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章陵、南郡新定,需要先巩固胜利果实再去争取更大的成果,然后在此期间还能用外交手段去争取更多的利益,及完成大军的集结,处理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
总之,曹操在江陵很忙。
从制度上稳定荆州
首先,在这里发出政令,废除刘表在荆州的统治制度,从此开始执行与中原一样的法治制度。
这一年上半年,曹操废除三公、恢复了汉初的丞相制,自己做了丞相,用相权限制皇权。在政治上他的几个主要助手是丞相西曹掾崔琰、丞相东曹掾毛玠、丞相主簿司马朗、丞相法曹议令史卢毓。这几位都是有名的干吏。
崔琰、毛玠负责选举人才,不是看虚名,选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清正之士,以至于带动了官吏洁身自好的风气,又影响到使民风逐渐淳朴。
主簿就是掌管文书的贴身秘书(大秘),和曹操天天呆一起,有很大的权力,并且对曹操的施政思想影响作用很大。司马朗是司马懿的哥哥,后来曹魏政绩最好的六刺史之一,在做丞相主簿期间,提出了地方州郡领兵和恢复井田制等好建议。
随便说句,七年前曹操还是司空,司马懿就看不惯他专权不肯出仕,但这年曹操进一步专权做了丞相,说司马懿再不出仕就杀了他,司马懿就做了负责教育的文学掾。挺讽刺的!
卢毓是卢植的小儿子,是曹魏有名的法治之臣,修正完善、制定了很多具体的法规法令,使法更符合社会现实,让注重法治的曹操大为欣赏,任命他为具体负责律法的法曹议令史。
曹属荆州从此从制度上融入了中原体系,起到了相当大的稳定作用。
从人事上稳定荆州
然后,曹操封赏了蒯越、韩嵩、刘先、文聘、邓羲等促成刘琮降曹的荆州投降派功臣,封侯的共十五人,以表彰他们明智的选择,从而获得荆州人更大的支持。
曹操停在江陵,从章陵郡攻打江夏的部队可没停下来,又取了安陆、云杜等五个多县,加上大别山北的鄳县、轪国等四县,已共占领了江夏十四县中的九个多。新取得的五个多县应该是在赤壁之战前已完成了占领,否则赤壁败退的大颓势下,短期内曹军在江夏不可能再有大进展。
曹操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继续统领他原来的荆州兵本部,治所新设在石阳(今武汉市黄陂区黄花涝),已经与刘琦的夏口同在一个武汉市了。
又起用不肯效力刘表的名士和洽、刘廙、韩暨、裴潜等,甚至他们有名的朋友,如王粲、司马芝等都授予官职。这一是招揽人才,二是以打脸刘表来烘托自己和自己的统治受名士们的青睐。
曹操是书法家梁鹄(梁孟星)的忠粉,年轻时候和小伙伴蔡瑁专门去拜见他都没见成,现在在刘表手下得到了他,于是授予官职,后来魏宫题的那些字全都出自梁鹄之手。
曹操还没做官的时候就喜欢王鉨,王鉨也认为能救天下的只有曹操。后来王鉨劝不要远交近攻联合袁绍,应该联合曹操这样的英雄,但刘表没听。王鉨不肯接受刘表和朝廷的征用,避居武陵郡,六十四岁寿终正寝(比曹操大十来岁)。
曹操到江陵后,亲自迎丧王鉨,改葬到江陵,称其为贤才。给荆州士民上演了一场他重情重义的大戏。
传檄而定荆南四郡
有人问刘备南撤江陵时,他怎么知道当时的江陵守将会不会让进城?其实刘琮投降后,除了刘琮的襄阳城、刘琦的江夏,整个荆州都是一种观望状态。江陵城和南四郡一样,你主战派来我就跟你抵抗,你曹操来我就听刘琮的命令投降。老大都投降了,我还为谁卖命?
在刘琮投降前,荆州是在抵抗曹军的。曹洪以曹操别将身份攻打荆州,在南阳“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敌人来犯当然要打,上头的宣布投降了,孤军打不赢不说,还会落个抗命的罪名,里外不是人。
你主战领袖刘备到江陵拉队伍抗曹,当然是好事,毕竟不是谁都愿意当不战而降的怂货,有你刘备这主心骨,就有抗曹的希望。所以只要江陵守将不是投降派的骨干,以派系利益高于民心,刘备当时去江陵是没问题的。
南四郡的情况和江陵城一样,刘备、刘琦都远在江夏,曹操近在江陵,当收到曹操的劝降书时,自然是顺势投降。
主要的敌人在江夏,而且江东的孙权没回信同意投降,曹操自然也不会把兵力开到地广偏远的南四郡去,耗粮耗时。
传檄江东
同样写给南四郡太守的投降书,送到孙权那里就是石沉大海了,看来江东有变数。
一个国家内战打到后期,某一方大势已定的时候,往往结束得更快。因为很多仗不用打了,外交手段更重要,不需要再一城一池地攻打,而是像刘琮、南四郡太守一样整州整郡地归顺投降。
既然孙权软的不吃,那就来硬的。当然硬的最好还是不要真打,军事震慑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就好比当今国际社会动不动军演秀肌肉一样。
怎样震慑孙权?那就是把压倒性优势兵力的大军团开到你家门口。
区区江夏刘琦、刘备需要曹操一二十万大军攻打?当然不需要。赤壁之战,虽然表面上是曹操为攻打夏口的刘备、刘琦,占领江夏乃至荆州全境,而发动的一场战役,但实质上是杀鸡儆猴,把大军杀到孙权身边给他看。
如果孙权识时务投降最好,如果还不投降,最后的选择才是真的开战,反正现成的大军已经集结好了。
大军和粮草的集结训练
上面说了,需要集结一支足以震慑江东的大军,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但现在中原兵是分散的,投降的荆州兵也是分散的,都需要时间集结。
所有的数据,周瑜对曹军在荆州的人数的估计是最靠谱的:中原兵不超过十五六万,荆州兵七八万。加上刘璋见荆州已破,为拍马屁开始顺应朝廷,出兵协助曹操,人数最多也就几千到一万左右。
我们也往上算,曹操在荆州当时的总兵力最多就二十三到二十五万。
当时乐进留在襄阳、徐晃留在樊城、任赵俨为章陵太守督护七军,肯定在其他郡县也都有留守兵力。
从北攻打夏口五县的军队出自于章陵的七军,当文聘被任命为江夏太守,带的是他自己的荆州兵时,这些军队不可能舍近求远地远离夏口,跑到江陵去集结,而应该是与夏口的关羽、张飞、赵云的军队对峙,等待曹操主力从水里一来,夹击夏口。
这支军队没有独立攻占夏口的能力,估计人数和刘备留在夏口的一万多军队悬殊不大。
荆州当时八个郡(算上江夏),每郡留二三千人,江陵也留二三千人,留守总兵力在两三万人之间。
除开各郡守军和靠近夏口的那一支军队,曹操赤壁之战带的人数是可以达到十八万到二十万左右的。
孙权也有十万左右军队,但需要分散防守各处,曹操这确实是一支有震慑力的大军。
江陵是刘表最大的水军港口,水军兵员和舰船主力都在这里,但舰船的运载能力是否有这么大,花时间添置船只也是可能的。
另外粮草也需要集结,士兵水战训练也都需要时间。
稳定军心
大军集结在一起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影响军心。是此时的荆州兵本身军心就很混乱,但曹操带来的中原兵的军心也在这年初就暴露过问题。
曹操这些年在北方不断征战,将士多死,随着军队数量的不断加大,新加入的河北士兵及各州新兵因各种因素,时有谋反现象。
曹操让张辽移驻许都附近的长社,临出发时,就有士兵不肯了,趁夜放火谋反,引发整营大乱。张辽展现他的治军能力,知道不是整营的士兵都反了,是个别人引起的骚乱,于是下令没有谋反的人就安静地坐下来,于是很快找出了真正的谋反者。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可见是曹操军队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才短短几个月不可能得到了解决。
同样的还有将领之间的矛盾问题。张辽驻军长社,于禁驻颍阴,乐进屯阳翟,都在许都周围,但哥几位谁都不服谁,以至于很多事情无法协调共事。曹操就让赵俨同时做他们三人的参军,碰到三位大爷有矛盾的时候就从中开导他们,三人关系才逐渐融洽起来。
曹操随着地盘增大,手下的官吏将领数量也变得非常庞大,就需要更多的协调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但时间仓促,到现在也还没有全面解决的方法。
人多是好事,也是坏事。特别是这样复杂的人员组成结构,善于统兵治兵的曹操自然要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地稳定军心,保持战斗力。
对抗疫情
周瑜推断曹军这些中原人,不适应江湖地区的水土,容易产生疫病,结果曹军真的大面积爆发了严重的疫情。
有人说爆发的是血吸虫病,因中原人身体没有南方人这方面的抗体,饮用水后大量感染。发病早期发烧腹泻、胸痛咳血,非常影响战斗力!
出现这情况,曹操肯定是想法对抗疫情的,但是效果并不大。
就像现在欧美国家不愿意新冠疫情影响经济一样,曹操也不愿意爆发的疫情影响一举取得江东的大好局面。集结这么多军队不容易,如果等疫情好转再出兵东下,孙权做好了抵抗措施就不那么容易对付了,就要趁现在荆州新破,江东震动,一举拿下。
于是,曹操选择了不顾疫情出兵。
总结
在江陵的这两三个月,曹操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虽然有些不完美,但兵贵神速,于当年十二月,带着浩浩荡荡的船队,水陆并进出兵江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