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忻州长城 乘风展翼向未来——写在“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暨山西 · 忻州长城文化旅游季”开幕之际

0
分享至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从历史走进当下,从精神走到现实,从山野走向生活,是历史投射在人们心中的图腾,更是一道承载着当下与未来的桥梁。

7月31日“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暨山西·忻州长城文化旅游季”将在忻州开幕。忻州,是闻名全国的长城大市,近年来,忻州市全力推动长城保护和文化旅游提档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中国长城论坛”的举办将再次丰富忻州长城文化内涵、讲好忻州长城故事,助力共享全国长城保护成果。

1

长城资源 得天独厚

万里长城万里长,忻州长城等这个机会久矣!

忻州是长城大市,可概括为涉13县,历12朝。全市14个县(市、区)有13个珍存着长城资源,是山西省长城分布最大的区域。其修筑历史有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辽、明、清诸朝,其历史跨度之长,朝代之多,长度之长,体量之大,形制之丰富,建筑风格之多样,文化之深厚,地位之崇高,为全国之罕见,是中国长城的精华、长城文化的教科书,堪称中国长城的博物馆

忻州长城在全国长城界拥有崇高地位。据长城专家考证,忻州长城在全国占据了数十项第一、唯一、之最,筑成忻州的骄傲,目前还在被频频发现,随时增补。仅举几项全国唯一就令长城学界震惊:

忻州境内的东魏长城,是全国唯一修筑的东魏长城;岢岚境内的宋长城,是当年全国唯一发现的宋代长城;从五寨、神池、宁武,到原平、代县有一段壕堑式长城,是全国唯一发现的宋辽界壕;宁武关是中国明长城段唯一的水关;宁武关大水口长城上的刁口是全国所有长城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刁口,是一种古老的军事瞭望设施;原平四十亩地村的火烧长城是我国唯一发现的火烧长城,是用铝矾土烧结成的长城墙体;忻州是全国唯一拥有三镇长城(山西镇、大同镇、蓟镇)的地级市;偏关县是全国唯一拥有两镇长城的县,即山西镇和大同镇长城……

(请横屏观看,岢岚县宁家岔宋长城,岢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忻州长城是相当美丽的,非常壮观的,属于全国所有长城中最美的段落,是中华民族的古建瑰宝,表现有三:

——用料丰富,形式多样。忻州长城有砖砌长城,有石砌长城,有纯粹土筑的长城,有土石混筑的长城,还有土木混筑的长城。我们的长城在用料种类上竟有这么多,全国罕见。再从建筑形式上看,有墙体形状的长城,有壕堑形式的长城,即以沟代墙的堑壕。还有桥涵形式的长城,如宁武关九牛口、老营城关河桥、黄河边水门。还有山险、河险,河险最壮观的当数晋陕蒙黄河大峡谷的河险长城。

——双龙共舞,形神交融。忻州长城不论在坐落地理上,还是建筑形制上,有诸多双龙共舞的奇观,出神入化,蔚为壮观。长城与黄河握手拥抱、并肩行进,双龙共舞,雄浑壮观。神池、偏关境内明长城与北齐长城平行交汇,一个镜头可以定格两个朝代的长城。偏头关老营城的帮城和内长城结伴行进,双龙共舞。

——造型别致,展尽风采。忻州长城造型别致,工艺独特,有的如游龙盘桓于山脊,有的如守将屹立于山崖。有暗门,有水门,有刁口,有悬楼。特别是有三大阶梯长城,分别坐落在代县、神池、偏关,分别为砖砌、石砌、土筑,尽展建筑芳华。

忻州长城是古老的,长城故事更是丰富而感人的,特别是从长城的军事功用上来讲,忻州长城是一部厚重的华夏军事史书。

——宋辽边界,血染风采。忻州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境内一道长墙隔开宋辽,墙南面的原平、宁武、岢岚、河曲是宋,墙北的神池、五寨及偏关的一部分属辽。雁门关、宁武关、平型关,就是那道隔墙上的大门,大门的一关一合,发生着悲壮故事,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就是指宋代这道长城上血雨腥风的历史,杨家将的故事即为明证。

——大明镇卫,京畿锁钥。大明王朝修筑了8800多公里长城,其中保卫京畿最重要的防线就在忻州境内的外三关。为了严防京畿,明王朝还修筑了内长城和外长城,这内外两道长城交汇于忻州。明长城的万里军防分为九边重镇,忻州就有三镇的长城,边墙纵横,堡寨遍地,烽堠林立,雄浑壮美。明初山西都司设了九卫七所,忻州大地上就有两卫六所,其中代县设振武卫、岢岚设镇西卫,横锁晋北,成为京畿坚固的院墙。

——六座雄关,千载辉煌。忻州长城防线有雁门、偏头、宁武、龙泉、平型、石岭六座雄关,形成别具特色的雄关文化。特别是雁门关,从西周设关到宋代抗辽,从明代的双关四口到清代的茶马古道,两千多年沧桑,奠定“九塞尊崇第一关”之美誉。它是一座军事关、文化关、商贸关、民族交融关。仅谈军事,经历大小战事2000多次,其中改变历史进程的有10多次。

不到长城非好汉!回望历史,忻州长城从风云战国、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纷争宋朝、风华大明中走来,抖落尘埃,以峥嵘风骨守护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寄放着无数人的家国情怀!

2

长城保护 风生水起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天的人们能够平静如常地登上那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长城,已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让这些跋涉在山川大地上的文明遗产继续闪耀光芒,是所有长城儿女的使命。这些年来,忻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各县(市、区),对长城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十分重视,呈风生水起之态势。

早在2015年8月,忻州市委就开始重视长城的保护,通过市长城学会摸清长城家底。同年12月底,中共忻州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工作报告中提出:忻州有五台山和长城(忻州段)两处世界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业怎么干,就是要叫响世界品牌,做好龙的文章,讲好忻州故事。要“舞龙身”,以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长城为龙身,提升各类景区的文化内涵、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忻州文化旅游业的新优势。这是忻州市委第一次将长城的价值提升到一个高度。就在这次全会上,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将长城内容写进《规划》。

2015年11月27日,忻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市领导在讲话中向民营企业家阐述了长城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观点:要理直气壮地打四关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牌,创优发展环境,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偏关县好汉山长城 ,杨峻峰摄)

2017年2月16日,市委召开了全市长城公园和特色小镇规划投资座谈会。3月26日,市委又召开了长城(忻州段)保护开发座谈会,议定下一步长城保护开发方面的7项工作。4月10日,泰国公主诗琳通来到忻州访问,市领导接见时向泰国公主推荐了忻州长城。

特别是忻州市委、市政府基于对长城的热爱,多方呼吁,努力争取,将中华长城博物馆(后更名忻州长城博物馆)的国家项目争取回忻州,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封顶,内部展陈的招投标工作接近尾声。市委书记朱晓东、市长李建国亲自参加有关展陈方案的讨论会。这座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长城展览馆即将展示在国人面前。

在直接的长城保护方面,市委、市政府领导曾深入长城破坏严重的神池县项家沟村调研,对保护长城作出指示。

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在长城保护方面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早在2019年1月,就在山西省“两会”上提交了长城保护的议案,在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之后,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领市长城学会人士辗转几个长城大县调研长城保护的立法事宜,2021年,出台了《忻州市长城保护条例》,这是全省范围内第一家出台的长城保护地方性法规。

忻州市政协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提出长城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从2017年5月开始,市政协文史工作的重点放在长城上,先后编辑出版了《忻州文史·长城专辑》上下两卷,举办大型长城摄影展一次,出版长城画册一部。还组织专业人士撰稿,在《人民政协报》上推出一个忻州长城整版,隆重介绍忻州长城。

忻州的长城保护在市级层面是高屋建瓴,决策正确,导向明确,各级执法部门也积极行动,破坏长城的公益诉讼和刑事立案已进入正常化轨道,使一些破坏长城的行为得到严惩。市文物局作为文物保护的主体单位,在长城资源普查、文物保护执法、制订保护条例、打击不法案件、表彰长城卫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根据长城调查数据,编印出《忻州文物·长城卷》,为长城保护、长城研究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在保护的基础上,基层的长城大县更是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同步,争先恐后,满满收获。

——代县,加大保护开发雁门关的力度,从2009年开始正式进入保护开发的轨道,维修残损关门,恢复倒塌的墙体,建设了长城碑林,营造了关城的氛围,用了短短几年时间,2012年,雁门关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名录,2017年进入国家5A级景区行列。

——宁武,2010—2011年,宁武县阳方口镇结合示范镇建设,维修了残破的宁武关的象征——阳方口堡的北城门,恢复了城楼上的堡楼,使古老的水关重现雄姿。

——偏关,坚持十多年,恢复了三晋总传烽的护城楼,建设了长城博物馆和长城碑林,维修恢复了黄河边长城,维修了中国府州县之外最大的古堡老营古城,开发了红门口地下长城,打造了老牛湾景区,恢复了明代双碑,建设了滑石涧堡旅游广场……特别是在建设长城一号、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过程中,其规划合理、开发迅速、文化打造皆称一流,受到山西省交通厅的盛赞。最近,偏关县拆除了南城门外的违章楼房,露出关楼雄姿,全县人民欢呼称赞。

——繁峙,维修了平型关城和平型关口,恢复了平型关口的部分长城段落。还维修了竹帛口长城,打造了茨沟营堡。

——岢岚,维修了残破的王家岔宋长城,打造成全新的长城旅游景区。

——神池,维修了古灰泉堡,为重点古堡和墩台都安上铁网围栏,竖立了长城保护的牌石标志。

——河曲,维修了规模庞大、全国闻名的长城空心敌楼护城楼,拆除违章建筑,保护了河保营古城墙,推动了长城古堡罗圈堡的旅游开发。

——五寨,维修了郭家河村空心敌楼靖边楼,用铁网保护了县境所有的长城墩台。

(神池县野猪口长城 ,肖巍摄)

伴随着市县党委政府重视长城、保护长城、开发长城、利用长城的步伐,忻州民间的保护长城、研究长城力量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队伍在日益壮大。领头的忻州市长城学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培养人才,壮大队伍,发展会员300多人,组建基层研究分会,建设长城文化传习站,组建新闻界长城保护联盟。在长城保护方面,编印《长城保护法规汇编》进行宣传,一个民间组织已成为忻州大地上保护长城的强大力量。在研究方面,举办论坛、广泛研讨、撰写论文、出版著作,在国内频拿奖项。在开发方面,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长城保护开发的决策依据,为市文旅部门编制长城旅游发展规划,协助代县、偏关、宁武等长城大县开发长城旅游景点。在对外交流方面,频频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参加国内论坛。还走出国门,在国际平台上进行学术交流。编印《长城爱好者》杂志,不仅发送到全市的长城爱好者手中,还和国内长城界进行交流,宣传忻州长城。

3

长城旅游 前景光明

2020年9月10日,山西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在忻州市隆重召开,举办了“走进雁门关”活动,标志着忻州的旅游正向着长城进发。

在这次旅发大会筹备之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省市的长城专家讨论座谈,决定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长城博览在山西”的大会主题,打造忻州具有影响力的长城板块品牌。

从此次旅发大会上溯,早在2015年,忻州市委提出突出长城全域旅游龙形格局的大思路。后来,在2017年9月晋中召开的山西省旅发大会上,省政府提出山西要做好黄河、长城、太行三篇旅游大文章的战略思路,第一次把长城历史文化列入旅游新三板发展战略,与忻州两年前就提出的战略不谋而合。

这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挥下,忻州长城已经成为建设旅游大市的首要资源,长城旅游成为忻州文化旅游的骄傲,前景光明,形势大好。

(请横屏观看,繁峙县韩庄长城,资料图)

——雁门关成为国家5A级景区。

——偏头关老牛湾、红门口地下长城成为国家4A级景区。

——繁峙平型关、韩庄长城,代县代州古城、杨家将忠武文化景区,宁武宁化古城荣列国家3A级景区,成长城旅游的后起之秀。

——岢岚宋长城景区进行招商引资,完善建设,对外开放。

特别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从老牛湾到平型关,这一长达300多公里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成为全国最大的长城旅游景区。

2023年7月,中国长城学会第五届长城论坛在忻州举办,忻州市委、忻州市政府为主办方,由市级层面主办长城论坛,是中国长城学会自开办论坛以来的第一次。市委书记朱晓东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市长李建国在今年正月初二就带着市文旅局、市长城学会的负责人冒着严寒深入老牛湾、雁门关、白草口、广武城等重要长城点段调研。

历尽天华,方成此景。“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暨山西·忻州长城文化旅游季”活动既是一次长城文化的学术交流也是一次感受忻州长城魅力的探寻之旅。活动期间,文旅推介会、开幕式、长城论坛、分论坛、文艺演出、长城实地考察以及长城摄影展、长城书画展、忻州长城保护成果展、文创展、“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将精彩呈现。

(宁武县阳方口长城,吴杰强摄)

相信,通过举办此次长城论坛,忻州儿女们将更好担当使命、展现作为,努力讲好长城故事,不断推进忻州长城文化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现更大突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风云动,龙身舞,宏图起。穿越远古历史的硝烟与战火,挺立民族精神的不屈与坚强,肩负时代使命的传承与弘扬,忻州长城将与全国长城一道以无与伦比的自信,乘风展翼向未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盛会将启

忻州向中外游客发出诚挚邀请

共赴忻州长城之旅

共享这场盛世长城文化盛宴

来源:忻州日报 作者:杨峻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忻州网
忻州网
忻州综合门户网站
14776文章数 55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