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中国成立前夕选举主席,毛泽东离全票当选只差一票,是谁没投?

0
分享至

01

惊动周总理的选票结果

1949年9月,凝聚全国各界人士共识的新政协在京召开,一个崭新的人民政府即将诞生。30日是会议议程的最后一天,与会代表们投下庄重而又神圣的一票,选举出他们心中最为属意的政府主席。不管是从对中国革命的突出功绩出发,还是从人民中享有的崇高威望来看,毛泽东同志全票当选已是毫无悬念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与会代表们大感意外。

1983年曾任《人民日报》总编的李庄同志,彼时还是个年轻的新闻记者,作为第一届人民政协的见证者,他在文章《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披露了毛泽东同志当选主席时的历史细节——“毛泽东,575票”。

当天的到会代表人数共计576名,投票结束以后也收回了576张,其中没有废票和弃票。也就是说,有一位代表的选票上写的不是毛泽东同志的名字。

这样的计票结果震惊了工作人员,他们反复清点选票,数来数去,无奈地发现毛泽东同志距离全票当选所差的就是那一张票。出乎意料的情况让工作人员左右为难——“会不会是有代表年纪大了,写错了?”

最终不得不惊动周恩来同志,很快,他带回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

“代表们有选举毛泽东的权利,也有不选举毛泽东的权利,计票的结果要按照事实公布!”

毛泽东同志无愧于“实事求是”精神的提出者和践行者,这样的一番表态意见,让工作人员如释重负。不过计票结果最终的公布,还是在与会者当中引起了不小了震动。

真如前文所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量,毛泽东同志全票当选人民政府主席,都是众望所归的事情,绝大多数代表们都无法理解,那位不把票投给毛泽东同志的代表,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

那么到底是哪一位代表,让毛泽东同志未能全票当选呢?

02

张冬荪是何方神圣?

李庄同志的文章没有披露更多内情,而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了一本名为《张冬荪和他的时代》的书,在书里指出那个没有把票投给毛泽东的与会代表,正是张冬荪。

该书的作者指出,何祚庥院士曾经与张冬荪的女儿张宗烨有过一段对话,指出她一直都是被以特殊安排的方式为国家工作的,因为她的父亲张冬荪建国后严重泄密而身陷囹圄,而建国前夕的政府主席选举上,毛泽东同志少了一票。“虽然不能肯定,但他们猜测除了你父亲不会有别人了。”

图/张冬荪

本书出版以后,被很多学者采信,也让“张东荪没有把票投给毛主席”这一说法大行其道。这个张东荪到底是何方神圣?这么特立独行到底是何缘由?

1886年,北洋水师定远号访问日本炫耀武力的这一年,张东荪降生在直隶内丘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内)的一个书香门庭。张东荪的太爷爷张裴官至泰州知州,爷爷张之杲原本是个贡生,家里出钱给他捐了个知县,历任多地最后也当上了泰州知州。

张东荪的爷爷一共三个儿子,老大老二相继夭折,只剩下张东荪的父亲张上禾这一根独苗。爷爷为官颇有政绩,死后朝廷特许恩荫一子,好事儿就落到了张上禾的头上,起步就是个知县候补人选,后来在直隶多地出任知县。

张东荪成长的时代,正是晚清社会面临动荡变革的时代,乘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东风,张东荪顺利官派出国赴日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的哲学系深造,结识了梁启超的门生蓝公武等人。张东荪后来能够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日本留学的这一段经历功不可没。

等张东荪学成归国的时候,晚清政府已经是大厦将倾。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邀请他担任内务部机要秘书,但旋即手握精锐新军的袁世凯出来摘了桃子,革命党人无奈妥协,临时政府宣告解散,张东荪“光速”失业。

但知识傍身不愁无处施展才干,进入报界的张东荪一样风生水起,写的文章有很多忠实读者催更。

从这些文章的主旨上,就能看出来张东荪的“折中主义”立场。他反对袁世凯这样的独裁军阀,也不赞成革命党人的革命主张。在他看来,前者过于保守,后者过分激进,他主张应该选择在二者之中走出一条“中间路线”来。

毕竟是哲学专业出身,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张东荪的文章还是十分出彩且能够自圆其说的。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不就是在骑墙吗?最终就是两边都不待见他,但张东荪面对这些群情激奋的口诛笔伐从没想过要改弦更张,依然坚持自己崇尚的“中间路线”。

图/张东荪

早年的这些文字论战,就可以看出张东荪的部分性格特征了,而后来局势的发展,也能看出来张东荪的文人气节。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华北沦落于日寇之手。张东荪在燕京大学任教,暗中便开始了和我党地下党的接触,输送了不少进步青年学生去往抗日根据地。

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以后,日寇便毫无顾忌的占据了燕京大学,张东荪作为华北高校颇有名望的文化人士,被日军华北高层关押,威逼利诱希望他出来给伪政权当官儿。

张东荪严词拒绝,宁肯在牢里啃窝头,也没有屈服。一来是名声太大日本人投鼠忌器,二来是人脉关系不错朋友多方营救,最终日本人把张东荪判了个缓刑,准许他在北平被监视居住。

遭受软禁的时期,是张东荪著作高产的时期,他一边当着民盟的常委,一边继续写东西,写到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写到了蒋介石召开“政协会议”。当时张东荪的至交、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法学高材生张君劢,公开支持蒋介石,脱离了民盟。

张东荪一直看不惯国民党蒋介石的独裁做派,张君劢的行为和他一贯主张的“中间路线”背道而驰,愤怒的张东荪选择了和张君劢割袍断义。

要说张东荪只是个空谈之辈,那绝对是不够了解他而武断地下结论了。平津战役以后,有感于古都北平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全城百姓的安危,张东荪反复劝说傅作义选择和平的方式避免北平陷入战火。

在傅作义第二次与我党进行谈判时,张东荪就是傅作义方面的代表之一,后来就连毛主席都盛赞张东荪为促成傅作义和平起义做出的突出贡献。张东荪有一句话,可以看出他促成这一桩大事儿以后溢于言表的自豪之情——“我生平写了十几册的图书,加起来都比不上走这一趟!”

图/傅作义

那么,张东荪是否对我党完全支持呢?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决策上?显然不是的。抗战胜利以后,张东荪目睹了国民党官僚资本联合地主阶级侵占了大量土地,他对此非常不满。

可是共产党在解放区所进行的“土改”,张东荪也不支持。我理解起来就是张东荪的主张常常给人一种这样的观感——他那样是不行的,你这样也不行,我觉得得折中一下,慢慢来......

早年,深受家庭影响,张东荪信仰的是佛教,尤其是对佛经里的一些哲学思想大为推崇。日本留学的经历,让他接触到了西方的哲学和心理学,见识到了现代科学的强大威力,对他的思想产生强烈的震动。

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张东荪基本上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文人了,但骨子里还是深受传统“中庸”文化熏陶,同时又被一些西学“自由主义”思潮所浸淫,最终导致他走向了所谓的“中间路线”。

他的思想主张是温和的,但坚持这种温和主张的立场和态度却是非常执拗和强硬的。

不乏有识之士认为,张东荪的思想在政治上暴露出了严重的“幼稚病”,如果他无法意识到这一点,迟早会害了他。

果不其然,建国一年多,张东荪就牵涉进了一起堪称建国初最为严重的“泄密案”中。

03

张东荪“泄密案”是怎么回事?

不过由于张冬荪此案相关的史料披露不多,因此关于张东荪“出卖国家机密”的说法也就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是,建国当月,就有人检举张东荪家里私藏了一部电台,用于同境外国家联络。1950年9月,又有人检举了张东荪的一封私人信件,其中内容不乏对美国的吹捧。

彼时,一个名叫王正伯的美国间谍落网,根据他的供述,居于民盟高层的张东荪,暗中向司徒雷登提供新中国的重要情报,包括但不限于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具体日期和相关的国家财政预算计划。这些机密情报经过香港辗转到达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手中,为美国政府所掌握。著名文人梁漱溟也曾回忆起这件事,证实了张东荪“被美国间谍诱惑,出卖了机密情报。”

第二种说法则是,张东荪不赞成建国初毛主席等人主张的“一边倒”,张东荪认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全倒向苏联,是不利的。

按照他的“中间路线”主张,新中国应当想办法也和美国搞好关系。基于这样的认知,抗美援朝的军事行动在张东荪眼里就成为了“无谓的牺牲”,而且会严重恶化中美关系。

于是天真地张东荪认为,只要美国人知晓了新中国可能出兵的计划,有所防备,新中国就不会去趟朝鲜战场的浑水。于是,张东荪联系了当年资助自己办报纸的王志奇,此人当时已经被美国发展为卧底潜伏人员,张东荪认为自己可以出手,像当年为傅作义和共产党的和谈而奔走一样,为当时的中美做调停中间人,从而避免刀兵相见。

就这样,张东荪把自己接触到的机密情报,告诉了美国人。后来王志奇被捕,交代了张东荪。但是张东荪始终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他坚决否认自己的行为等同叛国,他坚称自己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新中国“卷入美国策划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泄露志愿军出兵日期等绝密情报的事情,完全暴露出了张东荪的“书生意气”。他骨子里认为自己是在办好事,就像当年帮助傅作义争取和平一样。他幼稚地认为,只要困难足够大,就能够迫使新中国决策层中止出兵的计划,从而“避免卷入战争”。

政治家是从战略全局考虑朝鲜战场的情况的,但张东荪显然不是。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立威之战,是用战争换取长期和平的战略决策,张东荪的自作主张堪称“书生误国”的典型。据说,志愿军第九兵团仓促入朝,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张东荪导致的军情泄露问题。

张东荪的恶行,让很多人愤慨不已,强烈要求将他依法逮捕,从严治罪!然而毛主席却主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不把张东荪的问题视作敌我矛盾,而作为内部矛盾来处理。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最终张东荪经过多轮的检讨,承认了自己“无意中泄露了国家机密”,被民盟开除,解除教职,赋闲在家,但特批“工资照发”。毛主席此举,旨在用事实教育张东荪,同时教育更多对国际时局的看法肤浅而幼稚的高级知识分子。

04

张东荪究竟有没有投毛主席?

张东荪幼稚的举动,毁了自己也毁了家人。他的长子张宗炳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却因为父亲“泄密案”而一道被捕,直到1975年才恢复自由。次子张宗燧,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博士,三子张宗颖,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化学博士,双双在60年代的运动中亡故。

只有作为核物理学家的女儿张宗烨受到的牵连最小。六十年代末,张东荪失去自由,长期住院,最终在1973年病逝。据说在他病重的1972年,妻子去医院探望他,告知了他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的消息,这个苍髯老者脸庞上消失多年的笑容终于又重新浮现......

或许张东荪的本意确实不是卖国贼,他的确发自内心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奔走呼号争取和平。但显然他的举动实质上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看不明白国际关系的云谲波诡,做了个一厢情愿的“和平主义者”。

回到文章的开头,结合张东荪一生的所作所为与个人性格特质,他有没有可能是当年没有把票投给毛泽东同志的那个政协代表呢?只能说可能性很大,但不能完全确定就是他。

因为当年的人民政府主席选举,采取的是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所以无从得知到底是哪一位代表没有把票投给毛主席。目前也缺乏确凿的史料,披露那张不是投给毛主席的选票又是投的谁。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那本书的说法,也属于孤证,缺乏更多的史料交叉印证。史学界有句话叫做“孤证不立”,因此目前看来,认定造成毛主席没有“全票当选”的原因,就是张东荪投出的那张票,是草率而不负责任的。

虽然从行事风格、还有一贯的主张可以推断,张东荪惯于做出一些特立独行和大家不一样的事情来,在所有代表中,他的那张票最有可能没有投给毛主席,但缺乏最直接的证据,就无法给出确切的结论。

这件事的是与非,恐怕也只有张东荪本人知道了。可惜张冬荪早已作古,这个谜底恐怕随着他的逝去,永远也没有人知道了。如果将来,关于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更多相关史料解密公开,那么关于那张票的研究就可能取得新的进展,“到底是哪位代表没有投给毛主席”的谜底也就有了揭晓的可能。

不过,毛主席没能“全票当选”,毫不影响与会代表对他的敬爱,也不妨碍最终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众望所归的政府主席,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心骨、当家人。

正如毛主席那时候说的那样:“代表有选举我的权利,也有不选举我的权利。”

是张东荪没有投毛主席,亦或是其他的哪位代表没有投给毛主席,根本不重要。也有人觉得,那张没有投给毛主席的票,其实是576名代表之一的毛主席自己亲自投出的,这是伟人自谦的表现。

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猫眼观史
猫眼观史
文史专栏作者,历史爱好者
3666文章数 893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