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路、定方针、展宏图
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会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运发展道路的探索,它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在建国后的工运史上影响深远。
中国工会七大会场入口处。
(一)奠基础,促转变
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进行了三年的艰苦奋斗,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得到基本好转,人民民主政权日益巩固。在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的比重有了很大增长,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是,国民经济中的非社会主义成分还大量存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因此,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最大的利益和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要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实现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党中央审时度势于1952年12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1953年9月正式向全国公布以后,全国总工会于11月发出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示》,受到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支持,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形势下,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动员全国职工积极投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召开新中国首届工会全国代表大会已经是十分必要。
全总第七届执委会委员合影。
(二)举盛会,定方针
1953年5月2日至11日,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从本届起将全国劳动大会改为中国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830人,代表着全国1020万会员。中央国家机关和职工家属代表共175人列席了会议。世界工会联合会代表团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工会组织代表应邀列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总结六次劳大以来的工运经验,确立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工运方针,动员和组织工人群众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林伯渠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陈叔通代表全国政协分别向大会致词。大会由刘宁一致开幕词,赖若愚代表全国总工会作工作报告,许之桢作修改工会章程的报告。
刘少奇代表党中央致祝词。
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在致词中高度评价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人阶级的贡献,并对工人阶级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指出:我们祖国现正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实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新的历史任务的目的,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发挥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完成与超额完成国家的经济计划而奋斗。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对工人群众加强共产主义的教育,提高工人群众的觉悟程度;必须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去克服企业中的各种缺点和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反对破坏劳动纪律的各种现象;必须经常地、密切地关心工人群众的生活状况,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必要与可能逐步改善工人的物质与文化生活和工人的工作条件;必须加强工人阶级本身的团结,必须更进一步地巩固同农民的联盟,巩固同知识分子的联盟,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阵线。
赖若愚代表全总六届执委会向大会作了《为完成国家工业建设的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在国家建设时期工会组织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系并教育工人群众,不断提高工人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巩固工农联盟,团结各阶层人民,积极地完成国家建设计划,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为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与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奋斗。报告提出工会组织搞好生产的基本方法就是逐步地引导群众进行劳动竞赛;要求做好私营企业中的工会工作;要求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许之桢作《关于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的报告》。新章程将六次劳大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并根据建国以后的形势和工会工作的新经验,在关于人民民主专政下工会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关于入会条件和会员权利义务,关于工会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关于工会基层组织和手工业等问题上,作了较大修改与补充,体现了时代要求和工会发展需要。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工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的决议》和新工会章程。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选举刘少奇为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赖若愚为主席,刘宁一、刘长胜、朱学范为副主席。
(三)开新路,展宏图
中国工会七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工会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所制定的方针任务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运发展道路的探索都具有深远影响。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在于:
第一,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时地为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制定了新的任务和方针,指导和保证了工人阶级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也是对各级工会组织、会员和职工群众的一个极大的动员和鼓舞。
第二,大会制定的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方针,总结吸取了新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经验,贯彻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要求,突出了生产为中心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任务,强调关心职工群众生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新中国工会的第一个工会工作方针,它基本上是正确的,主题是鲜明的,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一五”计划建设任务和社会主义改造等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三,这次大会所确定的方针任务,标志着中国工运已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转变,是新中国工运在理论方针政策上的重大成果,并为以后的继续探索开辟了道路。
但毋庸回避的是,这次大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由于受到建国初期全总党组第一次扩大会议的影响,以及对新中国人民政权下工会遇到的新问题尚在探索之中,对工会的维护职能和发挥工会维护作用,没有提及,以后中国工会八大基本是延续了这个方针。
(王永玺 戴文宪 原载于2018年《中国工运》)
来源:中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