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越是自私的父母,越是容易对孩子生气发火

分享至

本章是《父母情绪管理》的第22章.

无论在文章还是视频中,我一直在跟大家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孩子,父母必须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生气发火。

原因也很简单,只要你生气发火,就说明你被情绪所控制,那你的教育行为首要目的就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不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你觉得能它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孩子写作业磨叽时,你应该提醒他,让他赶紧去写,而不是对他生气发火。当你生气发火之后,孩子的情绪也会被激活,这时候他带着情绪去写作业,你觉得他的作业能写好吗?

可以这么说,情绪失控是教育的大忌,所以我一直在跟大家强调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并且专门写了这样的一个专栏,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更好地控制自己,保证教育效果。

而最近我在研究情绪控制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越是自私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越容易控制不住情绪。

为什么越是自私的父母越容易生气发火

一开始,我对这个结论还有怀疑,但是深入思考一下后,我发现这其实是正常的,确实从逻辑上来说,越是自私的人越容易对别人生气发火。

首先,自私的人更看重自己的利益

越是自私的人,对自己的利益越是看重,因此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他们更容易感知到,也就更容易做出反应。

那些比较大方的人,你侵犯他一些小利益,比如说用他的牙膏了、洗衣粉了,用了也就用了,他可能察觉不到,或者说即使察觉了也不太在乎,当然情绪上也就很难产生剥夺。但是对于那些比较自私的人,他比较小气,你用一点他可能就会发现,也更容易不高兴,心里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同样的道理,当这样自私的人成为父母之后,孩子不听话,就等于给他们制造了麻烦,需要他们花费时间精力来解决,那这显然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越是自私,对自己的利益越是看重,那孩子的问题,父母就会越觉得烦,也就越容易对孩子生气发火。

其次,自私的人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自私的人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凡事总想着自己,因此他们才更顾及自己的利益,忽略别人的利益。

举个例子,就拿玩手机来说吧,当他们玩手机时,他们就会给自己找理由,说自己玩手机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孩子玩手机,他们就觉得这是不对的,是沉迷手机,要改。典型的双标,判断对错不是以一个公平的准则,而是以是否对自己的有利。

但凡自私的人懂得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别人的看到别人的利益、别人的需求,那他就会理解别人的行为,也就不至于那么生气了。就拿孩子玩手机来说吧,但凡他换位思考一下,想一想自己在面对手机时也是特别沉迷,控制手机对孩子来说确实很难,那他就理解孩子沉迷手机,也就不会对孩子沉迷手机过于生气。

简单地说,自私的父母往往太重视自己的利益了,不想孩子给自己制造麻烦,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就受到刺激。再加上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这就使得他们在看待孩子行为时更容易看到问题的负面。二者相互叠加,就使得父母特别容易情绪失控了。

那怎么办呢?归根结底,父母要改变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

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

这样的父母要想控制情绪,那就必须要做出改变,要学会多做换位思考,不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

当你觉得孩子行为有问题时,你需要切换一下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重新看待问题,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是完全正常的。一旦你理解了孩子行为是正常的,那你就不会对孩子生气发火了。从孩子角度来说,既然他的行为是正常的,那你对他生气发火有什么用呢?正常人都有的反应,你批评指责他的正常干什么?难道指望他变得不正常?

就比如说孩子玩手机吧,你站在孩子角度重新看待他玩手机的问题,你就能理解孩子为什么沉迷。你说孩子每天上学这么累,平常也没有业余活动,那你说他能不喜欢玩手机吗?再加上手机利用了人的本能,可以及时反馈,因此就容易让人沉迷,成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更何况孩子呢?一旦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了这些,那你还会对孩子生气发火吗?这不是孩子故意想这样,你批评指责他有用吗?

而且换位思考还可以带来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发现导致孩子问题产生原因。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