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出卖民族利益,为何却成了唐灭突厥的大功臣?外来文化害死人

分享至

历史上有个叫“中行说”的人,被后世称为“第一位汉奸”。此人是汉文帝时期的宦官,作为和亲使团的成员,这家伙抵达匈奴后就投敌了,从此一直帮匈奴人对付大汉帝国。

由于中行说熟悉汉朝的情况,所以他给匈奴人的建议针对性特别强,给大汉帝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比如,中行说知道汉人对粮食的依赖性,因此他就唆使匈奴人专门挑秋熟季节南下,十数万匹战马践踏过后,汉民颗粒无收。

唐初也有这么一位出卖民族利益的家伙,此人叫赵德言。

在某些影视剧中,这位赵德言被描绘成太子李建成的党羽,玄武门之变后逃往突厥谋生。但实际上此人在隋末战乱时期就投了突厥,从来没在大唐任过职。

赵德言是个读书人,估计也就是个半吊子,因此在中原一直没有获得出头之日。但突厥是文化沙漠,来到这里赵德言就成了“饱学之士”,他讲古论今,大谈权谋之术,治国之道,把文盲水平的颉利可汗说得一愣一愣的。

赵德言都跟颉利说了什么呢?我们举几个例子。

关于忠孝信义,赵德言说,你们突厥人不讲忠孝,不守信义,一切只看利,其实这么做损失最大的人就是您可汗。

您治下的百姓都不忠不孝,谁还会忠于您?百姓都无信无义,您还敢相信谁?所以忠孝信义其实是您最好的统治工具。

关于民风民俗,你们突厥的陋习太多,民风不淳,信上天却不敬祖宗,好杀戮而不崇礼教。这就造成人们处于野蛮状态,没有尊卑贵贱,没有敬畏之心,连婚姻制度都混乱不堪,请问这样的百姓您放心吗?

你看我们中原的百姓,淳朴乖顺,皇帝当得才舒心。

关于政策法令,他说,当君主的不能见识到每一个人,法律就是帮您禁锢不法之徒的武器,是帮您捆绑百姓的绳索。法律越严,人们就会越顺从,官员和百姓们都会自觉执行,根本不需要您自己操心。

你们突厥就没有法律,百姓根本没有敬畏之心,所以到处都是反叛。

关于中央集权,赵德言又说,你们突厥至今还搞分封,弄得到处都是山大王,实力稍微强一点就生悖逆之心。你看我们中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大权在握,官员由皇帝任命,谁也没有能力反抗,也不敢反抗。

您可倒好,手下一堆酋长、叶护、莫贺设、小可汗,他们一联手就能把你换掉,如此提心吊胆,这个大可汗不当也罢。

颉利眼睛瞪得像铜铃,你说得确实是这么回事,我这个大汗当得也够糟心的,不过能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呀,跟你们汉人不一样。

赵德言说,错了,不是汉民天生柔顺,而是法律制度、礼法教化让我们变得有秩序,春秋时期中原比突厥还要乱,所谓礼坏乐崩、天下无义,都是指那个时代,你们也可以变法嘛。

颉利来了兴趣,能变吗?赵德言胸脯拍得当当响,有我在当然能变。

颉利一想那敢情好呀,能当皇帝孙子才愿意当这个可汗呢,从今儿起你就是我的宰相了。

就这样,在赵德言的主持下,草原上拉开了突厥版的“商鞅变法”。

变法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