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各高校对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趋于苛刻。
上海某高校是我国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高校,其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可谓代表了当下高校的整体状况,那么我们接着看一下如今的论文要求情况如何?
现代高校日趋严苛的论文要求
高校要求每一位研究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一篇包含足够科研创新性与实践价值的论文。论文首先需要通过学院安排的两位外部专家进行详细评审。
如果任一位专家判定论文不及格,研究生便需按专家意见进行论文修改,重新送审。若修改后再次被判不及格,则学生将无法按期毕业。
即便论文顺利通过双专家外审,答辩环节也将是一大难关。学院会安排3-5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对论文内容与研究生的学识素养进行严格审核。
答辩不合格同样会导致学生无法毕业。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某高校每年也会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已答辩论文上报教育厅进行质量评估。如果被评为不合格,学生的学位资格可能会被取消。
无疑,这类严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励学生恪尽职守、潜心学术。然而近来也有部分学生表达了困惑与不满。
主要体现在:评审专家的建议常常过于笼统,学生难以明确修改方向,论文外审评分差异过于悬殊,让人难以置信,某些评审专家看似对学科专业知识了解肤浅。
盲审的结果可信度高吗?
以某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生李同学的经历为例。
他的毕业论文选题为“基于细胞核酸测序的肝癌早期筛查模型构建”,旨在通过机器学习手段搭建肝癌预测模型,助力疾病早期诊断。李同学选择了该课题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本科曾在医院实习过,对肝癌的防控意识较为敏感。
按照规定,李同学的毕业论文首先送交两位学院安排的外部专家审阅。让李同学大跌眼镜的是,两专家的评语与打分竟泾渭分明。
甲评审专家给出了85分的高分,称赞论文“展现出较高的科研创新思维与论文写作能力”。
然而来自某211高校的乙专家却打出了仅50多分的低分,并对论文的创新性与实用性提出了强烈质疑,认为论文论点不够清晰,实验数据采集样本不足。
对此李同学和他的导师王教授都表达了质疑与不满。他们一致认为50多分的评价过于主观且片面,与论文的真实质量不符。
王教授强调,该研究在本领域尚属首创,对方法论的细致探讨和大数据积累需要时间,一篇硕士论文难以囊括论题的全部价值。
李同学则认为乙专家的研究背景其实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对本研究的机器学习手段并不十分了解。
最终,在王教授的支持下,李同学通过学院重新申请加送一位新的外部评审专家,希望能够得到更加中肯公正的评价结果。
加送后的丙专家给出了82分的高分,并给予了积极评价。在答辩环节,李同学也顺利通过了严格的考核。经此一番波折,李同学得以按期毕业。
结语
那么高校对毕业论文日渐严格的要求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对此您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