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刘渊仰天长啸,司马攸随即请命诛杀,司马炎:不可,他很厚道

分享至

278年9月,万籁俱寂、渺无人烟的九曲河滨突然传来了几声哀嚎,随即歌声遍布。正在不远处宴请宾客的司马攸好奇心起,飞马驰奔前去探望。

在司马攸抵达后,只见一位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有余的男子格外显眼,此人正是数年前留在洛阳的匈奴质子刘渊,也是这次仰天长啸的始作俑者。

司马攸一言不发,掉转马头,匆匆赶赴皇宫,面见司马炎。在说到城外奇遇时,一向沉稳厚重的司马攸突然跪伏于地,严词恳求道:

“陛下今日不除掉刘渊,并州日后恐永无宁日了。”

听闻此言,司马炎非常不解。他深知,司马攸睿智果敢,极具识人之明。然而在与王浑商议后,司马炎却说:

“刘渊是一个厚道人,不可无故杀他,损我大晋名声。”

那么,刘渊到底是何许人也,竟让司马攸如此恐惧?他是否如司马炎所说的那样“厚道”呢?逃出生天的刘渊又会给大晋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

匈奴质子

东汉建武年间,蒙古大草原爆发严重旱灾,赤地千里,人畜相继饿死。接踵而至的瘟疫席卷整个草原部落,强盛一时的匈奴汗国也就此分裂南北。当时,南匈奴匍匐于汉朝金龙旗下,北匈奴则遭遇汉军追杀,他们越过金微山,横跨中亚,奔赴欧洲地区。

黄巾之乱时,南匈奴不愿为汉朝效力,竟私自斩杀亲汉的单于羌渠,与大汉对峙。然而,羌渠之子于扶罗却率领残兵逃往汉地。可在亲眼目睹汉地四分五裂后,扶罗狼心大起,也干起了打家劫舍、割据称王的勾当。

216年,曹操统一北方,匈奴各部相继来投,重新并入汉朝统治之下。为分化匈奴势力,曹操将匈奴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并设司马监督匈奴各部。其中于扶罗之子刘豹受封为左部统帅,而刘渊就是刘豹的长子。

刘渊,山西忻州人,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因汉时刘姓公主入匈奴和亲,故南匈奴内迁后,贵族多以“刘”为姓,以此彰显尊贵的身份。

刘渊自小居于汉地,拜崔游为师,学习汉文化,经、史、子、集、兵书无一不通。他素有大志,常对人言:“随何、陆贾跟随刘邦却不能建功立业,灌婴、周勃恰逢刘恒却未能开创教化,我深以为耻也。”为此,他奋发习武,精研骑射,逐渐成为文武兼备的奇才。

魏晋时,人多以相貌判断他人运数。刘渊长相俊美,身材高大,又文采风流,每逢相士,必受称赞。太原大族王浑偶遇刘渊后,就大加赞美:

“此人相貌非常,我从未所闻也。”

264年,刘渊以匈奴质子的身份进入洛阳。在大魏都城,刘渊深受司马昭信赖,常邀请他入府做客。司马炎篡魏后,对刘渊更是青睐有加。在与王济闲聊时,司马炎曾当众夸赞刘渊;

“刘渊仪容机鉴,由余、金日磾也不如他啊。”

作为王浑之子,王济自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与刘渊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趁此时机,上疏请求司马炎以刘渊为帅,征讨吴国。然而在司马炎下旨前,却遭到了孔恂、杨珧的激烈反对。在孔恂眼中,刘渊志向高远,才能卓著,绝非久居人下之人,一旦领兵南下平吴,则是灭孙氏而扶刘氏也。

司马炎眼中的厚道人

不久后,氐族酋帅树机能反叛,刘渊在朝的好友李憙力主刘渊平叛,可又遭到了孔恂的反对。当时李憙勃然大怒,痛斥孔恂嫉贤妒能,多管闲事。然而孔恂却说:

“刘渊若是斩杀了树机能,夺取了凉州,那才是凉州的灾祸,蛟龙复得云雨,又怎会再蜷缩池中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