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x鎏金“杨柳观音”
规格:19*25*82.5cm 11.05kg
中国的观音信仰始于东晋,而在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为观音信仰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代,观音崇拜已经深入民心,几乎到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程度。同时,观音菩萨还拥有了自己的独立道场——普陀山。
此后,观音信仰又与中国本土的民间信仰不断融会演绎,演化出了许多具有独立思想和形象的观音菩萨。这些观音的形象不断组合排列,形成了诸如六观音、七观音、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等不同的形态。杨柳观音,作为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之一,又称药王观音,是中国民间供奉较多的观音,深受百姓爱戴。
唐朝时期,杨柳观音是非常受喜爱的造像题材,大约于八世纪初开始被信徒广泛供奉。敦煌莫高窟320窟的西壁就画有一尊杨柳观音,是这种题材的一个早期例子。这尊观音造像呈现出立姿,头戴宝冠,正中镶嵌着小化佛,宽阔的额头和丰满的下巴,双目俯视着众生,神态宁静而慈和。
全身装饰着鎏金的璎珞,颈戴璎珞项链,腕穿手镯。观音左手托着甘露瓶,右手持着杨柳枝,呈现出抛洒甘露的姿势,表示以杨枝蘸净水洒向众生,消除众生的渴恼,抚慰众生的心灵。造像整体衣饰鎏金,身形窈窕,头身比例颀长协调,身姿纤秀挺拔。
观音雕像跣足立于仰覆莲台上,下身裹裙,肩上披彩帔,自双肩自然飘落,垂至莲花宝座之上,动感十足,更添美感。座下的莲花盛放,富有层次感。整体造型端庄典雅。
总之,这件黄杨木观音雕像堪称雕刻艺术的瑰宝。它以细腻的刀法和典雅的造型诠释了观音菩萨的形象和神韵。同时,它也传递了慈悲与爱心的力量。无论是从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件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