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华农获16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罗锡文院士获突出贡献奖!

0
分享至

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

发布了关于颁发

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

我校共获16个奖项,其中:

罗锡文院士荣获突出贡献奖

兰玉彬教授荣获科技合作奖

5个主持项目获一等奖

主持获得一等奖数创历史新高

位居 全省第二、省属高校第一

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华南农业大学获奖名单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科技奖励工作,建立了“精准培育、精心组织、精细服务”的“三精”科技奖励工作法,聚焦现代生物育种和现代种业、人畜健康、智慧农业、食品安全、乡村振兴等领域,实行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行动,广泛开展科技奖励政策宣讲和动员,深入课题组和实验室挖掘成果,建立从项目启动到总结验收的全过程科技成果培育机制,推动学校科技成果从量的有效积累迈向质的实质提升,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

恭喜华农获奖老师!

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华农人始终接续奋斗

今日秋分

也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节日前夕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

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

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

让我们致敬

202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罗锡文院士

这位坚持下田50多年的“赤脚院士”

始终和农民朋友站在一起

脚踏实地、踩在泥中

“赤脚院士”罗锡文:

当一个开直播机的老头儿“异想天开

2023年9月22日,第六个“农民丰收节”到来前,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岛水稻智慧农场里,无人驾驶收获机正在忙着收割。据介绍,在这里,无人农机的应用覆盖了“耕种管收”全生产环节,具有少人工、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

无人农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的“看家本领”。

走进罗锡文的办公室,一张照片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罗锡文与第一代水稻直播机的合影,他赤脚踩在泥泞的田里,微笑着看着前方。这张照片也是罗锡文的微信头像,他勉励自己要“脚踏实地、踩在泥中”。

罗锡文和他的第一代水稻直播机

“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种水稻,但计算机中长不出水稻。我们一定要自己下田踩一踩,感受泥巴的情况,才知道机械下田的效果好不好。”如今78岁的罗锡文,仍坚持赤脚下田做试验,被誉为“赤脚院士”,他却说,自己就是个“开直播机的老头”。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无人农场

罗锡文1945年出生于湖南。6岁起,他就跟着大人干农活。插秧插久了,罗锡文感觉腰很痛,就站起来伸伸腰。

“我妈妈就在旁边说,小孩子有什么腰啊?赶快插。当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不要人插秧就好了。”罗锡文说。

没想到,当年的“异想天开”如今已成现实,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农民逐渐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自1970年与农机结缘,53年来,罗锡文攻坚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为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不懈奋斗。

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卫星定位的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导航定位和路径跟踪等10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三大创新成果,打破了国外对农机导航技术的垄断。

他主持的“基于北斗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基于10多年来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农机装备,4年前,罗锡文团队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无人农场。目前,已在国内启动了30个无人农场的建设。

无人驾驶收获作业正在进行

罗锡文团队率先突破了无人农场关键技术,实现了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5大功能。

“实践证明,人不下地,也能种好地。”罗锡文说,2023年广州增城水稻无人农场早稻种植的优质丝苗米19香亩产达662.29公斤,比当地平均亩产500公斤高出32个百分点。

在农业生产一线用双脚感知泥土特性

近日,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再生稻无人农场示范基地迎来大丰收,最高亩产830.7公斤,这是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

罗锡文带着团队忙碌在收获现场。“测产结果让我们对无人农场建设的信心更足,团队明年将向两季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冲击。”罗锡文信心满满。

湖南、新疆、成都、浙江……今年8月,罗锡文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忙着指导无人农场收获测产、共议共谋乡村振兴。

2023年暑假,罗锡文带领“三下乡”队伍“智造丰收”团队前往河源进行水稻无人驾驶收获机收获作业

“罗老师总是把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来没有暑假和周末的概念,你要约他得说几号,不能说周几。”罗锡文团队成员、华农工程学院研究员王在满说。

这是罗锡文几十年来的工作常态。

每到一个地方进行农机推广试验,罗锡文都要赤脚到田里感受当地泥土的特性。他说,机器是否适应土壤特性、作业性能如何,要赤脚踩在田中去感受,仅靠计算机模拟或者站在田间地头观察是无法得知的。

在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推广直播机时,罗锡文发现机器走得歪歪扭扭,他下地一踩就恍然大悟,原来这片地的地基多半为鹅卵石,连人都走不稳,更何况是机器。“不下地,就不会知道实际情况。”罗锡文说。

罗锡文在田中指导研究生

攻坚农业机械关键技术53年,罗锡文为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奋斗,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爱农、知农、事农的“新农人”与泥地结缘。

华农工程学院研究员胡炼师从罗锡文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如今是罗锡文团队成员。

他从学生时代起,罗锡文就一直叮嘱他做好两件事:一是实干,要下到田里去试去做;二是实用,所有科研的出发点必须是农业所需、农民所需。

“科研工作不是做仿真,不能出了成果就放在实验室。”如今,胡炼也传承了这样的科研理念和严谨态度。

他要求学生,做科研必须到农村中去、到田里去、到企业里去,让自己的所学所研真正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团队学生在春耕前调试机器

在罗锡文看来,从刀耕火种,到人工插秧,到机械插秧,再到如今的无人驾驶插秧,我国农机发展已进入4.0时代。“我们的智能农机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要继续奋起直追。”

为此,罗锡文团队正在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以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减轻农民的劳作负担。同时,在蔬菜移栽和水果采摘的机械化等领域加快布局,努力以机械化提高蔬果生产效率效益。

打造了一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新学期的到来,华农工程学院又迎来新生。9月3日,在该学院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讲上,罗锡文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与中国农机事业共成长的故事,鼓励学生做爱农、知农、事农的“新农人”。

“爱农、知农、事农”,这是罗锡文常叮嘱师生的话,已刻入师生的心田。他身体力行潜心农机事业发展,深深影响着团队师生。去年2月,华农农业工程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罗锡文为工程学院研究生新生作分享

师从罗锡文的王在满,至今仍珍藏着罗锡文为他修改的博士论文。“一份论文,罗老师指导我修改了至少四五遍。他一字一句斟酌,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上面都是满满当当的修改标记。”

王在满说,多年来,罗锡文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影响着他。如今,成为一名教师,他也这样要求自己、要求学生。

王在满从读研时开始研究水稻精量穴直播机,一做就是17年。他还记得,2006年,这个研究方向刚刚起步,罗锡文就鼓励他,可以把它作为一辈子的事业来做。

“他很信任年轻人,很有前瞻性和毅力。”王在满在罗锡文身上看到,做科研不是短短几年,出了成果就浅尝辄止,而是要踏踏实实做,才能把冷板凳坐热。

在罗锡文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之下,罗锡文团队里的师生,都深深培植了对农业的热爱和创新实干精神。

2020年,罗锡文在广东廉江指导水稻直播,中午就在田头吃盒饭

华农工程学院博士生涂团鹏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前不久,涂团鹏到河南省周口郸城协助农民抢收小麦,受天气影响,农民期望小麦无人收获机满负荷、最快速度作业,并尽量减少重复碾压以保障下一轮免耕播种效果。为保证无人农机作业满足要求,涂团鹏全程坐在无人驾驶收获机上,观察满幅、最高速作业情况并记录作业速度、喂入量和脱离滚筒转速、避障要求等,为进一步优化无人驾驶小麦收获机提供参考。

“做科研不能只是埋头苦干,深入去实践,才能知道农民真正需要什么,才能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涂团鹏说。

72年前,6岁的罗锡文“异想天开”,憧憬着人不用自己动手插秧。如今,这个梦想已成现实。

如今,78岁的罗锡文仍在“异想天开”,憧憬着未来实现“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罗锡文还清晰地记得,2006年团队研发的第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田间试验时,他脑海中浮现的,是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在田里插秧的情景:“如果我妈妈能看到今天插秧还可以不要人,她该多高兴啊!”

脚踩大地,心系“三农”

华农人将再接再厉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贡献华农力量

▲ 这两场“重量级”大会,为什么都在华农举行?

▲ 华农“网红”,获奖了!

▲ 欢迎报考!华南农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接收推免生章程发布!

来源 | 科学研究院,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N视频

微信编辑 | 费思迎 安沛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审核 | 陈芃辰

审定 | 郭灼

祝贺所有获奖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官方网易号
1186文章数 10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