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危机中被泄漏机密:少将部长刘连昆成为高级间谍,被判处死刑

分享至

国家安全高于一切!

但总有人为了一己之私,置国家安全于不顾,为敌方搜集、出卖我方重要情报。这样的人我们称其为“间谍”。

间谍,古称“细作”,主要任务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途径窃取情报。

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的刘连昆就是这样一个“间谍”。

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为台湾情报局提供军事情报,非法获利600多万元。

但永不暴露的间谍几乎是不存在的,最终刘连昆被处以死刑。

不论古今中外,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间谍的存在,因为他们威胁到国家安全,进而影响国运,因此必须给予严厉处罚。

1950年前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退居台湾后,曾留下很多敌特分子潜伏在中国大陆搜集情报,时刻准备反攻。

针对此情况,党中央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目的就是肃清国民党及外国势力渗透的敌特间谍人员。

通过这次运动,共揪出反革命分子百余万人,给予了敌特毁灭性的打击,也为新中国建设迎来一段平稳发展期。

到了198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的是吸引外资,实现国际资源共享。

可我们招商引进来的,也不全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来的“客人”,还有一些假扮成商人的台湾间谍。

这些人伪装成“台商”,表面上是来大陆办工厂、开公司,实际上却是想方设法搜集我方情报、信息、策反他人、拉拢腐蚀我党我军重要人员,以获取高级别情报。

刘连昆就是被拉拢腐蚀人员的其中之一。

刘连昆,1933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户普通家庭。

机缘巧合之下,刘连昆加入了我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军中,他表现突出,且积极服从上级的安排,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升至我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军衔是正军级少将军衔。

刘连昆主要负责我军军械的采购、机产制等相关工作,而这些工作属于我军的机要,必须高度重视。

但身居要职的刘连昆却不能做到恪尽职守,还在1990年,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受到了我军的处分,不仅撤掉职务,军衔也由少将降为大校。

此时的刘连昆内心丝毫不以为然,对于自己的错误始终不自知,甚至对上级心生不满。

一段时间内,他都整日心不在焉,玩忽职守。

后来刘连昆在口供中回忆道:我曾为这片土地付出了青春,但我也感受到了被背弃的痛楚。我的心从那时开始就有了裂痕……

就在刘连昆消极沉沦之时,一个叫邵正宗的人盯上了他。

邵正宗,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原总后勤部军械部处长,是刘连昆的下级。

邵正宗在1991年就正式加入了台湾军情局,被台湾方面封为“少康一号”。

邵早在多年前就想前往国外定居,一直未能达成所愿。

现在机会来了,台湾情报局已经答应他,在他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后,就同意他到海外定居。

于是,此时对我军心生憎恶的刘连昆便成了邵正宗的最佳选择。

后来在“台商”陈志朋的牵线下,邵正宗与台湾情报局取得联系。经过一番商讨,计划于次年2月出国访问时,借机从香港潜至台湾。

在完成策反任务之前,台湾情报局要求邵正宗继续潜伏我军,协助他们拉拢我军中上层军事技术人员,并继续为他们搞我军的重要机密情报。

为尽快达到出国的目的,邵正宗迅速找到刘连昆,并与之秘密商谈窃取情报之事。

经过一番游说,刘连昆心动了,不久他便答应和台湾那边展开接触。

1992年,台湾情报局委派一名叫庞大为的人,前往广州与刘连昆见面。

在广州越秀公园内,庞大为与刘连昆进行了一番洽谈。

一开始刘连昆很是紧张,一直到吃饭,刘连昆才稍微有所放松。

在饭桌上,双方具体谈及待遇、工作内容、联络方式等细节。

台湾方面授予刘连昆国军少将军衔,待遇是每月3500美金薪酬,约合新台币9万元。且每提供一次情报,还另有奖金,每次至少要为其支付40万至一百万元不等的新台币。以及刘连昆退休后由“军情局”照顾其生活及福利,并依个人意愿选择国外或台湾居住。

真是为其着想得面面俱到。

为表示诚意,庞大为还送给刘连昆一个2万美金的大红包作为见面礼。

面对如此丰厚的待遇,刘连昆不假思索地同意了。他也投桃报李,当场“回赠”了12份机密文件。

至此,刘连昆开始效力于台湾情报局,并于1993年正式加入间谍组织。因为他是接手邵正宗的“工作”,所以代号为“少康二号”。

自此以后,刘连昆经常借助自己的职务之便,持续不断地为台湾情报局搜集提供情报。

仅在短短6年间就得到奖金2500万台币,由此可见情报数量与内容的重要性。

因此,刘连昆变得有所膨胀,更加猖狂。对于我军的各种军事演习等各种会议,他在得到具体细节后,便立即报告给台湾情报局。

而台湾方面知道后,便立即下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同时还借助媒体大肆宣传。不久美军便会介入其中,扰乱局势。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