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理论周刊丨徐国亮:以学铸魂 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 以学促干

0
分享至

今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随后在广东、陕西、内蒙古、江苏四地考察调研时又分别针对这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重点说明和详尽阐释。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思想、能力、作风和实践四大维度明确了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指明了实践路径与现实方法,有力促进全党主题教育提到更高水平,达到更深境界。

固本培元筑牢思想坚持以学铸魂

以学铸魂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决定着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方向,是后三者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催化以学增智的成果,引导以学正风的航向,确保以学促干的实效。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根本上明确主题教育的服务主体和服务目标,确立主题教育的根本坐标,以此巩固党的教育阵地。

以学铸魂要求筑牢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其一,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和永续发展的核心法宝,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灵魂。要不断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深刻领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牢牢铸塑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二,坚定理想信念要求时刻保持对理想信念“弱化”“淡化”“误化”“虚化”等问题的关注和纠偏。理念信念不坚定是思想上最为危险和严重的滑坡。要严厉打击和摒除共产主义“乌有论”“渺茫论”“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化论”和资本主义“终结论”等错误思想和谬论。

以学铸魂要求对党忠诚,做到“两个确立”。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极为核心的政治品质要求,也是以学铸魂的关键意旨。首先,对党忠诚体现在对党领导核心的坚决拥护上。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团结统一落实到一言一行上。其次,对党忠诚体现在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忠诚方面,指导思想是政党的航标,是贯穿和指引其全面活动的理论体系。广大党员干部应不断深化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

以学铸魂要求以民为本,为民造福。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存续和发展的基础,人民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亦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是真正掌握历史航向的主体力量。其一,在思想上,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其二,在行动上,不仅要全心致力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同时要充分挖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潜能,使人民以当家作主的态度积极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业中。

求知增能强本领坚持以学增智

以学增智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极为关键的赋能环节,它将以学铸魂、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紧密联结并为其注入巨大能量,保障以学铸魂的效果,优化以学正风的方法,开拓以学促干的边界,决定着思想教育的成果上限和有效性,也是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杆。

强化政治能力是以学增智的首要要求。政治能力的培养决定着以学增智的方向和航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其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其二,以全局观、大局观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要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大计,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不局限于个人或局部利益。其三,要培育政治洞察力。这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形势时,不仅要关注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因素,更要始终把握政治因素的重要性,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培育思维能力是以学增智的关键环节。提高思维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全面发展各种思维能力并加以运用。首先,要牢固树立战略思维能力,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大势和内在联系,形成系统性思考和创新性思维。其次,要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运用历史镜鉴来指导当下工作,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再次,要强化法治思维能力,要树立和加强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把法治要求作为行动的准则和行为的底线。其四,要坚守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防范风险、化解危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提高实践能力是以学增智的最终落点。实践能力的提升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实际问题的本质和关键。首先,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勇于面对当今社会环境下的新问题新挑战,在现实中通过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提高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次,要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最后,要及时填补知识空白、补充素质短板,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以刨根问底、钻研不息的精神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纠律肃纪净作风坚持以学正风

以学正风处于中坚地位,发挥着支撑作用,它坚实承托起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促干的根基,不仅为其“添砖加瓦”,又为其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保驾护航。党的作风代表党的形象,关乎党是否能够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以正风肃纪为核心,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大兴务实之风,力增工作实效。发扬务实之风是指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注重实际效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态度和行动,以学正风首先要正务实之风。其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时刻树立担当为民的政绩观。其二,注重实践和创新是发扬务实之风的关键。只有深入调研才有发言权。党员干部应当积极参与实践,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在实际调研中摸透实情,捕捉真问题,聚焦新问题,研究深层问题,紧密联系群众,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实效。其三,勇于担当责任是发扬务实之风的重要方面。要勇于担当责任,敢于承担风险和压力,在工作中积极作为、主动担责,做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弘扬清廉之风,严打腐败作风。清廉之风是以学正风的关键要义。其一,要关注权力的运行和使用,净化工作作风。切实践行“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的原则。在实现“三不腐”的目标时,需要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执纪,使不敢腐的“明察秋毫”、不能腐的“道高一尺”和不想腐的“心正如尺”相得益彰,从而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其二,要关注日常生活习惯,让清廉作风贯穿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

锤炼俭朴之风,培育修身之德。“俭以养廉,廉以养清”,俭朴之气是“正风”的至高境界,是“正风”的至远追求。其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悟俭朴样态。从“俭而不陋,奢而不侈”,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再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不可胜数的古训名言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传承的俭朴美德,也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恪守的文化基因。其二,从优秀党员模范的光荣事迹中把握俭朴标准。众多优秀党员模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勤俭节约的精神,推动了俭朴之风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弘扬,为思想教育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担当实干促发展坚持以学促干

以学促干强调“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就是把思想教育内容和成果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它是思想教育的落脚点,是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的最终归宿和根本目的,是将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决定环节。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以学促干关注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链接,是真正把主题教育提出的“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转化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际力量的根本方法,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和检验标准。

践行正确政绩观。党员、干部的政绩,就是坚持党的宗旨和性质,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明确和抓稳党员干部的政绩观,首先,要完善干部选拔和培育标准。只有具备正确思想认识和政绩观的干部,才能够在实践中贯彻党的宗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其次,要优化政绩评估和奖罚体系。打造多元化、丰富化的政绩评估主体,摒弃单一的领导评价,回归服务主体,注重群众意见,以人民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评估和奖惩的最根本标准。最后,还要建立全面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严明的问责机制,对于不遵守正确政绩观、工作失职的党员干部,要及时采取问责措施,确保监督的严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踔厉淬炼斗争观。当前国内外状况纷繁复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风险不容忽视,这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斗争精神,直面新问题、硬骨头。一要增强主动性,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和改造主观世界,始终保持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二要磨砺韧性。以“冲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向最艰难处攻坚、向最关键处挺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三要保持恒心和毅力。蓝图并非一蹴而就,在新征程中,党员干部应具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境,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

赓续内化实效观。任何政策和工作只有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效力,深入推进实效观需要把握多对关系。其一,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谋划一域,放眼全局,既立足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全局利益。其二,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采取高效方法处理急需解决的问题,又要秉承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历史长河的长期时间尺度上评估和制定政策,杜绝政策简单化和超前化。其三,要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既要继承发扬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传统和高效方法,又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中国日益变化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开拓新思路、落实新政策、开辟新境界。

(作者:徐国亮,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320273文章数 436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