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谈学做人的意义与实践

分享至

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我们有太多东西学却来不及实践,恐怕会白学。

很多人把这句理解成学习知识背课文,学了之后怕忘了。

孔子这里面所说的“失”可不是忘了,而是彻底的失去了。

学到的知识点忘了,再背下来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会彻底失去呢?

所以,这里面的学指的不是背诵课文,也不是具体的经验和知识,而是学做人。

学做人但来不及实践,那便是没学到,也就彻底消失了。

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这四段都是关于尧舜禹的,所以放在一块来讲。

孔子说舜和禹壁立千仞、巍然矗立,虽然拥有天下,但却从不为一己私欲动用权力。

尧是多么伟大呀!天最伟大,尧却能像天一样,功盖苍生却不图回报。他的功绩浩荡,所创建的文化制度璀璨夺目,民众甚至无法用言语赞扬。

舜有五位贤臣辅佐,天下大治。周武王说,我有框定乱世之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尧舜之时,五人就可以成就盛世之德。文王武王时,除了一位女性主内之外,九人主外,就可以建立周朝的“至德”。文王为西伯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即便如此仍然服事殷纣王,这样的德可以称之为最完备的德了吧。

孔子说,禹,我找不到他的半点毛病。自己饮食简朴,祭祀却毫不怠慢;自己穿得粗陋,正式场合的服饰却从不敢因陋就简;自己居住卑下,对于水利灌溉却尽心尽力。禹,我找不到他的半点毛病。

有些人看到这里又要忙不迭地开始批判了吧?

他们批判尧舜禹、文武王的真实性,他们质疑这种高尚人格的存在,他们怀疑禅让背后都是阴谋,他们说孔子歧视女性,说大禹封建迷信……

大批特批之后,我们看一看,这些人批得是什么呢?

他们批的无非还是人家那根手指头吧?

盯着手指头时间久了就会近视,于是就成了鼠目寸光,稍微远一点的东西就不知道去看,更不要提人家指给咱们的方向了。

孔子指的方向是什么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