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新城,应该大气
小编曾和许多的士司机,网约车司机聊过天,他们说都喜欢去武昌,特别是光谷地区载客,因为那里的马路比汉口的马路更宽敞,路网更完善,无论是行进中,还是停车都相对方便。
这点大家都能理解,汉口大部分地方是老城区(这30年来,也就是建设了一个后湖新城),当年的规划人员绝对没有想到汽车会如此快速地进入普通家庭(1980、90年代,武汉市汽车保有量极低,很多政府单位和企业都买不起车,更不谈私人了)
那个年代,他们的马路主要是为了自行车、摩托车、少量的汽车所设计的,所以汉口的马路大多狭窄,而且弯弯曲曲(这个问题,小编读书的时候问过宿舍里的同学,有一位的回答获得了大家一致称赞,他说长江都是弯的,汉口的马路怎么可能拉直呢,哈哈,虽然不合逻辑,但听起来相当好笑和有智慧)
用俺同学的话说,在汉口,你的视线很难看到300米开外,因为都被建筑挡住了(所以汉口的近视眼,是不是相对更多呢)。
1990年代,随着我国实行住房商品化,每个城市都开始往外扩展在郊区建设新城,规划好的地方,吸取了老城区的教训,马路都修得很宽,道路密集成网
这些新城,马路笔直,到处是公园绿地,讲究容积率,显得很大气,居民的视线不再被建筑阻挡,可以看到1公里开外
当然,新城和老城区相比,烟火气息差了许多(很多新城,主干道大马路上看不到什么人,真正热闹的地方,是小区和小区之间的2-4车道的马路上)
东西湖的城市,就是这种模式
东西湖的马路,6车道的相当多,而且很多主干道外侧,都留有绿化带,比如宏图大道,金山大道(金山大道,给人很开阔的感觉,可惜这么好的一条马路,限速60公里),临空港大道等
这方面,黄陂和其相比,差距就很大了,盘龙大道,巨龙大道,人行道外侧直接就是建筑,压根就没有预留绿化空间,还有汉口北大道,花坛留那么宽干什么呢,还不如缩减花坛,在人行道外侧铺设草皮,相信我,如果这样设计,汉口北的颜值立马就上去了
下图为东西湖金山大道两侧的绿化带,人家的马路花坛,就留得很窄,人行道外侧种草坪和树木(珠三角的大马路,基本都这样修建)
有网友对此的说法是,修草坪维护成本很高,修花坛种灌木,偶尔浇水就行
黄陂的马路,显得中规中矩,灵活性不足,新建的许多马路,都建设有非机动车道,虽然基本没自行车和电瓶车走(非机动车道上停满了车辆,电瓶车只能走机动车道),但为了满足国家要求,仍然乐此不疲
黄陂的许多马路,红线40米宽,但都只修4车道(修很宽的花坛,非机动车道),横店中日产业园南面修建的陈天大道就是典型,孝感过来的车道是8车道,但黄陂只修4车道,花坛留5米宽
东西湖的许多主干道,其实红线也很窄,比如园博园大道,红线估计也就3、40米,但东西湖仍然把机动车道拓宽为6车道,撤除了花坛和非机动车道(反正骑电瓶车的也不走非机动车道,还不如拆了)
下图为东西湖园博园大道景观,黄陂其实许多4车道马路,都可以改造成这个样子,比如前川的钓台大道,百泰路等(当然有的网友会有意见,没有非机动车道后电瓶车怎么走呢,但其实解决方法有很多种)
当然,东西湖对乱停车管理更加严格,主干道上很少看到汽车停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次干道上,乱停车的现象就和黄陂一样了)
盘龙城马路的问题
盘龙城,虽然是新城,20年前才开发,但感觉和汉口老城区一个样子了,高楼密集,道路狭窄,城中村不少,断头路一堆
盘龙一路,盘龙城最早修建的几条马路之一,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完工(很多路段还只有2车道)
盘龙二路,三路,只有4车道,没有花坛和非机动车道,拓宽的空间基本没有
盘龙四路,红线要稍微宽一点,有非机动车道
名流人和的和美路,和兴路,和盘龙二路一样,没有拓宽的空间
天汇龙城的乘龙路,稍微宽一点,但叶店路,当年预留的红线就相当窄了
下图为盘龙城的祥龙大道,各位可以看到高压铁塔就在马路正中
小编不知道当年的规划人员是如何想的,但显然是眼光不长远,格局不够,给盘龙城设计的马路是按照私人没有汽车的条件设计的
另外,当年各部门制定规划时缺乏协调,导致如今的盘龙城许多马路上,高压铁塔耸立在马路中间,如今想改造都没有办法,比如祥龙大道名流人和段,盘龙一路靠近巨龙大道段,腾龙大道西段(高压铁塔在马路中间,很多城市都有这个问题,深圳采取的方法是马路中央设置绿化分隔带,既有绿化,而且不迁移高压铁塔)
下图为黄陂前川的百泰路,中规中矩的设计
当然,盘龙城最初的规划,是按照工业区设计的,所以其马路才没有预留非机动车道(工业区的马路大多如此,各位不信可以去武汉经济开发区看一下园区内的马路),但因为后来转型为住宅区以后,规划没有及时修改,才导致如今马路大多显得很局促
武汉,1990年代批准了许多的省级开发区,开始都准备发展工业,但后来都变成了住宅区,比如新洲的阳逻(武汉市最初是准备把阳逻开发成武汉浦东的,所以规划的标准很高),东西湖的金银潭、江夏的庙山等
下图为盘龙城的叶店路,设计单位为了满足绿化、非机动车道的要求,人行道被设计得相当窄,基本不能走人(说来说去,还是当年预留的道路红线太窄)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希望我们的设计人员做规划时,要放眼世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考虑到50年,100年后人们的生活需要,且根据现实需要,及时修改合调整规划
三环外的新城,没别的要求,就是要空旷、大气,停车毫无困难,到处是绿地,各位以为然否!
黄陂民间观察 观察黄陂
内容以原创为主
从老百姓的角度观察黄陂
主编:黄陂散人
如内容为转载,其目的是为了传播有益资讯,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在15日内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联系邮箱:115060514@qq.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