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决大脑信息处理方式上的5大问题,抑郁的孩子就注定无法康复

分享至

本章是《帮助孩子走出抑郁》专栏《抑郁篇》的第7章,要想帮助孩子走出抑郁,我们首先要了解抑郁。

在上一章我们分析了导致孩子容易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孩子的信息采集偏好。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主观的,所以在与外面世界的互动时,信息采集的信息也是有强大主观性的。有的人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而有的人则会认为世界是充满痛苦的。这种信息采集的主观性就决定了有的人就容易采集负能量,当然这样的人也就容易抑郁悲观。

但并不是说只要容易采集负能量,个体就一定会抑郁,因为负能量在进入我们个体内部之后,我们个体还要对其加工,这才是决定个体是否会抑郁的最关键一步。

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来继续看这张图:

我们人与外面的世界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两个个体之间需要不断的发生互动,进行信息的传递,然后我们人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也才能调整自己,让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

但是外界的信息太多了,我们不可能毫无保留的接受所有信息,因此人在收集外界信息的时候,会对信息进行选择,这就是信息的选择性,也是我们上一章讲的内容。

而被经过选择的信息进入我们人的大脑之后,并不是不经加工的完全保存,而是要经过我们大脑的处理。甄别信息的真假,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并对必要的信息做出合理反应……总之我们需要对大脑信息进行加工。

而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加工方式,就最终决定了我们是否会抑郁。

尽管个体可能在信息选择上偏好那些负能量的信息,但并不说这些负能量的信息就一定会在我们的大脑中不断积累,如果处理得当的话,我们个体是可以把这些负能量排出的。

举个例子,有的人更容易看到人性的阴暗面,并且也比较敏感,总是觉得人们在针对他,但是他在吸收这些负能量之后,并不是压抑在自己的心底,默默的自己承受,而是勇于反击,积极的把这些负能量释放出去,攻击那些他感觉给他穿小鞋、难为他的人,那这样的人就不容易抑郁,因为他把自己吸收的负能量又给释放出去了。

这就是我们大脑信息处理方式对我们是否容易抑郁的影响。

容易导致抑郁的思维方式

1、没有攻击性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