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创始人:因拒交秘方58岁惨死狱中,临终前怒毁防伪印章

分享至

提起云南白药,现在几乎家喻户晓,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最早是由一个名叫曲焕章的云南伤骨神医发明的。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白药因为在医治刀枪创伤方面具有奇效,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军需物资之一。

创始人曲焕章与他的白药神话也在那一时期登峰造极。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云南白药在为一代药王曲焕章带来世俗声誉名利的同时,也给他招致了无妄的灭顶之灾……

1880年,曲焕章出生于云南江川的一个彝族农民家庭。曲焕章出身很苦,自幼父母双亡,从小与姐姐相依为命。他的姐夫袁槐是村里知名的伤科医生,因为怜惜这个孩子无所依靠,便将他带在身边,教授他一些医药基础知识和炮制方式,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靠这门手艺有条谋生的出路。

曲焕章似乎天生就是要吃这碗饭的。在医药研究这一块,他可谓天赋独到。在姐夫身边帮工学习多年,曲焕章不仅已能熟练地读医书、辨草药,掌握了各种复杂的药理知识,而且还经过自学,钻研出了一套独门治伤技能。

到了20岁那年,曲焕章凭借精湛的医术,已经能够独立行医。彼时的他已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曲焕章决定跑到滇南一带闯荡。

滇南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类民族药物众多,酷爱钻研的曲焕章在这里深受启发。

平时他除了行医出诊,一面遍访名医高人,求教医术,一面亲自采寻草药,研制妙方,几乎成了一个“药痴”。

苦心人天不负。通过个人的不懈探索与钻研,曲焕章终于在1902年,研制出一种专门针对外伤治疗的药物。只要将其涂抹于受伤的肌肤,即可迅速止血,加速伤口的愈合。

曲焕章将其命名为“百宝丹”。百宝丹正是云南白药的前身,不过此时它与真正的成药还有一定差距。后来帮助曲焕章弥补了这一差距的,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姚洪均。

姚洪均是一位云游道士,在滇南一带具有神医之誉,平日里仅在偏远荒僻的山村行医,可遇而不可求。曲焕章恰巧在一场急病中,为姚洪均所救,后来因祸得福,拜其为师。

从此,曲焕章追随师父云游云贵高原一带,遍访草药,悬壶济世。本就善于钻研的曲焕章在姚洪均的引导之下,数年时间便尽得真传。

与此同时,曲焕章结合师父传授的医理和个人发现,也不断完善着百宝丹的药方。由于曲焕章所用的草药种类广泛,成分众多,他的外伤药发展到后来,已经可以治疗多种伤病,曲焕章于是为其更名为“万应百宝丹”。

后来的临床实践证明,曲焕章的这款药对各类外伤,皆有奇效。曲焕章大受鼓舞,继而又研制出撑骨散、虎力散等系列产品。这些秘创的神齐药方很快让曲焕章在江川一带有了名气。

为了让自己研制出来的药物能帮到更多人,曲焕章不再满足做一个乡间的行脚医生,转而前往省城昆明开了一家医馆。他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口碑也很快传了开来。

可是从古至今,名利都是一把双刃剑,招福的同时,也酝酿着祸患。

在清末民初的神州大地上,硝烟不断,匪患四起,医生和药物也都成为被争夺的资源。有一次,滇南匪军首领吴学显胸部受到枪伤,命在旦夕,便派人绑架了当时已有名医之誉的曲焕章。曲焕章在胁迫之下,用百宝丹治好了吴学显的枪伤。

捡回一条命的吴学显大喜过望,对这位神医也刮目相看。此后,他的队伍纵然骚扰劫掠,四处作乱,但是从不殃及曲焕章的医馆。殊不知,这也给曲焕章招致了一个大麻烦。

因为曲焕章的医馆每次都幸免于匪祸,久而久之有人怀疑其通匪,将他告到了当局。曲焕章随即被逮捕下狱。后来还是亏了姐夫从中斡旋,给县官老爷送了80担谷子,曲焕章才得以出狱,但他也从此被禁止到匪区行医。

也许这正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1922年,土匪头子因为接受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招安,摇身一变就成为当地的军阀权贵。

吴学显虽说土匪,但是秉性仗义。他感念曲焕章当年的救命之恩,也想补偿他蒙受的冤屈,便派人重新邀请他回昆明坐诊,还大手一挥,帮助他重新开办了一间气派的伤科诊所。

事实证明,有时候知恩图报是一种利他也利己的美德。

1923年,也就是在为曲焕章开办诊所不久后,吴学显自己就在广西打仗时身负重伤。当时他的右腿被枪打断,伤势严重,连昆明最有名的法国医院、陆军医院都建议他截肢。吴学显不甘心就这样成为瘸子,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曲焕章。

这一次,曲焕章如神迹般,用万应百宝丹帮助吴学显接好了断腿。吴学显不久后就能行走自如,仿佛那条腿从来没有受过伤。这件事很快成为昆明街头巷尾的一大热闻。

吴学显本人自是对曲焕章感恩戴德。经过他的介绍,医术高明的曲焕章又被推荐给了云南都督唐继尧,被委任为东陆医院滇医部主任兼教导团一等军医。与此同时,唐继尧还亲自为他题写了“药冠滇南”的匾额。

有了这项官方认证,曲焕章和他的万应百宝丹被传得神乎其技。渐渐地,许多外地人也慕名而来,找他看伤看病。

眼看百宝丹的名气越传越广,曲焕章也趁热打铁,将自己的伤科诊所改建为“曲焕章药房”。与此同时,他在白药配方的原基础上,研制出一药化三丹一子,三丹指的分别是白宝丹、重升、三升百宝丹,一子便是保险子。伤势重大者可先服用保险子,加强疗效。如此一来,就能实现对不同程度伤者的精准治疗。

曲焕章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还很有商业头脑。此后他又向省府为百宝丹、虎力散、撑骨散这一系列产品颁发了可公开经营销售的证书,并转国府化验立案,以防假冒。

从此,曲焕章药房精制的长方形瓶装白药就此大量上市,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为了让不知道的人也能了解百宝丹的功效,曲焕章还邀请了清末举人周松年代表,编著了《曲焕章草木篇》一书,并以曲焕章大药房的名义出版发行。

不得不说,曲焕章在那个年代能有如此超前而现代化的营销意识,真乃神人也。在那个伤多于病的年代里,由于宣传到位,加上自身品质过硬,曲焕章的白药一经发售,就被抢购一空,成为民间珍贵的硬通货。无论是将士出征,还是百姓行脚,莫不以携带这样一小瓶神药为安慰。

1935年,蒋介石来到云南时,还接见了曲焕章。曲焕章以500瓶白药相赠,蒋介石为表谢意,还特意为他题词“功效十全”。

都说医者仁心,在当时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曲焕章也当仁不让。1937年,滇军将士在昆明宣誓出征。曲焕章听说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捐出了三万瓶的百宝丹。这些百宝丹让将士们深受鼓舞,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地上阵杀敌。

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滇军六十军的将士们凭借人手一瓶的百宝丹,在战场上有如神助。不管是受了怎样的伤,伤势如何,只要还能动,就不打绷带,也不坐担架,内服外用一点百宝丹,又能继续上阵杀敌。如此生猛的士气,让日军都为之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台儿庄大捷这一仗,打出了滇军的威名,也最大程度传播了万应百宝丹的美名。这一年,曲焕章的百宝丹销量竟一跃达到了40万瓶。而曲焕章本人的名气也随着他远销全国的白药越传越广。

在老百姓和士兵们的心目中,曲焕章的白药是命,曲焕章是神,而在官僚买办们的心目中,白药是钱,是战斗力,曲焕章则是一颗摇钱树,一种特殊战斗力的源泉。

一双双明里暗里的眼睛,都开始注视着曲焕章的白药配方。有人打主意想要垄断他的白药,也有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希望他交出白药的配方。

1938年,昆明市政方面以支持抗战为名,让曲焕章交出药房或捐赠一架飞机。要知道,这个药房是曲焕章行医济世,精研一生的心血所在,他自然不甘心轻易交出。然而,捐赠飞机却也远远超出了他的经济实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