究员的工作并不热衷,每天除了思念家人,就是打桥牌消磨时间。幸好,战争很快就结束了,22岁的芒格于1946年退伍。

退伍后,芒格决定继续他未完成的学业。在加州理工学习期间,他感觉自己无法与那些天才物理学家竞争,于是决定转向法律,报考了哈佛法学院。作为一个优等生,加之父亲是哈佛校友,芒格对能进入哈佛充满了信心。

然而,学校因为他没有本科学位而拒绝了他的申请。幸运的是,哈佛法学院的前任院长罗斯科·庞德是他祖父的朋友,芒格通过他的帮助“走后门”进入了哈佛。

在哈佛,芒格的表现也算争气,第一年就获得了奖学金,毕业时以“极大的赞誉”(magna cum laude)的成绩拿到法律博士学位,这是只授予前4%优秀生的荣誉。

在那期间,他和南希又有了一个女儿,由于宿舍空间狭小,不得不将婴儿床放在浴缸里。

24岁那年,芒格带着法学博士学位、两个孩子和怀着第三胎的妻子回到帕萨迪纳。他昼夜不停的准备了一年,终于获得了律师执业资格,并加入了洛杉矶知名的赖特和加勒特律师事务所,月薪275美元。

对于1949年的时代来说,这已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他不仅能养活三个孩子,还存下了一些钱。在一个建筑师亲戚的帮助下,他在南帕萨迪纳建造了一栋大房子。

就这样,年轻时的芒格几乎就实现了他所有的梦想——一个温馨的家庭、充满书籍的房子,以及足够的财富来过上自由的生活。

**至暗和曙光**

1950年代对美国而言,是一段辉煌的黄金时代,但对查理·芒格来说,他却经过了人生中最悲惨的十年。

拥有一定财富之后的他并没有感觉到快乐,因为他的婚姻逐渐走向了尽头,妻子对家庭和工作的抱怨日益增多,他也无法平复妻子的不满,似乎高智商人群都难以体会和理解他人,与南希的争吵和不快乐已成为两个女儿日后回忆中的主题。

最终,这段婚姻以离婚告终,芒格搬出了他亲手建造的家,住进了一间破旧的单身汉宿舍,每周只能开着一辆破旧的车去接孩子们。

然而,生活的打击并未就此结束。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泰迪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在那个年代,这几乎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芒格和南希尽其所能,耗尽所有积蓄,也无法挽救孩子的生命。在医院,芒格目睹了自己9岁儿子的生命逐渐消逝,那一刻成为了他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中国有句古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1959年,芒格的父亲阿尔·芒格去世,让他再次陷入深深的悲伤。他的眼睛因为整日的哭泣,差点失明。

为了纪念父亲,芒格开始使用阿尔几十年来使用的公文包,并在上面刻下了父亲和自己的名字。

而正是在处理父亲后事的过程中,芒格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

那一次,他遇到了沃伦·巴菲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