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大量生意人将消失!新一批人将崛起!

分享至

作者:水木然

每有一批旧人倒下,必将有一批新人站起来!

这是历史的铁律!

如今的中国,什么人在倒下?什么人在崛起?

读完此文你就懂了!

改革开放的40年以来,也就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商人地位迅速上升,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拥有者。如今可以说是人人皆商,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生意人。

40年前,我们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社会出现了下海经商潮流,当时做生意只需要胆子大,那些敢行动的人,都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走上了经商创业的道路。

20年前,阿里巴巴成立了,当时它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做生意变的更加简单了,只要有一根网线就可以开业了。

的确,这两股经商浪潮成全了很多人,也给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全民创业的过程,也一定会被历史铭记。

然而到了今天,我却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象:

天下似乎没有好做的生意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一针见血: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传统的生意人(商人)之所以存在,因为他们充当了从厂家到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用,他们存在的价值是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但是他们并没有给产品提升附加值,这个仅存的价值正在被互联网完全取代,尤其是随着AI/5G/区块链的到来,未来商品可以实现无障碍流通。

传统商人正在被时代彻底淘汰,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

40年前社会商遍地都是机会,只要你敢闯就能发财;40年后社会商遍地都是坑,人生就像十面埋伏,我们必须如履薄冰,否则一不小心就被套进去。

放眼四望,哪里还有什么好做的生意?

《国富论》里面有一个观点:利润减少是商业繁荣的必然结果。因为竞争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公平。

从哲学上也可以这样辨证的看:人人都有生意做,也就意味着人人都没有生意做。

之前社会的需求和供给都是靠大量的生意人去对接完成的,而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生意人去对接了,靠算法和大数据就可以精准预知各种需求,然后迅速完成生产,这时生意人还有什么用?

从现在开始,中国最需要的不再是各种“生意人”,而是各种“价值主体”,什么是价值主体呢?比如有文化的农民,有匠心的工人,知识分子,设计师,医生,律师,作家,司机,表演者等等。

这些人依托淘宝/微信/滴滴/美团/抖音等等各大平台而生存,他们大部分团队很小,但是非常灵活,他们为社会创造价值,并且随时获取等同的回报。

而在之前这些人都是被商人压抑的,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服务的客户,唯有卖身于各种商业组织,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他们都能精准找到自己的客户,尤其是随着区块链的发展,他们创造的价值可以被精准记录并且变现。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的社会结构,自古以来都是用”士农工商“这四个字描绘。“士农工商”分别指的是四民,即: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人。

《管子》中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意思是这四种人是社会的基石,要是从排名上来看,读书人排第一,商人排最后,这是非常科学的结构,也是中国社会赖以稳定的基础。

为什么要把商人排到最后呢?

《汉书》中这么写道:“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驱民而归之家,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意思是:农民都不耕地了,工匠的都不做工了,即便大家手里有田地,也要卖了去从商。要让农民归田,工匠去做工,让每一个人归根本来的位置,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商人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商人可以在一定程度刺激经济的繁荣,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想继续往前发展,还必须让每个人各归其位。

因此,我们历代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我们一直是一个“重工重农轻商”的社会。

只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商业实在太落后了,社会上根本就没有商品,更谈不上商品的流通了。

后来这个口子一下被打开了:在经历了“下海经商”和“互联网创业”的两股浪潮之后,我们的周围不仅充斥了大量的商品,还把商品卖到了全球。

但是如今,我们又陷入了商业过度繁荣带来的种种危机,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价格战:

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出现,假如成本是7块,你卖9块我就卖8块,你卖8块我就卖七块五,有人甚至六块八亏本也愿意卖,因为他想先搞垮大家,然后自己独吞市场。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我死可以,但是要死大家一起死,我宁可大家一起死,也不愿意看到有人活。

这叫“抢别人的单,断自己的路。”,也叫“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上下游。”

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要死一起死,如果人人都有生意做,其实也就意味着,人人都没生意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