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骗局,叫“以小博大”!

分享至

作者:水木然

1

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

兵法里最著名的一招是“以少胜多”,这句话也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几千年,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迷恋。

那么,究竟什么叫”以少胜多“呢?

很多人理解的以少胜多,应该是通过出奇制胜,一个妙招定乾坤,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先看《孙子兵法》里面这样一段话: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十则围之”,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10倍,就可以围对方打,轻轻松松的打一场包围战。

“五则攻之”,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5倍,就可以正面进攻对方,正面迎击敌人。

“倍则分之”,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2倍,就可以先把对方分段,然后一段一段地去进攻,这样就又人为的制造出实力差了,每一场战役依然有十足的把握。

“敌则能战之”,意思是:当敌我双方兵力差不多时,应该继续和对方周旋,寻找分割对方的机会,如果被对方撞上,且回避不了,再开打。

“少则能逃之”,意思是,如果敌人兵力比我们多,那就躲避它,千万不可硬打。

“不若则能避之”,意思是:如果敌人兵力比我们高很多,那就必须主动躲远一点,千万不要让对方发现我们的踪迹。

大家仔细分析上面这段话,值得反复寻味!

2

原来“以少胜多”根本就不是通过一个奇谋妙计让“少数人”去战胜“多数人”,而是通过不断重整和组合,制造出能以“多数人”去攻击对方“少数人”的机会!

举个例子,假如对方有五万人,我有三五人,该怎么去打赢对方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和对方进行周旋,不断的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去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比如找准机会,用自己的一支5000人的队伍,去攻击对方一支1000人的队伍,然后不断的寻找这种能够“以多击少”的的机会!

说白了,“以少胜多”的本质,其实是变着法的“以多胜少”!

《孙子兵法》里还说: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意思是:真正善于用兵的人,即不一定有智慧过人的名声,也不一定没有勇武盖世的战功,而是在于他打仗时不出任何闪失,步步为营,每一步都稳操胜局。

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脚踏实地的积小功成大功,不投机取巧,不是机会主义,不求一战定乾坤,但求打一仗就胜一仗,走一步就对一步。

如果你走一步就赢一步,积累下去有多厉害呢?下面这个公司你一定见过:

你每天成长1%,一年后,你就成长了38倍;

你每天倒退1%,一年后,你就几乎归零了。

这也叫“精进”,它是大乘佛法的六度之一。

记住,慢就是快。

只要选对了方向,就用时间去做杠杆;只要找到微弱优势,不断的循环和叠加,这是成功的唯一逻辑。

3

有句话叫“善弈者通盘无妙手”,也就是说那些真正会下棋的人,往往通盘棋下来,并没有这样神奇的一招,反而是招招稳步稳打,步步为赢,这样的人通常才是最后的赢家。

真正的高手,是做一个又笨又稳的人,去做那些看似很笨却又很稳的事,抓住细小的优势,积小胜为大胜,让每一个小胜都成为通向大胜的铺地砖。

比如曾国藩为什么能打败太平军?因为他打仗从不投机取巧,就爱用那些别人认为很“笨”的方法,靠着“结硬寨,打呆仗”的土策略”。

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里,他提到:日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会抵抗,而且会如此长时间、如此持久、如此顽强的抵抗。而这将是中国取得胜利的根本!

白崇禧读完《论持久战》后,更是大为叹服,如获至宝他归结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这两句话,他立刻把《论持久战》送给了蒋介石,而这一次,连蒋介石也不能不赞同毛泽东的雄才大略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