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贾康:关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

0
分享至

(本文系贾康2023年8月24日在线上研讨会上的发言)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两大方面来做勾画:

一个视角是从中长期来看,首先要肯定,客观上我们还有相当可观的成长性空间。我基本的观点就是,中国的工业化实际上是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能制造”来升级,实际上就是要从工业化的中期、中后期走向后期,走向高科技化。我认为这与中央的基本判断是吻合的,中央的基调是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那就必须完成这个工业化的整个进程——与此相印证的就是我国的城镇化:不能首先看那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首先要看的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7%,即一大半中国人还没有取得市民身份,已经进城的几亿人里大多数还要补课、补欠账,任务量还相当大。这种与工业化、城镇化伴随着的成长性,如果拿最代表性的指标——真实城镇化水平每年上升一个点来看,我国这个城镇化相对高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和产业的升级,至少还有15年,一年走一个点,要走15年之后才能够达到城镇化高速阶段基本走完而转入相对低平的发展阶段。这个客观的成长性空间,当然就是我们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动力源。期间,我国将近700个已有建成区的基本趋势,是大中小城镇里主导的潮流将表现为城乡结合部要往外推,代表性的中心区域还要配合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还要建若干新区,还要搞各类特色小镇,等等。这个过程中间一轮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轮一轮的产业互动、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培育,是客观上不断释放需求,而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来对应着形成全球对我方的有效供给,而且可形成更多掌握主动权的本土为主要支撑力、为主体的这样的一种循环可持续性,这是对我国客观的增长动能的考察认识。

有别于客观因素的,是还要看主观的方面,当然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在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克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关系着能不能如愿地来释放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力。制度创新加上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思想观念的创新,必须有机结合,那么前面所述客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成长,就要加上我们的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法治民主化,这才能够真正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潮流的客观规律,又同时把握好中国特色现代化的一些特性,来达到中国的增长动能不断地形成和释放,来实现事关全局的现代化中心任务战略目标。

还有另外一个视角,就是近中期的考虑。我们不能否定在近中期,的确受到很多的不利因素干扰。大家现在也都普遍关注市场上信心不够振作、预期不好的现实问题,在中央三令五申“两个毫不动摇”之后民营经济怎样完成他们进一步提振信心的发展壮大,显然还有个过程。我认为近中期宏观调控上,一个值得重视的要领是财政政策要关注加力提效这方面的落实:在我国财政政策的空间上必须看到,有公共债务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当然同时要防范系统性风险,这是个辩证关系——要用好公共部门负债举债支持有效投资和改善民生的空间,同时控制好债务风险。

另外,要在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预期方面多办实事儿。比如尽量充分地体现出怎样落实好中央说的完成头部平台企业的整改,这事关整个的发展态势;以及怎样推出一批“绿灯”项目,怎样弘扬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是应该掌握好的一些务实要领。谢谢!

贾 康 简 介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交流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2020年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2021年与刘薇合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书又获评“2021年度中国好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贾康学术平台|版权属贾康先生,转载请注明“贾康学术平台”,感谢关注与支持!

做学问的甘苦,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但关于做学问的“指导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怀:写出一些论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争取为人类的思想认识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虚荣浮华都是过眼烟云,而真正的学术和真知灼见,才能垂诸久远。

—— 贾 康

也欢迎关注“新供给经济学论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贾康学术平台
贾康学术平台
本订阅号是唯一官方学术平台
1507文章数 41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