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孟玮为寻初恋,抛弃6个孩子逼苏振华离婚,毛泽东:放肆再找一个

0
分享至

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晚宴上,开国上将苏振华独自一人拉扯着自己的6个孩子,到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烟花晚会,为了防止孩子们走散,他怀里抱着老小,手里拉着一个,俩个衣角各带一个,身后还紧紧跟着2个孩子。

天安门烟花

正当他忙的应接不暇时,刘少奇主席带着夫人王光美款款走来,王光美接过了他怀里的小男孩,说道:“老苏啊,你这又当爹又当妈的,真是难为了,你得想个主意啊!”

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

苏振华将军听闻此言,无奈地摇摇头说道:“孩子妈避而不见,我实属无奈啊!”

没过几天,苏振华拉扯6个孩子看烟花这件事,就传到了毛泽东耳朵里,他特意去找了苏振华将军,劝他,“老苏,既然夫妻情分已至,那就离婚吧,你就放肆再找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嘛!”

苏振华,1912年出生于湖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6岁开始就帮助家里放牛,上山打柴,割草。看着和他差不多大小的孩子都入了学堂,小小的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心里暗暗发誓,要为穷人参加革命,抗争命运的种子就这样在他的心里悄悄萌芽。

1926年,共产党领导的平江工农运动开展后,14岁的苏振华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主要担负着站岗、放哨、送信等任务。之后加入了少年先锋队,并担任队长。1929年,苏振华申请加入了游击队,并加入了共青团。

1930年,苏振华加入红军第3军团,经过考验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母深知,儿子自此一别,凶多吉少。于是在他离家之前,托人介绍了一个叫“娇妹”的媳妇,要求儿子在参军之前,必须同房,给老苏家留个后。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两人草草拜了天地就洞房了。

婚后第2天,苏振华告别了父母,随军而去。娇妹则留在家中,和婆婆相依为命,第二年娇妹便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家里人一直放心不下苏振华,隔三差五的托人打听他的消息。有人说他已经死在瑞金了,也有人说他转移到贵州了。

家里人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娇妹带着婆婆整日东躲西藏。最后娇妹在反动派的折磨下,精神崩溃,在贫病交加中凄惨离世。

苏振华离家后,因为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在红军大学成绩优异,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的夸赞和赏识。

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接到上级的安排,苏振华和罗瑞卿率领部分学员到瓦窑堡办学教学。

恰巧这一年,17岁的孟玮满腔热血来到延安学习。孟玮清纯靓丽,身姿妙曼,能歌善舞苏振华每次看到她,小心脏都砰砰直跳,这是心动的感觉,他爱上了孟玮。

但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农干部,而孟玮却是一个天资聪颖,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只要有机会,苏振华就会对孟玮嘘寒问暖

孟玮知道苏振华的心思之后,坚决反对。教育部长罗瑞卿听闻此事之后,开始有意撮合两人。在苏振华的持久攻势下,孟玮对苏振华产生了好感,两人自然而然地在一起了。在组织的见证,两人结为夫妻,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

孟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苏振华被调任到贵州,担任军区政委和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孟玮带着6个子女,跟随他到贵州安家生活。

苏振华有权有势,孟玮知书达理,并且养育了6个子女。在外人看来,这是幸福美满的一家。

孟玮和孩子

但是因为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很多事情都需要苏振华亲力亲为,工作的繁忙让他忽略了家庭和亲情。孟玮一个人操持着家庭,养育着6个孩子。久而久之,便对苏振华产生了不满之心。

孟玮和6个孩子

1954年4月,苏振华被调离贵州,担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为了海军事业的快速发展,他全身心地投入研究之中,对家庭和妻子的关心更是少之又少。

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3年,常年的无人倾诉和繁琐的家庭生活,让孟玮感觉很压抑,她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提出离婚,并告诉苏振华自己去意已决苏振华考虑到多年的夫妻情分,以及六个孩子无人看管,好言相劝她回头是岸。

但孟玮却说出了另一个荒唐的理由:当年来延安的路上,她结识了一个青年才俊,并且互生好感,如今她找到了这位失散多年的男青年,对方依旧单身在等着她。为了不辜负这个男青年,她决定离婚跟随他。

苏振华听到后,感觉很离谱,多次劝说孟玮回到他身边,但孟玮都不为所动。领导和同志们也隔三差五地上门做孟玮的思想工作,但孟玮铁了心要离婚,并说道:“这场组织包办的婚姻,我不喜欢。现在讲究婚姻自由。”

孩子们知道母亲要走,跪下来哭着苦苦哀求妈妈留下来,孟玮依旧铁石心肠的坚持离婚。

1958年秋天,孟玮留下了一纸离婚报告后,不辞而别。从此对孩子和苏振华避而不见

苏振华碍于两人20年的婚姻情感,迟迟不肯在离婚报告上签字。

一直到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庆典晚会上,苏振华独自一人辛苦拉扯着6个孩子去天安门观看烟火表演。

他左手抱着老小,右手牵着一个,左右两边衣角各拉着一个,身后还跟着2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看着他拖儿带女的窘态,于心不忍,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闻此事,特意找了苏振华谈话,并告诉他:“你就放肆再找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嘛!”

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再想到孟玮离家一年都不曾来看望孩子们一眼,于是苏振华选择了放手,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孟玮走后,苏振华既当爹又当妈,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开始照顾孩子们,给孩子们做晚饭,讲作业,哄孩子们睡觉后,还要给孩子们洗衣服,收拾屋子,每天都精疲力竭。

可能是上天的安排,就在毛泽东谈话之后不久,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成立了,陆迪伦就是其中的一名演员。

在第一次汇演的时候,台下的苏振华,看到台上翩翩起舞的陆迪伦就被深深吸引,整晚演出目光都跟随着陆迪伦移动。他的心思被海军副政委方强知道后,直接找到陆迪伦,开门见山地说道:“苏振华政委现在是单身,他作为政委,工作的压力很大,组织上希望你俩组建一个新家庭。

陆迪伦听到后十分惊讶,她曾经听别人提起过苏振华政委,和自己的父母年龄差不多大,

年近半百离婚,孤身一人带着6个孩子。

这件事被陆迪伦的父母知道后,当场拒绝女儿和苏振华交往。女儿才刚刚24岁,苏振华已经48岁,和她的父母年龄不差上下,而且还带着6个孩子,嫁过去就要给6个孩子当后妈,光是想一下就头大。陆迪伦的父母都是革命前辈,他们只想让女儿找个年纪相当的对象。

苏振华这边也遭到了子女们的阻拦,每次陆迪伦来找苏振华,都会被孩子们各种刁难和冷嘲热讽。但苏振华每次都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们接纳陆迪伦。

2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了解,陆迪伦被苏振华的成熟和诙谐所吸引,觉得他非常的适合自己。于是在组织的举办下,1960年他们举行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婚礼。

回到家后,陆迪伦把喜糖给孩子们吃,却被孩子们无情地扔在地上,并对她冷嘲热讽。但陆迪伦并没有因此生气,而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化孩子们。

苏振华一个月的工资300块,家里8张嘴要吃饭,老家还有一群亲戚等着救济,所以陆迪伦过得很是节俭。

她知道大女儿苏承业喜欢拉手风琴,于是节衣缩食给她买了一把手风琴,考虑到没有人教她,于是陆迪伦就喊来自己在文工团的同事,手把手的教苏承业。

大女儿苏承业

陆迪伦的言行举止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底,慢慢的孩子们都接纳了她,之后邓迪伦为苏振华生下了2个儿子。

陆迪伦和陆一、陆二

老来得子,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苏振华给儿子们取名陆一和陆二,表示在8个孩子中,他们两个的地位数一数二。孩子们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开心地迎接这2个小弟弟的到来。

1963年8月,大女儿苏承业考上了解放军外语学院,陆一和陆二对姐姐恋恋不舍,吵着要和姐姐一起走。于是陆迪伦想到了一个主意,她找照相馆给大家拍了全家福挂在墙上,这样弟弟妹妹们想姐姐的时候,可以多看一眼。

好景不长,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苏振华与陆迪伦受到迫害,分别被带走,并解除了所有的职务。没有了父母庇护,8个孩子无法继续留在海军大院,稍微年长的孩子,被安排到偏远山区做苦工。

左苏承业、右苏燕燕

1969年,离家2年的陆迪伦,多方打听,见到了两个儿子陆一和陆二。之后陆迪伦积极联系所有孩子的下落,分别写信给苏振华和大女儿苏承业,告诉他们一切安好。

1972年,苏振华恢复自由,并在1973年,担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

苏振华、陆迪伦及子女外孙

但是因为苏振华年轻的时候征战沙场,身体受到严重创伤,加上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身体透支,最终1979年2月,苏振华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这一年,陆迪伦才44岁,很多人等着看陆迪伦接下来会怎样选择。

但陆迪伦的做法再一次让大家刮目相看,她并没有抛弃苏振华和前妻的6个孩子,而是留下来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无微不至的照顾着8个子女。

陆迪伦用自己的所作所为,狠狠地打脸那些想看她笑话的人。

至于苏振华留下的遗产,陆迪伦平均分配给了8个孩子。而她自己,只留下一颗子弹头,那是苏振华当年战场上厮杀时,敌人打进他肉体的子弹,在他火化后遗留了下来。

2008年,陆迪伦因为身体不适,被医院诊断出肾癌。

2012年,陆迪伦在医院病逝,走完了自己坚实的一生。致敬陆老前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纵横文史记
纵横文史记
小人物,大故事
213文章数 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俄方:用威胁语气对我们的中国伙伴说话 美或承受不起

头条要闻

俄方:用威胁语气对我们的中国伙伴说话 美或承受不起

体育要闻

2024年总决赛前瞻:绿凯VS独行侠

娱乐要闻

看这场笑话,经过王一博同意了吗!

财经要闻

理想汽车"撤回"部分裁员 再下调销量目标

科技要闻

SpaceX星舰第四次试飞

汽车要闻

2025年将推10款新车 长安启源7个月累销破10万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数码
艺术
公开课

手机要闻

苹果更新维修政策 iPhone显示屏单发的轻微裂纹不再在保修范围内

教育要闻

高考加油 | 若有梦,山无遮,海无阻!上音见

数码要闻

即将入华!苹果这个产品绝对是来捣乱的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