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部队被围,王震找老赤卫队带路,对方:毛主席还在为我们打天下吗

0
分享至

1945年8月11日,王震带着南下支队沿着粤汉铁路南下,正走到衡山附近的南湾一带时,收到了中央发来的一封电报:苏军参战,日本投降,内战迫近,你们任务仍是迅速到达湘粤边与广东部队会合,坚决创造根据地,准备对付内战。

“日本就要投降了,我们胜利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顿时使全军上下欣喜若狂。大家尽情欢呼,互相拥抱,大家欢笑着,雀跃着,眼里忍不住流下了欢乐的泪水。

八年了,多少战友奋战苦斗,多少烈士流血牺牲,才赢得了今天的胜利!

八年了,多少同胞惨遭杀戮,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才迎来了今天的胜利!八年了,做梦都在盼望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内战迫近”!

在欢乐声中,好像同时响起一阵阵警钟。内战的阴云顿时压在人们的心头。由于时局变化,迫使南下支队必须赶在暴风雨到来之前,迅速插入湘粤边境。

王震和其他领导预计,在日军投降后,国内形势可能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已不宜分散活动。因此,马上命令留在湘潭地区的第四支队徐国贤、廖明部向主力靠拢。

根据中央精神,我南下支队主力继续向粤北挺进,全体指战员满怀胜利的信心,迈开坚定的步伐,又向南进发了。

华南的盛夏,烈日如火,部队冒着酷暑向南进发,指战员们一个个挥汗如雨。全军上下只有一个念头:快走,快走!全面内战迫在眉睫,一定要在国民党行动之前,尽快赶到湘粤边境,和我军广东部队会合。

南下支队迅速挺进华南,早已被国民党视为心腹之患。还在日本投降以前,蒋介石已电令国民党第七、第九两个战区的司令长官余汉谋和薛岳组成联军,调集7个军22个师共15.8万多人,妄图从三面夹击,消灭南下支队3000多人于湘粤边境地区。

我军面临的处境越发艰难,除了天气炎热、粮食短缺,又要面临更加严重的敌情。敌人已在湖南的永兴、耒阳、桂东等地区,江西的西南边界,广东的南雄、始兴等地严密布防,妄图从三面包抄夹击,将南下支队消灭在湘粤边境。

指战员们忍着饥饿,有时顶风冒雨,有时酷热难耐,身体疲惫不堪,许多战士倒下去,再没能起来,他们的英灵永远留在了南征路上。

8月12日,部队连续行军12小时,到达安仁西南的下铺头一线。我军发现,国民党约3个师的兵力,已在永兴、资兴一带布防。

第二天,我军前卫第一支队,在车桥附近与国民党军一个团遭遇。顽军一触即溃,当场被我军打死10余人,打伤20余人,俘虏10余人。

通过的审讯俘虏,我军又获悉顽军的部署情况是:一个军驻茶陵、攸县;两个军驻永兴、资兴。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如从永兴与资兴之间直下郴州,势必遭到顽军截击。

王震司令员决定:从原定的走西南,改为走东南。

接连三天,部队都是急行军,平均每天走70多里路。天气闷热,山路崎岖,每天到宿营地时,大家都疲惫不堪。

15日,部队在一个小村子附近休息,下午,第一支队报告,顽军便衣侦探已进入我军警戒线,并开枪向我军射击。部队走到皮石,侦察员得知,那里进驻了国民党暂二军教导队和一个特务团,同时,从茶陵也开来了国民党军一个师。这些部队都是奉命前来堵击我军的。

在这种情况下,王震再次下令,立即改变行军路线,避实就虚。这天走的全是山路,一共翻过了14个山头,不少指战员整天只吃了一顿饭。到了宿营地,房屋很少,大部分部队都在野外露营。

有个战士开玩笑说:“里头饿,外头冷,这真叫里外夹攻啊!”

另一个战士马上接了一句:“这只是小意思,厉害的还在后头呐!”

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天还没亮,我军就出发了。部队迅速向桂东以西的四都圩进发,翻过两座大山,进到西水一线。正下山时,忽然,大雨滂沱,指战员们都被淋得里外透湿。国民党暂二军和第四十四军发现了我军主力,一下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我军星夜出发,迅速向桂东以西的八面山地区转移。

八面山是湖南境内南岭山地的主要山脉之一,海拔1000多米,纵贯于桂东、资兴、汝城之间。部队走进山里,只见山势巍峨,有如陡梯,山上山下,到处林葬葱郁,荆棘丛生,几十里不见人烟。绵延不绝的山峦,爬上一层,上面又出现一层,一层比一层险峻。爬到第七层,好像一下钻入了云雾之中。

天色渐渐晴朗,太阳透过云层,照得山野金灿灿的,耀人眼目。部队由于长时间的行军作战,得不到休息,加上给养困难,又饥又累,不少战士走着路就睡着了,摔了一跟头才醒过来。大家走得又累又饿,巴不得听到一声休息的命令,有的在草地上一坐,有的往树上一靠,一眨眼就睡着了。

敌人得知我军进入八面山之后,立即调动3个军共8个团的兵力,重重包围,步步紧逼,企图一举将我军歼灭在八面山中。

国民党顽军军官恶狠狠地对士兵打气说:“王震匪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如今又进入八面山,被国军包围得水泄不通,插翅难逃。我们就算不动手,他们也会在山里饿死困死。”

敌人调集了大量兵力,占领了所有出山的山隘、险要和通道,然后,派重兵前堵后追。

我军进山以后,随身携带的粮食早已吃光,山里又渺无人烟,指战员们饿得无力地迈动着两腿,战士们只能采些野蘑菇和野果充饥。有的战士偶尔在山涧里抓住几只青蛙,就用水煮着吃了。支队副参谋长苏鳖看见战士们脚都抬不起来,忍痛把自己的马杀掉,分给每人一小块马肉充饥。

山区的天气变化无常:白天赤日炎炎,晒得人头晕眼花,灼热难当;到了夜晚,又突然风雨大作,冷得人直打哆嗦。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大雨之后,天空露出了几点星光。战士们烧起了一堆堆篝火,有的在烤马肉,有的在烤衣服。

王震司令员和王首道政委来到战士们中间问大家:“这两天,你们都没弄到吃的吧?”

大家都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一个年轻战士颇具幽默精神,轻轻叹了口气,小声说:“人要能够不用吃饭,不用睡觉就好了。”

大家一听都笑了。王政委笑着对那战士说:“你这是想做神仙,不食人间烟火呀?”

说完,王政委对战士们打气道:“我们是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又有人民群众支持,在我们面前,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深夜,王震连夜召集司令部人员开会,研究军事问题。会上,王震司令员严肃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目前,我军已处于顽军四面包围之中,敌情异常严重,我军不能束手待毙。

经过讨论,大家坚决表示,一定要英勇战斗,突破重围,并建议用王震和王首道的名义,马上向全军发布一道命令。

王震站起身来,坚定地说:“好,我们马上草拟命令。刚才我跟政委到下面转了一圈,战士们虽说又累又饿,但是士气很旺盛。我们写的命令,要有点革命精神,把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反映出来!”

18日拂晓,部队又开始在崎岖的山路上摸索前进。大雨之后,路上泥泞不堪,一步一滑。站在山顶向南远眺,可见一队队顽军像无数黄色的蚂蚁,正从资兴开往桂东。敌人虽未发现我军,但离我军很近,因此,部队只能在半山的灌木丛中隐蔽前进。

先头部队在前面用马刀开路,主力随后踩着杂草荆棘穿行。天亮后又下起雨来,山路越发难走。由于两三天没有吃上一顿饱饭,加上日晒雨淋、连续行军,指战员们都精疲力竭,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

不久,据侦察员报告,敌人已封锁了5条下山的道路。部队现在的唯一出路,就是尽快从八面山突破重围,赶到湘粤边境。

休息以后,队伍来到一片缓坡上,王震立即召集各支队长开会,再次说明了部队所面临的严重情况,要求全体指战员做好战斗准备,精减一切可以精减的装备,销毁机密文件,精心照护伤员,注意群众纪律,部队轻装,准备今晚冲出重围。

会后,前卫部队在山沟里集合,由王震司令员亲自交代任务。

这时,雨越下越大。王震戴着一顶斗笠,全身早已湿透,很久没有剃过的胡子上也不断滴着水珠。他大步走到战士们面前,用高昂的声调说:“同志们!国民党反动派想把我们困死、饿死,消灭在八面山里,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坚决打出去!”战士们的吼声在山谷中回响。

“对,我们要打出去!”王震举起拳头,沉着而充满感情地说,“十多年来,我们这些肩扛七斤半(枪)的人,历尽了人间的艰难险阻,牺牲了无数亲爱的同志,为的就是解放千百万受苦难的人民大众。过去的斗争,已证明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哪怕环境再艰险,斗争再残酷,我们也要勇敢地杀出一条血路,把红旗插遍祖国的大地!”

部队又冒着风雨出发了。王震走在队伍的前面,亲自指挥部队摸索前进。

不久,侦察员在山里找到一位老人,这老人看上去鹤发童颜,神采奕奕。

王震亲切地拍了拍老人的肩膀,说:“老人家,我们是当年的红军,是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但是,从老人脸上的神色可以看出,他多少还有些疑虑。王震又大声重复了一遍。

老人沉默了半响,自问自答地小声咕哝说:“红军?么子红军?当年的红军,不是都走了吗?不是都到北边去了吗?如今这里只有国军,哪来的么子红军啊!”

王震伸手从怀里摸出一张毛主席的照片,双手递了过去。老人把照片捧在手里,睁大眼睛看着,看着,眼里忽然闪着光彩,口里喃喃地说:“啊,这是毛主席!唉,一眨眼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我有幸见过他,如今看到这相片,晓得他还在为我们穷苦百姓打天下,我这就放心了。”

接着,他像打开了话匣子似的告诉王震:他当年当过赤卫队员,在这一带打过游击。后来红军走了,他只得躲进深山,靠打猎为生。

侦察员问:“还有路能到田庄吗?”

老人摇了摇头。

“老人家,你在这山里多少年,一定能找到一条下山的路!”王震信任地望着老人。

“路是有一条。”老人想了想说,“十二三岁时我走过一次,又窄又陡,根本就不算路,不晓得如今还能不能走。你们敢不敢走啊?”

“敢走!”王震充满信心地说。

老人一听这话,笑着说:“好,你们跟我来!”

说着,迈开大步朝前走去。

老人走过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只有在部队走过以后,几千只脚终于踩出一条路来。遇到陡坡,大家就手脚并用着爬上去;看见深沟,大家就双手紧抱两腿滚下去。战士们准也不愿意掉队,有病的由身体好的扶着走,烂脚的自己柱着棍子走。

带路的老人实在走不动了,就由几个战士搀着或背着他走。一路上,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着翻过了八面山主峰,向田庄前进。天黑了,队伍走进一片森林,有些战士实在走不动,渐渐落在后面。

王震看见掉队的越来越多,心里十分难过。他对战士们说:“同志们,你们走得动的,就跟我走,实在走不动的,歇口气再慢慢跟上来!”

破晓时分,部队翻过帽子峰,立即向田庄前进。带路的老人在这里和部队告别。王政委见老人身上衣衫褴楼,马上从怀里掏出两块银元,塞在老人手里,说:“老人家,留着买件衣服穿吧!”

“你们这样做,是小看我!”老人把银元一下又推了回来。

王震笑着说:“你这个老赤卫队员怎么忘记了,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啊!子弟的心意,老人家怎么好推却呢!”

老人听了,顿时热泪盈眶。他一直站在山坡上目送着远去的队伍。

凌晨,我军先头部队突然与敌人的一个排哨遭遇。战士们勇猛地冲上去,很快消灭了敌人,并抓住几名俘虏。

据俘虏说,他们是国民党第九十师一个团的排哨,这个团昨天才赶到这里,另有两个团刚到南冲,离此地只有5里。

王震决心先发制人,趁敌人立足未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于是,王震亲率毛少先营从左边穿出密林,迅速将敌人击溃。

王震一面指挥后卫部队阻击敌人,一面命令部队主力从两路敌军间隙地带向前猛冲。第二支队从前卫改为后卫,抗击尾追之敌和从田庄出击的敌人。他们与进攻的敌人对峙了一天一夜,击退了敌军的无数次冲锋。

这时,我军主力部队已从大森林中绕过田庄,突出了敌人的重围。部队摆脱敌人之后,来到汝城以北的开山一带宿营。这时,山坡下到处炊烟袅袅,营地上又传出一片欢声笑语。

指战员们怀着胜利的喜悦,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蒋介石想把咱们消灭在八面山中,这回又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啊!”

八面山突围取得重大胜利。南下支队的勇士们,又一次以顽强和机智,挫败了敌人的企图,继续乘胜向南挺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八卦社
历史八卦社
挖掘隐藏在只字片语间的趣事儿
267文章数 24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