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青年横财发展会
作者:富贵闲人王大拿
你有多久没好好感受过自己吃的食物了?
前阵子办公室的小王问我们还能不能说出食物和饮品的具体味道,一下子给我们问得哑口无言。
这种对感官的失焦,我们可能都有体会,尤其是在味觉和嗅觉方面。
对这种感官丧失的无力感,以及单一和乏味感,年轻人有自己的反叛方式。
对这种反叛的窥探并非是透过「躺平」「gap day」「裸辞「这些标签,而是从另一个具有「自由」和「浪漫」的角度去消解。
这个关键的符号,就是「酒」。
你会发现在喝酒这件事上,他们越来越会整活,且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
别说你不会调酒
这年头出去玩,如果你无法说出两种及以上的调酒方式,你很可能就无法融入一场酒局和谈话。
除了千篇一律的调酒公式,现在的他们更乐于创新属于自己的调酒配方。
在喝酒这件事上,果立方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目前最火的喝法就是果立方+水溶 C,就像时尚圈的经典单品白 T,能搭配出各种风格还能保持自己的风味。
果立方的四种口味与水溶 C 的三种口味碰撞出的 12 种可能,像一把万能钥匙,正在打开每种饮料未曾被发现的奇妙之门。
其中最受好评的喝法就是白葡萄味果立方配柠檬水溶 C,按照 1:3 的比例配对,堪称绝配。
它的滋味秉持着 INFP 的感性递进公式,从「开始的口感是饮料,后来是上头」,到「没有清醒时的过分冷静,也没有烂醉时的放肆」,最终导向结论:
「太过清醒本就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虽然现实生活逼着我们走钢丝绳,但这样的喝法仿佛一秒就回到了小时候最初的快乐感,同事说她也没想到只需要 10 秒,她就开始控制不住地傻笑了。
在这时,傻逼老板和 dating 懂王被挤出脑外,而只是享受酒精上头时脑袋空空的感觉。
成年人都需要一次这样彻底的情绪解放,将我们从无趣的生活中解救出来。
最重要的是它不复杂,且没那么多教条,就连酒精度的掌握也是刚刚好。
和水溶 C 相配它是清爽的口感,配上优益 C 又有了上中学时和闺蜜拍大头贴的可爱。
配上脉动它更甜蜜俏皮,像动力火车,配上橙汁又有了龙舌兰日出的口感。
不必拘泥于形式,果立方是想象的艺术,冰箱里有什么都可以拿出来创作。
养乐多的乳酸菌配合果立方的果香就有了一种甘甜的跳跃和灵动感,在小朋友与成年人之间,有人选择防沉迷的果汁酒。
而那款酒吧畅销的椰林飘香,也能用果立方加椰汁制作出来。
喝起来像果味奶茶,椰汁夹着清香醇厚的白葡萄味,香气四溢,入口顺滑,仿佛找到了和初恋第一次偷溜进酒吧的感觉。
就连柠檬水界的扛把子阿雪,也能和果立方来一曲共赢的艺术,1:1 比例下去,柠檬水不涩了,还有葡萄的清甜,高低得试一下。
而对于更多人来说,与茶相配方是养生之道。
无他,茶是一种生活,酒亦是一种生活。
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说不尽的茶和酒聚到一起,就成了成年人最好的那杯饮品。
这份茶可以是第二泡的龙井,也可以是买来的奶茶纯茶底,不过最方便的还是从便利店的货架上拿一瓶乌龙茶。
既有了茶的清明,又有了酒的市井和热闹,口感清淡又悠远,在这似茶半又味无味的日月中只愿意你我间或有酒得进。
当然如果你受够了平淡和普通的滋味,也可以尝试用碳酸饮料来让果立方跳跃起来。
若是还不够,也有人想出来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就是在调配方案里放入「跳跳糖」。
跳跳糖在口腔跳跃,酒精负责放松紧绷的神经,这种松弛感的表现形式,就是和好朋友一起控制不住地打嗝然后看着对方傻笑。
实不相瞒,上一个这么喝的人,回家之后想了三天。
从 office work 到 city drink
调配方式的不局限,给了果立方饮用场景上更随心所欲的想象空间。
现代社会,喝酒仿佛也被框进了格子间里,上班越久,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喝酒这件事上越不自在。
或疲于应对酒桌的暗流涌动;或担心前一天喝多,第二天没法好好工作;要不就是对喝酒这件事已经拘泥于某种形态,总觉得需要一个契机和理由,也需要特定的场景。
说白了喝酒这件事已经脱离了它的本意不再那么自由和惬意了。
明明人需要放松,需要让自己绷紧的弦松下,但不必断开,但我们对酒精总有种提防。
就像一个坏了的热水器,仿佛没有中间值,在清醒和断片间横跳,就是找不到微醺的中间值。
诗中讲「酒微醺,人微醉,此意最阑珊」,果立方就是阑珊之捷径。
它不像白酒多喝两盅就断了,也不像啤酒还没上感觉肚子就撑了,而更像神话中的狄俄尼索斯,是属于自由意志的狂欢盛宴。
不用担心自己身处何处,也不用劳神无人捧场。
不需要去酒吧,散步走累了钻进便利店随手拿起一瓶果立方和水溶 C,和朋友一开一怼边走边喝。
迎着晚风,耳边仿佛自动响起伍佰老师的歌。
走累了,就跟朋友一起在草坪上四仰八叉地坐着,配上年糕鸡柳薯条还有辣辣的卤味小吃,聊天说地,好不自在。
吃撑了,就拎着酒瓶子去江边继续散步,或来一场老派的约会,践行唯有散步时我们才真正交谈。
当然,和好友在家一起畅饮,再打开话匣子说上一天一夜的话,也是它出现最多的场合。
但别把对它的想象力停滞于此。
谁说上班时不能喝酒?
网友怒怼果立方在平时喝的饮料里一边对着死气沉沉的工作一边痛饮,没人看出来喝的是什么,只觉得她今天兴奋得像是打了个腮红出门。
谁说独处时不能喝酒?
有一种浪漫就是带着这瓶果立方去河边,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在夕阳西下的时刻独享这份微醺。
这种随身的方便感和调配的便捷性,让它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说白了,这些场景以及它的喝法,是年轻人夺回感官的一次掌控。
也是年轻人对所谓老逼们喝酒教条化和规则化的反叛。
「别告诉我去什么酒吧。」
「也别再说什么入门款。」
如果不够好喝,也无法微醺那些都是次要的附加选项,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喝饮酒规则。
如果饮酒不是一种享受,那酒就失去了意义。
这是一次浪漫主义的反叛
年轻人选择果立方也是对原本便利店调酒的进阶。
它更经济,更易喝,也更方便,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制的本土化便利店调酒。
因为气味和味蕾的创作,是个体最私密也最考验创意的拼图游戏,在这寻觅和拼凑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再一次认识自己新的可能性。
加冰量的不同,所怼饮品的不同,解锁的不仅是新的果立方风味,更是一个过去我们不了解的自己。
「原来我喜欢这样的风味!」
「原来这么喝也可以。」
不过,喝得以头抢地并非是年轻人的主张,这种对果立方的喜爱和创造其实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代表。
什么是浪漫,浪漫归根究底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在看似平平无奇的土壤上开出花。
而当代年轻人的浪漫之一,就是在果立方的调配上不停发现新大陆。
这种创造像极了早期第一杯鸡尾酒诞生的过程。
也许大家对这个故事都不再陌生,独立战争结束后,在一个军官和心上人的订婚宴上,酒吧老板乘兴调酒,把酒瓶里所剩不多的各类酒倒入杯中,并随手拔了雄鸡的尾羽作为装饰。
这种混合酒拿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味蕾,也被载入史册。
鸡尾酒起源的另一个版本则是,战争时期的圣诞节上,由于条件和环境有限,一个军官把酒怼在一起,用火鸡羽毛搅拌了这杯酒。
这像是一种苦中作乐,但也彰显了鸡尾酒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以及抚慰作用。
早期的鸡尾酒都是以繁复为主,巴不得整出各种花活。
到了后期,鸡尾酒的调配也冲着去繁从简的方向一去不回头。
最明显的就是金汤力和 Highball 的流行,说白了就是用原酒加苏打水,另外配上冰块和柠檬皮。
两款不仅畅销,更是当时中产阶级的时尚单品。
不仅是因为好喝,究其原因还是背后所代表的随性。
一直以来在网上一直有个问题是:年轻人为什么爱喝鸡尾酒。
网友给了很多看似有理有据的答案,一来它丰富多变,二来它容易入口,三来它更适宜微醺。
但很多时候,年轻人的第一杯鸡尾酒是糟糕的,带着不明就里和难以下咽的困惑,被劣质的鸡尾酒上了一课。
对此,当下年轻人也予以最直接的回击——取其精髓自己制作,而这杯酒才应该是年轻人心里的第一杯鸡尾酒。
如今果立方和它层出不穷的调酒配方,就是年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觅到的最适合自己的第一杯鸡尾酒。
至于为什么爱喝鸡尾酒,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昭然若揭。
因为不管何种年代,鸡尾酒的诞生都离不开随性和激情,在有限的条件中冲破规矩,尽情享乐。
果立方和它创建的新「鸡尾酒宇宙」,给了每个饮用的人一个新的出口。
它没有年龄、场景,以及饮用方式的局限,别觉得这是小孩过家家的产物。
对那些喝两瓶都不会轻易醉的人来说,他们会续杯的理由很简单:
当他们举起果立方的那一刻,是在为自己曾经喝两杯还会醉的青春悸动干杯。
题图来源:小红书@Kim.
茶百道、霸王茶姬等合资成立新公司/BLACKPINK 被授予英国荣誉勋章/喜茶✕「无语菩萨」联名上新丨惊叹周报
用 vivo 新手机拍了两天照片,我放弃了后期
每次点击,都是你对明日生活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