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之死:破产朝廷追查两年,未转移资产,清偿大部债务后自杀

分享至

光绪九年,国内关于中法战事的消息莫衷一是,上海频频传出法舰将来袭击的传闻,搞得市面风声鹤唳,最终酿成“癸未风潮”。

风潮之下,外商银行纷纷收紧银根,在香港和上海抽走约200万现款。山西票号也采取同样行动,一个月内便收回在上海融出的百余万两银子。

金融行业不行了,其他生意就更难做了,其中尤以蚕丝的出口为最。

此时,胡雪岩正在跟洋行围绕生丝大打商战。过去,洋人来华采购生丝,定价权在洋人手中。胡雪岩从光绪七年起,大量囤积生丝,迫使洋商出高价购买。到了光绪九年春天,胡雪岩囤积生丝达到15000包,占用大量资金,周转非常困难。

更糟糕的是,在国际市场上,因意大利生丝丰收,外商在对峙中并不退让,最终迫使胡雪岩于这一年的十月三十日将存丝折价卖给怡和洋行和天祥洋行,因价款需陆续到位,所以胡雪岩一时未能拿到全部银款。

有一种盛行的说法,胡雪岩在生丝大战中投入两千万两银子,所以商战失败导致其破产。近来有人研究,认为胡雪岩囤丝资金不过四五百万两,损失也不过一百五十万两,导致他破产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危机下生丝商战落败引发的信用危机,以及由此掀起的挤兑风暴。

这场让胡雪岩倾家荡产的挤兑风暴,是从杭州开始的。

十月初六日(11月2日),胡雪岩设在杭州的泰来钱庄因周转不灵,突然倒闭。接着,上海泰来钱庄受到波及,也歇业倒闭,更糟糕的是,司账人员逃避一空。

十一月初二日(12月1日),胡雪岩设在杭州清河坊内的阜康钱庄倒闭关门,一时间,满城皆为惊骇。同日,上海阜康雪记钱庄,因有客户提款数十万两,而上海市场银根甚紧,一时无从调补,掌柜竟避往宁波,以致合市皆知不能弥缝,遂亦停歇。

初五日,风波蔓延到京城,北京阜康钱庄亦关门倒闭,再次引起巨大恐慌,京城富室巨商凡在钱庄票号存款者,纷纷前往挤兑,全城钱庄皆处于岌岌可危,不可终日之势。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揽存既有大笔公款,亦有达官贵人和中小储户。

忽然倒闭,冲击巨大。

凡是有权力,有关系,有背景的,无不花大力,追索存款。

这叫胡雪岩更加难以招架。

据史料披露,阜康私款项中,亦涉及恭亲王和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文煜的存款。恭王存款的数目不详。文煜被都察院左都御史毕道远查出,在阜康存有三十六万两银子。朝廷要文煜明白回奏,讲出巨额财产来源。文煜解释说是以前当粤海关监督和福州将军时攒下的。粤海关监督是个肥缺,但慈禧太后认为“尚无掩饰”,但为数较多,着责令捐银十万,纳入官款向阜康追讨,以充公用。后来,作为抵债资产,文煜得到胡雪岩胡庆余堂一半的股权,这是后话。

值得注意的是,阜康钱庄倒闭,胡雪岩遭遇巨大经营危机时,朝廷只颁布了清查追款的上谕,并没有直接动胡雪岩。

这既是给胡雪岩时间,让他尽力筹款还钱;也是怕动作过烈,刺激到胡雪岩,进而导致他秘密转移资产。

颇具意味的是,十一月初七日,朝廷颁布了针对胡雪岩的清查追款的上谕,胡雪岩在十一月初五日,还摆出豪奢排场,嫁了一个女儿。

胡雪岩在这个时候嫁女儿,既是向市场传递最后的信心,也是高楼轰然倒塌前的最后狂欢。

在朝廷只查不抓的这段时间里,关于胡雪岩是如何筹款抵债的,可见的可信的资料甚少。但有史学家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胡雪岩没有藏匿资产,他将其产业簿据献于浙江巡抚刘秉璋,“落魄之中,气概光明。”

此外,很长一段时间,胡雪岩似乎并没有放弃躺平,他始终在各地奔波,尽力筹款。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