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
一个建筑工程能引起省委书记的重视,以不打招呼的形式暗访,说明这一工程存在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湖南日报公开披露的省委书记暗访后就洞庭湖博物馆建成后长期闲置问题要求,“深入研究可持续、有效益的运营机制,有效盘活公共资源”,不能不引人反思:一个投资7.8亿元的博物馆,建成后却长期闲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来的好事,为何没有办好?
湖南日报的报道表明,洞庭湖博物馆的建设初衷是为了依托“洞庭湖接纳四水,吞吐长江,是湖南的母亲湖”这一背景,以馆带园带动洞庭湖博览园的开发建设。可以说,初衷是好的,是为了“集中展示洞庭湖的历史变迁历程,珍藏和传承洞庭湖区特色文化,保护洞庭湖的生物多样性,展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助推洞庭湖的研究、治理与开发,加速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但实际结果并非如当初所愿。湖南日报报道披露,这一“整个项目占地280亩,建筑面积5085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第三楼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二楼为洞庭湖博物馆,一楼为鸟类馆和水族馆,地下层为设备用房,临时展厅,员工食堂,文创产品商店,部分面积与一楼水族馆连成一体”的,被称为“中国湖泊第一馆”的项目建成后,却被长期闲置,没有发挥出当初预想的作用。
从湖南日报的报道看,这一“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主要展示洞庭湖历史变迁、生物多样性,洞庭湖风土人情、资源特色等”的博物馆建设之前的2015年,“就开始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能反映洞庭湖区农耕生产、渔猎经济、民风民俗、工业文化、建筑文化、近现代外来文化以及民间艺术、文艺作品等相关人文实物资料”,但截止到2023年5月,湖南省文旅厅在有关问题的回应中称,“藏品是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而藏品征集难度大也是当前绝大多数博物馆面临的共性问题”。
意思似乎是说,洞庭湖博物馆之所以被闲置,似乎因为藏品征集遇到了问题。
那当初设计建设时,尤其是前期提前几年已进行藏品征集,假若已经遇到征集难等问题的话,为何还要坚持建设这一博物馆,仅仅是要争夺名义上的“中国湖泊第一馆”之称吗?
不可否认,疫情三年对洞庭湖博物馆的开放,肯定有相当大的影响。但从湖南日报报道看,“文物征集难度大、经费缺口大、后续运营成本高等”则是有关部门公开承认的重要原因。
人们不禁要问,“文物征集难度大、经费缺口大、后续运营成本高等”这些显而易见,建设之初就可以预料到的问题,为何不在设计建设当初予以充分考虑,而要执意建设这一“中国湖泊第一馆”呢?
在“深入研究可持续、有效益的运营机制,有效盘活公共资源”的同时,倒查问题出处,也应放在重要程度。否则,还有可能再次出现类似投资七八个亿,建成后长期闲置的建设项目。
青锋认为,只有建立长效机制,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终身追责,才不至于好事办不好,一再有项目建设的败家子出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