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重建广州先秦史 用考古发现来追寻“何以广州”

0
分享至


海珠区广州科学馆项目用地出土夏商之际至商时期陶片。潘玮倩摄于“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


大佛寺遗址出土商时期陶片地层。图片来自张强禄《“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金兰寺遗址鸟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金兰寺遗址出土人骨实验室整理研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狮象遗址2022年出土部分文物,正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中展出。受访者供图


黄埔陂头岭遗址。黄埔文化集团供图

从“广州老城区”到“郊外”,一部更加广阔的广州先秦史,正经由考古发现,逐渐谱写。

“广州地区史前和先秦的遗址,主要分布于流溪河流域、增江流域及珠江口西岸的南沙岛三大片区”,这是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处获得的信息。

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南海郡治番禺,即今广州,为广州信史记载的建城之始。从诸侯王陵到臣民墓葬,考古人员一直在用文物古迹,复原着广州古城2200多年的发展历程。

那么,在秦定岭南、建广州历史上第一座城池“任嚣城”之前,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又有着怎样的“工作生活场景”?

张强禄告诉记者,广州的古代史和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以秦统一岭南置郡之年作为断代分期的分水岭,可划分为史前-先秦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阶段。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秦定岭南的漫长历史,(没有文献记载,)完全要通过考古发现来构建。回望来时路,经过几代考古人持续努力,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越来越丰富,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亦愈加明晰,使重建广州先秦史的构想变为可能。”

从考古实证出发,欲治广州先秦史,我们目光就要从现在的“广州老城区”,投向更广阔“郊外”——

日前,记者从该院获悉,七十年来,广州史前先秦考古成果丰硕:1954年,考古工作者在海珠区马岗顶发现石斧和石镞,是广州地区首次发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今天,广州市11个区均发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增江流域调查发现史前先秦遗址500多处,流溪河流域调查发现史前先秦遗址300多处。

记者了解到,尤其是增江流域和流溪河流域,近年来该院在这些地方做有细致的区域性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距今约4600-3800年,相当于岭南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末期的遗址或遗物点,多有发现。此“两河流域”及两者之间的黄埔区九佛-萝岗一带,是这时期遗存分布较集中区域。

增城金兰寺遗址是目前所知广州地区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址,对研究史前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群迁徙与文化交融意义重大。从化狮象遗址和横岭遗址见证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珠江三角洲北部先民与粤北、粤东地区的交往与互动。黄埔陂头岭遗址实证该区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战国晚期-西汉初期都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人类聚落中心。

1

夏商时期

越秀山前到珠江北岸已有人类活动

在广州城区内,目前有零星的先秦文化遗存发现。

张强禄在《“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中写道:“广州城区范围内夏商时期的遗存目前有越秀区大佛寺遗址。探方最下层的河相淤积层中发现有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从陶片的时代特征判断应属夏至早商时期。说明早在夏商时期,越秀山前到珠江北岸已有人类活动。”

今年,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举办的“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中,记者看到海珠区广州科学馆项目用地出土的夏商之际至商时期的陶片。策展人王斯宇介绍:“这是首次在海珠区地层内发现夏商之际至商时期的红陶、夹砂陶片及叶脉纹、菱形纹、水波纹、重圈凸点纹等陶片,大大延伸了海珠区人类活动的历史轴线。”

广东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项目位于荔湾区环市西路,2019至2020年发现的41座先秦墓葬,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距离广州古城最近的分布最集中的先秦时期遗存。初步判断这些墓葬时代为春秋至战国时期。

2

金兰寺遗址多学科研究进行中

古村发展规划正在编制

金兰寺遗址位于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北部,是广州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贝丘遗址。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金兰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500多平方米的贝丘堆积文化层,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000年前后)墓葬44座、商周时期墓葬2座及各时期灰坑、柱洞(1200多个)、墙、灰沟、水井等遗迹,出土陶器、石器、瓷器、瓦当等文物208件/套,另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骸42具和动物骨骼标本等,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变迁、重构新石器时代晚期环珠江口地区人类生产生活及文化发展历史提供了极重要材料。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部主任曹耀文介绍,目前已启动金兰寺遗址2020-2021年考古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工作,多学科研究完成古环境、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大植物遗存和微体遗存)研究,人骨实验室整理完成一半人骨提取,开展的形态学、人口学、古病理学、力学、碳氮同位素、锶同位素、古DNA分析取得初步成果。2023年完成金兰寺遗址及周边大范围考古勘探,基本明确遗址范围及贝丘堆积范围。目前,增城区相关单位正大力推进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编制金兰寺村发展规划。

3

狮象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

纳入早期岭南探源工程

狮象遗址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地处珠三角平原与粤北山地过渡地带、流溪河上游吕田盆地西部,由狮象岩石灰岩洞穴和台地构成。

记者获悉,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10月启动狮象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2022年发掘500平方米,新发现一批墓葬、灰坑、柱洞等遗迹,出土陶釜、豆、石锛、玉镯等文物,相关成果正在“寻迹羊城”展览展出。经初步调查,在狮象遗址1、2号洞发现文化层堆积和陶片、石器等文物。2023年度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

记者从《广州从化狮象遗址2002年试掘简报》了解到,2002年12月-2003年1月,曾对狮象遗址进行试掘,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时期遗存一批,包含灰坑、墓葬、柱洞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等遗物,可见粤北石峡文化、粤东虎头埔文化、后山文化,珠江三角洲古椰文化、涌浪文化等文化因素,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早期考古学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资料。

目前,该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已纳入广东省“十四五”考古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和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项目。

4

黄埔陂头岭遗址

要建考古遗址公园

黄埔陂头岭遗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黄田村西北。配合九龙湖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4年到2017年间对陂头岭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第一期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丰富的先秦时期文化遗存。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开展的第二期抢救性发掘,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为研究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早期农业的生产规模和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早期岭南文明化和中国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在第二期考古发掘成果中,以储藏性质的69座窖穴最为令人瞩目。该遗址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窖穴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堆积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由此猜想当时的人口规模、生产力技术、物产储备、社会复杂化进程等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023年8月23日,“发现·保护·传承——广州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图片展”在九佛人民公社礼堂开展。记者从该处资料获悉,2021年7月27日,广东省文物局明确提出对陂头岭遗址本体实施原址保护。2022年3月21日,陂头岭遗址保护利用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案组织制定。2023年7月初,遗址本体保护及边坡治理加固工程正式开展。

陂头岭遗址的原址保护和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是文物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性举措,是践行新时代“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文物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快报新闻
新快报新闻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
45875文章数 254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