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护国运动》四川:滇军、黔军与川军的混战

分享至

在北洋派分裂的同时,中国南方陷入了更为彻底的碎片化,政治动荡和战乱更甚于北方。南方各省山地较多,崎岖的地形本不利于统一,加之晚清各省分别编练新军,军事上互不统属。清朝覆灭之后,南方各省出现各自独立的倾向。袁世凯统治时期一度逆转了分裂趋势,但在洪宪帝制引发的战争中,国家统一被再次打碎。四川、湖南、广东等主要战场省份,由于各派军队的激烈争夺,甚至省内的统一也无法实现,首先进入了混战状态。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大旗之下,革命派、立宪派、各地实力派暂时结成了政治联盟,但各派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述求差别很大,矛盾冲突在护国运动过程中就不断出现。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北洋军后撤,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各派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护国运动中并肩作战的战友很快变成了仇敌。

唐继尧作为地方实力派中的佼佼者,他不满足于统治云南一个省,早有称霸西南数省的野心,人口众多的四川首当其冲。在护国战争尚未结束的时候,蔡锷对于唐继尧的野心已经表露出不满,两人的矛盾逐渐加深。蔡锷在4月14日给殷承的电报中讽刺道:“蓂督增援计划已略更改,较前差胜一筹。此公近来颇喜武断,且好大务广,若过与争持,反有闹意见之嫌,且虞耽延时日,为害尤大。”蔡锷在6月4日给戴戡的电报中再次讽刺唐继尧:“蓂督通电滇编七军,以黄、叶、张、刘为四、五、六、七军总司令。古者天子六军,今能驾而上之,蓂公之魄力伟矣。”当时滇军第一军已经攻入四川,第二军攻入广东,云南并无战事,唐继尧在第三军之外又组建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第七军,对外扩张的野心十分明显。

袁世凯死后,蔡锷认为国家的最大危险在于分裂,为维护国家统一,各地军队应该收缩,至少不应再扩大。他在7月19日给唐继尧的电报中很直率地批评:“所最宜注意者,我辈主张,应始终抱定为国家不为权利之初心,贯彻一致,不为外界所摇惑,不为左右私昵所劫持,实为公私两济。迩者滇省于袁氏倒毙之后,于刚出发之军,不惟不予撤回,反饬仍行前进,未出发者亦令克期出发,锷诚愚陋,实未解命意所在。近则已与川军启冲突于宁远矣。若竟徇某君等之一意孤行,必至败坏不可收拾,将何以善其后?锷为滇计,为蓂公计,不忍不告。”蔡锷的担忧后来不幸成为历史事实。梁启超对唐的野心也很不满,这种政治分歧导致他后来在关于护国运动的叙述中极力贬低唐继尧。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